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俄羅斯國防工業的崩潰著實影響到了蘇-34戰鬥轟炸機的研製,好在「鴨嘴獸」挺了過來。早在1990年,「鴨嘴獸」的原型機T-10V/蘇-27IB就進行了首飛,但直到20年後的2010年,蘇-34才在一個5年期採購合同的支持下正式交付和部署,可謂20年磨一劍。2012年俄羅斯空軍又下達了一份全速生產合同,預計將共裝備150架。
俄宣傳部門只是簡單地把「鴨嘴獸」的任務描述為:「蘇-34能掛載大量彈藥抵達預定區域,準確命中目標,並針對前來攔截的敵機採取有效規避動作。」實際上「鴨嘴獸」能做的遠不止如此,有報告指出該機能與敵方戰鬥機進行空戰。俄羅斯人說鑑於其基礎平臺是蘇-27戰鬥機,蘇-34在面對美國的1X系列戰鬥機時不會落下風。
新西伯利亞航空製造聯合體也被稱為契卡洛夫廠,該廠是俄羅斯最大的飛機製造企業,也是蘇霍伊公司的組成部分之一。90年代初的工廠開始試製複雜尖端的蘇-34。第一架飛機於1993年升空。自2006年以來,他們已經向俄羅斯空軍交付了32架這種飛機。
蘇-34的最大速度能達到1900千米/時,航程超過400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鴨嘴獸」內置一門30毫米機炮,機身的12個硬點可掛載8噸彈藥。
該機的具體性能參數仍在保密中,西方稱其為多用途戰鬥機或戰鬥轟炸機,而俄羅斯人更喜歡視其為轟炸機。
蘇-34的57000的部件必須按正確的順序進行組裝。如發動機這樣的部件,是其他工廠製造的,測試通過後才運到組裝廠等待被安裝在機體中。
口蓋上的孔是預先鑽好的,工人用電動螺絲刀和平頭螺絲把口蓋擰在機身上。
前機身組裝線,座艙內襯17毫米厚的鈦裝甲板。
口蓋與面板的組裝。
製造進氣道的夾具。
發動機艙與尾撐的連接處。
進氣道內部。
機身基本成形後要進行座艙密封性檢查,會把機身推入一個大噴淋房,噴水查看有沒有洩漏之處。
蘇-34機身製造車間一覽。
認真的工人們。
一側的垂尾。
蘇-34燃油系統的複雜管道。
壓力表上塗鴉的危險標誌。
認真檢查。
吊運中的主翼。
機翼製造夾具。
總裝車間。
安裝設備。
座艙布線。
廠裡有6000名製造航空設備的工人和專家,平均年齡25~40歲。
在俄羅斯這方面的人才很搶手。
尾翼動作筒。
電腦輔助設計。
每一架出廠的飛機都要進行工廠試飛。
「鴨嘴獸」彪悍的外形。
酷酷的試飛員。
全動鴨翼。
又一架新鐵鳥騰空而起鑽入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