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黨建雲
「牢記初心使命,決勝後發先至」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是東海縣牛山街道在鄉村振興中下的「五子棋」,牛山街道圍繞這個「五子棋」而確定的發展思路,開創了鄉村振興新局面。
▲東蔡村建材市場
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讓特色產業發展有聲有色。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需特色。牛山街道緊抓特色產業,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擦亮助力產業興旺、帶動百姓增收的特色品牌。茅墩村在城市擴建過程中,大量農民失地,面臨著拆遷就下崗的艱難局面,茅墩村依託區位優勢,建立海陵農貿、雲海果蔬、日用雜品三大市場,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00餘萬元,帶動150餘戶村民致富。東蔡村建有東海縣最大的粗放型建材市場,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00餘萬元,帶動100名村民致富。2018年成功入圍「中國淘寶村」的西蔡村,目前註冊網店數500餘個,每年交易額均過億元,為村民及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郇圩村800畝中華壽桃園,每畝人均收入達1.5萬元以上。鄭莊、望東等城中村依託緊靠水晶城區位優勢,吸引約2萬民居民從事水晶生產銷售。河西等城郊村積極引導居民自主創業,努力打造和形成各具優勢特色的「一村一品產業」。
▲西蔡淘寶村
擦亮生態宜居「金招牌」,讓優美環境打造有點有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牛山街道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結合農村生活垃圾清理,實施「大幹三十天、再現新面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目前已投入4500餘萬元,高標準完成生活垃圾清理、廁所革命等工作任務。推進農房條件改善。突出做好望東、牛山兩個村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任務。同時圍繞水晶小鎮、西雙湖等重點旅遊景區周邊及東海高速出口段沿線村莊,集中打造張莊、湯莊、湖西、望西等4個美麗宜居鄉村,以點帶面逐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每年投入不少於1000萬元用於道路、排水以及路燈、綠化等公共服務配套。去年以來,新建農路19條、修補農路面積6300平方,實現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管網覆蓋11268戶,改造旱廁400座,新建公廁43座。
湯莊村新貌
張莊排屋
催開鄉風文明「和諧花」,讓居民現代生活有滋有味。只有堅持保留、繼承、發展鄉風文明,才能實現鄉村的長久發展。開展特色活動。結合創文工作,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託,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我們的節日」等活動,營造鄉風文明的和諧氛圍。目前,已開展志願服務活動400餘次,新增服務時長達93000多小時;新申報省市縣文明村社14家;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科普知識講座等300餘場次,為受表彰9戶「文明家庭」和8戶「好家風」送去匾額,弘揚文明新風。完善村規民約。結合各村實際,不斷完善、形成具有實用性、適用性、具體性的村規民約,通過「設立村規民約」「展示村規民約」「宣講好村規民約」,掀起鄉村文明新風尚,約出鄉村文明新氣象。打造農家書屋。依託西蔡村圖書館、湖西村樊氏圖書館等陣地,讓農家書屋成為鄉風文明的「充電站」,引導村民用書籍點亮夢想,傳承文化,助推鄉風文明發展。目前,樊氏圖書館、西蔡村圖書館藏書都在10000冊以上,其他行政村農家書屋藏書均在2000冊以上,較好地滿足了村民的讀書需求。
張莊村黨群服務中心
西雙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念好基層治理「緊箍咒」,讓鄉村有效治理有章有法。緊緊圍繞「人員、陣地、效能」,大力夯實基層治理工作。選優配強村社「兩委」幹部。著重從畢業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致富帶富能手中培養幹部。累計選拔3名優秀大學生、5名退伍軍人入村工作;培養致富帶富能手1名成為村書記、主任;儲備17名85後年輕黨員入村工作。加大陣地建設。投入800萬元實現17個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達標;計劃投入6500萬元建設茅墩村新型鄰裡中心建設;投入7500萬元建設望東村服務綜合體,使村社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完善。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總結固化疫情防控經驗,健全和完善村級十戶長以及「網格+」等管理機制,及時把控轄區村民居住動態、民生訴求、安全穩定等各種情況,有效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村民主動上交合同尾欠款
公共空間治理
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讓農民富裕生活有板有眼。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按照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做到組織保障「到村到戶」,政策保障「到村到戶」,資金保障「到村到戶」,高質量完成扶貧工作任務。截至2019年底,街道建檔立卡戶482戶已全部脫貧,其中低保貧困戶、特困供養戶304戶由政府「兜底式」安置,一般貧困戶178戶由幫扶領導、幹部「帶動式」安置,人均收入都達到7000元以上。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定期開展培訓,多渠道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目前已編印農技時訊38期,發放技術明白紙12000餘份。大力實施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村集體增收。通過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依法依規、一事一議、定期會辦等多種措施,全面清理和依法收回被侵佔的各類村集體資產資源。今年以來已清理回收欠繳承包金800餘萬元,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近1084萬元。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