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熱搜top榜上出現了一個話題「成年人的友誼太難了」,我好奇點開看了一下,發現大家的某些朋友真的是十分相似,看似表面親密無間,背地裡卻被人踩著上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年人世界裡的朋友二字已經變了味。
小時候的朋友含義很單純,能在一起撒尿和泥巴,能一起玩過家家就是好朋友。好朋友可以互相去家裡做客,可以相互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甚至我有一塊麵包我還可以分一半給你。這種單純是極其美好的,不摻雜任何利益,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就是了。
年幼時的我經常喜歡依偎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邊,聽他們講以前的趣事,他們最喜歡講的就是小時候的事了。當時年紀小,總是覺得他們那些調皮搗蛋的事做得很棒,但是由於自己住在城裡,太多事情沒有辦法實踐,還有些小失落。現在再回想起這些趣事,我真正羨慕的不是他們小時候的樂趣有多少,而是羨慕他們能有那麼多真朋友,不帶利益,不帶心機,就是單純的朋友。
經過十幾年的優質教育,我成功的成長為一名大學生,每天三點一線,過著簡單枯燥卻又充滿希望的生活。你們也許會問我:大學生活不是很豐富嗎?你為什麼過得這麼簡單?如果我說我看透了大學的世態炎涼、人心叵測,你們也許會笑我,一個大學生能體會多少?在我高中畢業之後,我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我的大學生活:加入學生會,再加幾個社團,多交一些好朋友,沒事去圖書館看看書,去體育館打打球,充實而美好。實際上,我的這些幻想也實現的差不多了,當過主席,幹過社長,閒著的時候天天在圖書館泡著,操場體育館也遍布著我的足跡。可是好朋友終究沒有那麼多,兩三個知心好友足以。
「朋友」二字放在今天,已經不再那麼單純了,成年人口中的「朋友」的含義也變得豐富起來,就拿我在大學中的經歷來說,朋友是分很多種的。有些人,只是在某些活動中打過照面,因為活動需要互相留了個聯繫方式,可以算是朋友;有些人,是因為參加了幾年學生會社團,工作需要不得不加微信,可以算是朋友;有些人,他們是我的同班同學,需要我去維持好表面關係,也可以算是朋友;有些人,跟我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們無話不談、無事不享,當然算是朋友;還有一些人,我們的關係無關長相、家境、利益,委屈時互相安慰,難過時互相開導,我可以為了她選擇向老師撒謊推遲活動的舉辦,她也可以為了我選擇逃課去唱K。
前兩種朋友太過表面,當活動結束後,職務任期結束後,大可刪除聯繫方式,反正用處不大,也無關痛癢。第三種朋友是建立在同班同學這一關係層面上的,是可以利用的,所以大多數人的選擇是讓他們靜靜躺在列表裡,以防不時之需。第四種朋友是舍友,朝夕相處大學四年,生活因為有了她們而多姿多彩,可以算作半個閨蜜。最後一種才是應該永遠保持聯絡的一種,在紛繁複雜的小社會裡,能有幾個貼心好友是一件幸事,他們也許並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他們確實偉大,可以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渺小、不再孤獨。
花花世界,物慾橫流,知己難尋。縱然你身價不菲、位高權重,沒有願意與你交心之人,那麼這樣的人生也是不圓滿的。都說窮人志短,這話倒沒錯,窮人追求的東西往往非常俗套且不值一提,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金錢權勢真的還有買不到的東西,真正的友誼就是其中一種。
現在我再去聽父親講述他小時候的趣事,還是會像小時候一樣笑得前仰後合。我曾經問過他:小時候那些好朋友還有聯繫嗎?他說:還有啊,去年過年還叫我去他家坐坐。我羨慕了,這場持續了三十多年的友誼太珍貴了,我從出生到現在二十多年,卻沒有一個這樣的朋友。我有時也經常反思,難道說我對他們不好嗎?所以他們才不跟我做長久的朋友?可是我逐漸發現,我的朋友真的很多,但是,他們卻只是朋友……
人生看似很長,實際卻很短暫。在這有限的時光中,珍惜我們每一個朋友吧。單方付出的友誼註定不能長久,一定要雙方都有付出,真心才能換得真心。成年人的友誼太難,但是真心永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