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導,當地時間1月7日,美國國會完成選舉人團票認證,正式「官宣」拜登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隨後,川普首次公開表態,稱儘管「不同意大選結果」,但承諾「在1月20日會有序過渡」。
而就在十多個小時前,川普支持者在首都華盛頓特區示威活動升級為騷亂,部分人群衝進了國會大廈引發騷亂,衝突中已有4人死亡,52人被捕。華盛頓特區的緊急狀態將持續到拜登就職後的一天。
騷亂中,示威者使用路障衝開大門 圖據《每日郵報》
這場讓國際輿論譁然的騷亂為何會發生,將對未來美國政局產生什麼影響?因騷亂遭到多方抵制的川普未來再參選的可能性是否受到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問題專家刁大明向紅星新聞記者解析了前因,預判了後情。
「五分之一」的背後:騷亂的明因與暗線
騷亂發生之後,據市場調查公司YouGov的數據,註冊選民中多達21%的人強力支持或某種程度上支持這些行為。而共和黨人中,更是多達45%的人強力支持或某種程度上支持。而認為大選中存在的欺詐足以改變結果的人多達56%。
YouGov民調結果
對此,刁大明向紅星新聞記者分析道,「佔領國會」反映了美國長期存在的社會撕裂的現實。如果調查數據準確,也不是特別意外的結果。到今天仍有大量選民相信選舉存在舞弊,這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激化到了一定程度的結果,體現的也是在所謂的「後真相時代」,人們對於選舉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的不同理解,對於選舉結果的不同理解。
刁大明指出,現場照片中可以看到,參與示威的大多數人都不戴口罩。有些人甚至認為新冠病毒都不存在。當公眾對於一些和自己性命相關的常識的理解都不一樣的時候,對選舉的不同理解,乃至襲擊國會這種事情會發生,那就太容易理解了。
美國政治中有所謂「芬諾悖論」,即美國選民對自己選出來議員滿意度較高,但對於個體議員組成的國會的滿意度卻非常低。他們反感整個被認為是高高在上的不回應其民意的華盛頓政治圈。
刁大明認為,6日在華盛頓發生的事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國這種反建制情緒延續的結果。這種反建制,甚至是反政府的民粹情緒可能是一條暗線。
面對抵制,川普2024還有戲嗎?
華盛頓騷亂之後,共和黨、民主黨均有人呼籲彈劾川普。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均決定對川普帳號實施禁言。美國商界考慮暫停捐款向共和黨施壓,而成員包括美孚、輝瑞等行業巨頭的全美製造商協會甚至呼籲立刻免除川普職務。
共和黨參議員米特·羅姆尼在譴責聲明中將矛頭直指川普
此前有美媒報導,川普曾向身邊人透露將「再戰2024」,而騷亂及其引發的抵制,對川普再次參選將造成何種影響?對此刁大明認為,這次騷亂事件後,共和黨的一些建制派,甚至激進派,也會與其保持距離。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川普在黨內的支持度、影響力一定會下降。
未來,共和黨人即便在內政外交上接受川普的理念,接受川普的遺產,但也不一定再接受川普本人。如果說過去四年是共和黨的「川普化」,未來就將是川普遺產的「共和黨化」,或者共和黨的內化。
刁大明指出,如果川普決心再戰2024,要看他在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的表現。其中包括剛剛結束的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選舉,接下來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納·麥克丹尼爾的連任。支持川普的麥克丹尼爾若能成功連任,對他將是一個利好。
此外,今年11月的新澤西州和維吉尼亞州州長選舉中,如果川普力挺的人能勝出,對他也是一大利好。此外,由於共和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面臨參議院改選的壓力大,同時在眾議院保留翻盤的可能性,川普如果在這幾個節點做得好,幫助共和黨實現一些目標,則他參選2024的希望尚存。
川普與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納·麥克丹尼爾
刁大明同時指出,如果這幾個節點川普都做得不好,但仍有參選的執念,問題就來了。如果他不能獲得共和黨黨內提名,作為第三黨派參選,就算分走共和黨10%的票,對於該黨候選人都是大麻煩。畢竟,川普今年獲得的7400萬普選票不是虛的。因此,未來如何平衡川普的力量,對共和黨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美國內政外溢效應或導致外部選擇不確定性
在刁大明看來,過去四年,川普把美國內政外交的種種困境都最大化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次也可以說是把美國國內的困頓,最大化地、最極致化地在一天之內演給了美國看。高烈度的對抗戰爭或靜態的政治人物引導的改革、改良是美國傳統的兩種方式,但現在這兩種方式都沒辦法實現。
然而,作為在國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國家,美國的國內政治的外溢效應會導致外部選擇的不確定性,也由此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的負擔。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