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子很小,
我的家很大。
……
最小學區房
住在北京二環燈市口的老張,
最近有了一件煩心事。
女兒有了二胎,
但是家裡沒地方住了。
一家五口,面積43平米,
房高不足3米,最窄處僅0.3米,
與其說是房子,
不如說是一個狹長的過道,
老張一家在這裡住了幾十年。
房子雖小,卻是絕對的學區房,為了小孫子鼎鼎上學方便,老張一家五口只得擠在這間過道一樣的房子裡。
但是設計師青山周平的到來,
改變了這一狀況。
原本43平沒有光線的L型住宅,
被青山改造為四室兩廳,
遊戲室、工作間一應俱全,
還帶後花園的通透大房。
青山周平來自日本,
是一名萌帥萌帥的暖男,
還是清華建築學院的博士。
改造過很多極致的小空間,
所以當他接到改造,
老張家的任務時,
他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但是當青山看到,
老張家三代同堂的房子時,
還是吃了一驚。
進門的過道旁,
是廚房和淋浴間,
中間沒有牆,
只用一條帘子隔開。
往裡走是,
老張夫婦的臥室,
沒有窗戶,
如果不開燈,
白天和晚上沒有太大區別。
由於屋子裡沒有地方,
可以放下一張雙人床,
女婿晚上只能在,
客廳的沙發上將就。
女兒的臥室,
是整個屋子採光最好的,
但是也接近於沒有,
女兒和外孫每天擠在,
1.2米寬的小床上。
由於整個屋子呈L型,
相當於一條狹長的過道,
又沒有窗戶,
所以一天當中只有,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可以曬到太陽。
越難的戶型,
反而越能激起設計師的才華,
青山說他相信:
建築能改變人們的生活。
原先破敗的門口,
刷上白漆,種上植物,
兩邊用碎石過渡,
有種進入花園的感覺。
改造前的前院。
沒有窗戶,
那就做一排屋頂天窗,
小鼎鼎再也不用每天,
守著時間到窗邊曬太陽了。
小小的廚房也變了模樣,
雖然小但是布局合理,
增加了一個抽油煙機,
改善了以前一炒菜,
就滿屋油煙的狀況。
打開櫥櫃,
裡面還藏著一個洗衣機。
以前家裡沒有汙水管,
每次上廁所都要,
到院子口的公共廁所,
設計師為張家增設了,
一根長達30米的汙水管,
解決了沒有衛生間的難題。
有了屋頂天窗,
前廳再也不是黑乎乎的一片,
一邊是儲物空間,
一邊擺上綠植,
家居氣味非常濃。
客廳裡擺上幾張沙發,
一個茶几,
方便一家人一起,
其樂融融地看電視。
餐廳在客廳隔壁,
中間的分隔牆體可以推動,
桌子可以伸縮,
極致生活,
就要利用好每一寸空間。
根據老張夫婦兩人的身高,
設計的臥室。
床邊還有一個寫字檯。
為了方便兩位老人起夜,
貼心的設計師,
還親自做了幾塊夜光磚,
貼在牆上。
在晚上它們是會發光的哦。
女兒女婿房,
原來只能放下,
一張1米2的單人床,
現在把整個房屋的,
通道調整到一側,
這樣女兒的房間終於,
可以放下一張標準的雙人床了。
房前還有一扇推移門,
門以拉出來,
就是一個小小的獨立臥室了。
如果把床摺疊起來,
一個工作間從天而降。
機智的設計師還把,
化妝檯和盥洗臺鑲嵌在牆內,
解決了幾口人晨起洗漱緊張的問題。
一樓是大人的空間,
二樓則是孩子們的天地。
可開啟的樓梯成為,
儲藏或孩子玩耍的地方。
依照一樓的L型結構,
二樓也被開拓出兩室一廳。
二樓長達8米的過道圍牆,
全部刷上了白漆,
小朋友們可以,
在上面可以隨意畫畫。
活動空間鋪上綠色的草坪,
看上去清新活潑,
正好符合孩子們的天性,
周圍圍上了一圈安全網,
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小鼎鼎對二樓的遊戲空間特別滿意。
活動空間的一邊是鼎鼎的房間,
一邊是即將出生的小寶寶的臥室。
推開後院門,
外面還藏著一個花園,
閒來沒事喝喝茶看看書,
43平米的房子,
也可以生活得如此愜意。
有了陽光,
有了未出生的小寶寶的房間,
有了乾淨整潔的臥室和衛生間,
一家人放佛重新認識了,
他們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
而看到張家人臉上的笑容,
恐怕是青山最開心的事了吧。
其實青田雖然有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他卻在北京胡同的一所,
不到40平的小房子裡住了7年。
和鄰居共享一個院子,
出門就是菜市場,
和街坊們一起圍觀下棋,
一起觀花賞鳥,
……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大的房子嗎?
青田時常想。
三室一廳、四室兩廳,
換一個大房子真的,
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嗎?
當我們盲目追求大房子的時候,
卻不知道往往是,
大房子將我們隔離開來,
我們擁有了房子,
卻失去了最重要的家。
生活品質,
與房子的大小無關。
不管是40平還是140平,
生存還是生活都取決於你自己,
這恰恰也是青山熱衷於,
改造極致的小空間,
所要傳達給人們的理念。
房子再小,
家也可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