老北京這些糕點美食,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

2020-12-12 北京潮生活資訊號

潮人說

藏不住的美味

泥萌的飼養員已上線

趕快抱緊我

在北京 有一些神級糕點小店

這些小店沒座位也沒wifi

你只能打包帶走或者當街站著吃完

但就是這樣的美味總讓你

抗!拒!不!了!

慄記麥香坊

◆地址: 鼓樓東大街246號

熱度只增不減的網紅仙豆糕

又稱「虎皮餑餑」

每天長長的隊伍足以說明它有多好吃

除了仙豆糕還有各種大熱的點心

甜甜圈 榴槤乳酪包 紅豆酥 椰薯條

滿足各種吃貨呀

紫薯餡 有奶香味道 口感很綿密

紫薯的味道特別自然 沒有亂七八糟的雜味

就像在吃紫薯本尊

紅豆餡 裡面有紅棗 葡萄乾 紅豆 枸杞

小小的身體竟然有這麼豐富的內涵

值得誇獎哦

紅豆磨得很細 口感很好

個頭比另外幾款要大一些

酸酸甜甜的奶酪結合紫薯的奶香味

簡直不要太美好

最最經典的原味

「年紀」最大的就是它了吧

能把那麼多人迷得神魂顛倒可見魅力不是一般的大呢

餡料是由五種豆子混合在一起調和的

吃著能感覺到豆子磨成面的感覺

滑滑的口感 簡直要愛死了 我喜歡剛出鍋立刻吃

冒著熱氣的仙豆糕使點勁都能捏變形

它家竟然出了純純的虎皮卷

仙豆糕做的已經做的那麼美味了

虎皮卷竟然也是這麼的撩人

仙豆糕和虎皮卷在我心裡是並列第一好吃

虎皮很有韌勁 蛋香味很足

沙拉醬和肉鬆就是本卷的點睛之筆

我覺得比仙豆糕更值得嘗試一下

推薦

推薦

推薦

我就是被這個方方正正造型吸引到

第一次見的時候感覺好奇特

單看顏值就覺得一定好吃

沒錯 我就是這麼的顏值控

百年義利

◆人均:30元

◆地址: 東四北大街48號(近吳裕泰)

百年義利 是北京的老牌子

同時承載著好多人的記憶

自從去年夏天袋淋正式回歸之後

讓好多人都開始懷念起了那封存已久的童年時光

那麼除了袋淋還有哪些值得去吃的呢?

它家最喜歡的一款 十萬個安利

隔著袋子就能聞見的奶香味

表面看起來十分普通 沒有什麼顏值可言

但是咬開之後全是驚喜

最上面是一層溼潤的奶酥十分香甜

蛋糕體裡面全是葡萄乾 真的好多

最底層竟然是酥皮層 一口咬下去口感無比豐富

溼潤的蛋糕體和酥皮結合的太巧妙了

一定要嘗試

不要被它的名字誤導 不是菊花味的

造型有點像宮廷點心的既視感

餡料是奶黃餡 作為奶黃系列的小迷妹

我簡直愛死奶黃餡的一切了

皮只有薄薄的一層 餡料超級超級足

這款的甜度沒有上一款那麼高

不吃甜食的寶寶這款是最好的選擇

奶黃酥條

外面是酥酥的皮中間是奶黃餡

和菊花款味道有些相似 兩款相比我更喜歡這一款

因為吃起來菊花瓣有些噎得慌 奶款酥條很酥很酥

拿破崙 也是它們家的小花旦

受寵程度一點都不比其它幾款差

這款甜度也不高 奶油量適中 吃起來不會覺得膩

質地介於蛋糕和麵包之間 很有嚼勁 餡料超級足

有葡萄乾和核桃顆粒 當早餐是不錯的選擇哦

巧克力熔巖

超級濃鬱的巧克力味 也是它們家的經典招牌

不過甜度有點高 加熱會爆漿哦

不過我覺得加熱之後會很膩 就直接涼著吃了

一口咬下去就被特別特別特別濃鬱的巧克力味所環繞

中間的熔巖也是溼潤到不行

巧克力迷妹的福音 一定要試試哦

鮑師傅

◆地址: 西單明珠商場東門外圍橫二條1320號(近吉野家)

火遍大江南北的鮑師傅

已經發展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氣了吧

多少人不顧路途遙遠專門為它而來

不過 這一夜颳起的大風也刮出來不少「假網紅」

真真假假很難分辨 大家還是去西單或者雍和宮店吧

小編只知道這兩家是純正的 每次也都經常去這兩家買

當紅的牛肉鬆小貝 賣的最火的就是它

打開袋子差點以為給了一袋子肉鬆

根本看不到蛋糕的痕跡啊

肉鬆非常的厚實 看起來食慾滿分 圓圓鼓鼓的 好可愛

剛做好的還有點點熱

所以香味就會更加濃鬱

沙拉醬的量剛剛好 肉鬆很有嚼勁

麵包的鬆軟度也剛剛好

喜歡吃肉鬆麵包的一定會愛上這個小貝

海苔肉鬆小貝

鮑師傅的招牌網紅款 滿滿的肉鬆加酥脆的海苔

吃起來咯吱咯吱的 肉鬆綿軟

加了海苔的肉鬆是酥香鹹口 所以會中和了蛋糕的甜膩

一口咬開就能發現 厚厚的一層海苔滿滿的包裹著肉鬆

海苔和肉鬆的味道也不會搶了麵包的口感

松鬆軟軟的口感 可以說是非常棒了

不然怎麼會成為萬人追捧的小網紅

這個名氣當之無愧

但是一次也不要吃太多 不然真的會膩

奶香提子酥 這個是我的最最最愛

一口一個簡直停不下來

真的太太太太太酥了 濃濃的奶香味

上面的還有微微烤焦的糖色 甜度也很合適 一點不會膩

每一個裡面的葡萄乾都非常的足 吃到嘴裡先嚼到一口酥酥感

然後還能嚼到緊實的葡萄乾 層次感不要太豐富哦

那種感覺棒呆

瀘溪河桃酥

◆地址: 安定門內大街236號

我們大北京有網紅鮑師傅

而南京的網紅點心店也終於開來了北京

這家瀘溪河就開在安定門內大街

瀘溪河最經典的就是他家的桃酥

不是那種松松垮垮的酥 是很緊實的那種酥哦

表面是一層芝麻 量很足哦 增加了很多香氣 點睛之筆

甜度適中 不是那種重甜口的

除了基本款的甜桃酥 他家還有鹹鹹的桃酥哦

雖然是鹹口的 但比傳統的甜桃酥更美味

一下子吃一袋都不會膩 還不用擔心太甜而長肉

一袋有很多哦 夠全家人一起吃

小孩子最愛的牛奶切片

甜甜脆脆的煉乳味道真的是拒絕不了

而且一大片只要兩塊五 簡直太實惠

他家的綠豆餅應該是潮汕綠豆餅的做法

一餅肚子的綠豆沙 夏天吃起來特別清清爽爽

新僑三寶樂麵包房

◆地址:(新僑店) 東城區 東交民巷2號新僑飯店旁(近同仁醫院)

如果義利是兒時的COACH 那三寶樂就是童年的愛馬仕

咖喱腸不是外地那種紙包裝麵包裡的麵粉腸子

再有就是咖喱味道非常非常濃鬱

配上那根香腸 完美的營養早餐

再喝上一杯奶 爽歪歪了

奶油牛角奶油類糕點用的是實實在在的純奶油

倍兒香 一點都不膩 豆沙麵包也很正點 餡料多多

散發著濃鬱的豆香

滿滿元氣棗糕

◆地址: 朝陽大悅城B1-50(近屈臣氏)

西貝莜麵村旗下的糕點鋪

滿滿元氣棗糕主打棗糕、發糕、焙子和可愛的卡通饃饃

傳統的中式糕點也可以變得很時尚

每天現烤現做噢 這個棗糕看著普通 聞著香氣就不一樣

其品質完全可以碾壓市面上的其他棗糕

用的是特級和田大棗和樓蘭紅棗 有機牛奶和正大雞蛋

而且不添加香料和香精 吃的都是食材的本味

味道不會濃鬱得那麼誇張 甜度適中 棗香味很純粹

簡直是最頂配版的發糕了吧

有小米的和紫米的 紫米更軟糯一些

粗糧的很健康 裡面有蔓越莓、黑加侖、藍莓幹、橙皮丁....

據說這些都是饃饃阿姨手工做的呢

面的各種顏色都是用天然食材和面做成的

比如黃色來自於金瓜和玉米

紅色是紅曲米、綠色是菠菜、黑色是竹炭

有板慄餡和豆沙餡等等 都是寶寶愛吃的

家長可以放心大膽的讓自己的寶寶食用

這個中式生日蛋糕

可不像華而不實的翻糖蛋糕那樣 只能看 沒法吃

味道可是超級贊呢 還沒有奶油色素

過生日送這個 比一般的蛋糕可6多了

健康滿滿!新意滿滿!

陳立棗糕王

◆地址: 中關村東路8號東升大廈卜蜂蓮花超市一層進門左轉

痴迷於冬天的冰糖葫蘆 糖炒慄子 烤白薯 當然也少不了棗糕

據說這家才是最正宗的那家棗糕店哦

對於這麼迷戀棗糕的我來說怎麼能放過它

十塊錢一斤 買一斤送半斤 正好裝一袋

建議大家工作日前來品嘗

人會少點 不至於排很長時間

畢竟是棗糕的鼻祖

要是周末來最少也要排一個小時

棗糕真的很香很香

五米開外都能聞見的那種香氣

可以明顯的看到蛋糕體裡藏著紅棗碎

真材實料

剛出鍋的棗糕拿在手裡熱乎乎的軟綿綿的

捏起很Q 糕孔稠密 分布均勻

口感非常的綿軟 甜度剛好很合適

非常傳統的棗糕味道 好吃 價格也很實惠 喜歡甜點的可以來打卡了

風靡一時卻「命不久矣」的網紅店並不少見

想要在眾多網紅店裡「長命百歲」

確實要用實力說話

今日話題

在你的記憶深處有哪些讓你難以忘懷的美味

多次打卡的店呢

可以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哦

- END -

相關焦點

  • 老北京這些糕點美食,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
    這些小店沒座位也沒wifi你只能打包帶走或者當街站著吃完但就是這樣的美味總讓你抗!◆人均:30元 ◆地址: 東四北大街48號(近吳裕泰)百年義利 是北京的老牌子同時承載著好多人的記憶自從去年夏天袋淋正式回歸之後 讓好多人都開始懷念起了那封存已久的童年時光那麼除了袋淋還有哪些值得去吃的呢?
  • 從這個角度重新認識東四牌樓 承載老北京人記憶的地方還剩多少
    東四是老北京著名的所在,誰不知大名鼎鼎的東四牌樓呢?這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由此而東西南北,都有令人心馳神往的去處,看似珍珠零落,實則氣韻暗牽。可大街早已拓寬,兩側的店鋪廟門,統統消失了,卻又如石榴剝皮,玉石出璞,多少可窺見往日隱在深處的勝跡。路口西望,可見景山的萬春亭,藏在一片煙靄浩渺間。這是有著京城最美之譽的朝阜大街了,因為它連接了景山、故宮、北海、白塔寺、歷代帝王廟等等名勝古蹟。
  • 中國傳統糕點之京派糕點: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的「絕」在哪裡(上)
    北京旅遊,除了逛逛故宮,吃吃北京烤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嘗嘗北京的傳統美食,在眾多傳統美食中,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是最推薦大家去品嘗的了。而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也是最能代表北京的特色小吃了,可以說是上有宮廷御用糕點,下有民間百姓的特色小吃。
  • 中國老北京精緻的糕點,可口的美味,你吃過哪些有名氣的糕點呢?
    美味糕點之一:奶油炸糕說到炸糕,很多人都不認識了吧,炸糕可不比尋常的糕點那麼普通。在老北京,炸糕可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上等佳食,據說比餃子還要金貴。炸糕的選料很講究,必須要用上好的麵粉揉成麵團,而且在中途要一直加白糖、奶油、雞蛋清等材料。
  • 別再迷戀外國糕點了,看看國內這些傳統糕點,好吃不膩,你嘗過嗎
    所以,大家就別再迷戀外國糕點了,看看國內這些傳統糕點吧,好吃不膩 ,一口下去滿口留香,讓人忍不住!不知道你嘗過哪幾種呢?蛋黃酥蛋黃酥,以鹹鴨蛋黃為靈魂,在甜點圈經常以C位出現,各路吃貨都為它痴迷。酥酥軟軟、甜而不膩,蛋黃沙沙的很細膩。一次吃4、5個都不嫌多。
  • 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承載了老北京人的記憶,感受北京胡同文化魅力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承載了太多歲月的洗禮,有著太多的故事,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這個城市並沒有因為經濟的發展而改變太多的城市結構,它的許多歷史建築甚至保存到今天還都是完整的,這可能也是這座城市不同於其他經濟同樣發達的城市的獨特魅力,它的古色古香、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民族氣息,都是吸引中外遊客不遠萬裡來到這裡的原因
  • 中華傳統糕點美食推薦
    傳統糕點我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淵源流長,美食糕點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廣泛流行,很多糕點美食也都非常經典美味,現代家庭人們每逢過年過節時候都會買一些糕點在家裡招待備客。驢打滾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製作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
  • 豬油渣,承載了多少人小時候的記憶!
    回憶起童年時期就想到了很多好玩好吃的,比如手柄遊戲「魂鬥羅」還有山上的捻子之類的,但是有一樣絕對是你怎麼都忘不了的…… 油渣是兒時特有的美食 承載了太多人寶貴的記憶 其中的情感很難準確地解釋清楚
  • 老北京記憶,北京人眼中的東城,回憶城東舊事,致敬東城
    一說起東城很多人都會想到王府井兒,雖然現如今是遊客去的地方,但過去的王府井兒是北京的一個時尚之地,所以王府井兒無疑承載了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頭一個要說的就是四聯兒美發,過去北京沒有分店,燙髮就這一家,老北京人的記憶中四聯兒在金魚胡同,這個地兒最大一特點就是老北京人多,不遠還有一老建築就是兒藝,過去這地兒老北京人都知道叫真光電影院還有就是戲院
  • 桐鄉那口糕點「饞繞」三代人的美食記憶
    徐氏糕點 農曆七月十五一過,縣街上空便飄散著一股肉月餅香,不少街坊說,這裡的月餅最正宗,依然是記憶中的味道。記者走進這家帶著神奇色彩的店鋪,去探尋兒時的味道。儘管徐氏糕點的肉月餅沒有華麗的包裝,但這種最樸素的感覺,滿足了不少人的懷舊情結,一吃就有兒時的味道,所以不少市民每逢中秋是必來購買的。徐成如說,徐氏糕點的第一代掌門人便是他的父親徐治華,如果從父輩開始算起的話,這門手藝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
  • 老北京的記憶——前門大柵欄
    大柵欄的名字很特別,雖然是大柵欄三個字,北京人卻都念成「Da Shi Laner」,好像就是大拾爛兒,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考究,總之這裡是最能感受老北京味兒的一條商業街,想要尋味老北京,大柵欄應該是很多人都會推薦的一個地方。
  • 融安飲食獨具一格,這13道美食承載了多少人的鄉愁
    融安雖然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卻積澱了眾多特色美食。來到融安,像進入到了一個美食世界,每一個轉角處,似乎都能夠發現讓人驚豔的美食。這些美食,承載了多少融安人的鄉愁。吃的時候,切成條狀小塊,是多少人的美食記憶。燒蔗燒蔗也多見於酒席和過年時候家裡會準備的美味,是用豬油網包入馬蹄、肉末、木耳、蔥花等餡料放到油鍋裡炸熟。外韌裡嫩,帶有馬蹄的口感,十分爽脆。口感獨特,是一道非常美味且具有風味的美食。現在很多濾粉店裡都有賣,吃濾粉的時候搭配上一個燒蔗,感覺一整天都變得圓滿了。
  • 中國傳統糕點之京派糕點: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的「絕」在哪裡(上)
    北京旅遊,除了逛逛故宮,吃吃北京烤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嘗嘗北京的傳統美食,在眾多傳統美食中,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是最推薦大家去品嘗的了。而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也是最能代表北京的特色小吃了,可以說是上有宮廷御用糕點,下有民間百姓的特色小吃。
  • 150個春夏秋冬,金堂這座最長壽的橋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
    金堂三河一江,到底有多少座橋?每座橋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清楚。以前沒有萬達廣場、華地財富廣場等大型綜合體,十裡壩的人想逛街都要去老城,平安橋就是必經之路。橋頭兩端的美食小吃讓小堂堂「眼花繚亂」。
  • 什剎海,老北京人心中的獨家記憶
    打小跟這兒生活在什剎海周邊埋藏著多少北京人的記憶?今兒我們就一起回憶一下!放暑假的時候,由於遊泳場少,人多,去晚了,會買不到票,要想遊泳就得早點去。那時候我們在水裡玩的上牙打下牙全身打哆嗦,嘴唇都是紫的,才上岸在大廣場上趴著曬太陽,曬得那叫舒服,有時候都能睡著了,曬得全身黑蹦筋,只有泳衣遮蓋的地方是白的。
  • 記憶裡的味道,老北京人的家常菜,京味兒醬茄子百吃不厭!
    說起老北京醬茄子北京人都不陌生,打小兒就吃老家兒做的可以說是百吃不厭,可能有些朋友就納悶兒了,說這醬茄子別的城市也有,會做飯的人其實都會做醬茄子,怎麼北京人的醬茄子就特殊了呢?它是一道大眾菜不假,但老北京人做得醬茄子並非像網上菜單裡說得那麼簡單,因為它背後有不少講究,所以今兒個就跟大伙兒聊聊老北京人餐桌上的吃食,京味兒醬茄子
  • 別再迷戀外國糕點了,看看國內這些傳統糕點,好吃不膩,你嘗過嗎
    所以,大家就別再迷戀外國糕點了,看看國內這些傳統糕點吧,好吃不膩 ,一口下去滿口留香,讓人忍不住!不知道你嘗過哪幾種呢?蛋黃酥蛋黃酥,以鹹鴨蛋黃為靈魂,在甜點圈經常以C位出現,各路吃貨都為它痴迷。酥酥軟軟、甜而不膩,蛋黃沙沙的很細膩。一次吃4、5個都不嫌多。
  • 北京中關村有家開了60年的西點老鋪,只有老北京人知道
    北京中關村有家開了60年的西點老鋪,只有老北京人知道對於北京來說,不僅有長城,有故宮,還有很多的美食,如北京烤鴨,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念叨在嘴裡的,也是去北京必去,必吃的。但是這裡卻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老北京的「味道」。
  • 美食家梁實秋筆下的老北京美食盛宴!
    梁實秋作為現代散文大家,不僅文章寫得好,還是一位美食家,尤其對老北京的美食有著刻骨銘心的摯愛和記憶,他筆下的老北京美食簡直妙不可言,令人慾罷不能,梁實秋先生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吃貨了。梁實秋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北京,傳統文化氛圍濃厚、人文歷史積澱豐厚、美食佳味琳琅滿目,他自小就對老北京有一種親切感聚合力。隨著年歲漸長,他開始走出家門,走街串巷,來往在三教九流之間,流連於飯莊酒肆當中,打聽各色食品的名稱、沿革、製作、銷路,揣摩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漸漸地,由純乎興趣到形成學問,梁實秋觸摸到了北京飲食文化的真味。
  • 後海的冬天,老北京人的獨家記憶
    在2002年左右,這裡儼然成為了酒吧一條街,一到傍晚,這裡成為了小資們的打卡聖地,但是有這麼一群人,憑藉一己之力,調節著什剎海的生態,為這條古老的街區,保留了老北京的一些記憶,他們就是冬泳愛好者。你總能在後海看見他們的身影,夏遊三伏天,冬遊三九天。他們赤裸上身,與身裹羽絨大衣的遊客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了後海西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