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2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2日刊出署名文章說,近兩年發生在日本華人與按摩業之間的各類違法事件,幾乎月月亮起「紅燈」。在日「中華按摩」應該摘掉「色情帽子」,不應該敗壞在當今在日華人的手上,反而應有所弘揚。
文章摘錄如下:按摩是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而出現的一個現代新興服務業態。因其與人的生理,即通常所說的肉體部位有著密切聯繫,便和「前衛」「刺激」「爽」等敏感字眼脫不了干係,尤其當犯罪與違法行為從行業內部曝光後,輿論的譁然和「一定與情色交易有關」的慣性思維便自然浮出「市」面。
從《日本新華僑報》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近兩年內,發生在日本華人與按摩業之間的各類違法事件就達到20多件,幾乎月月亮起「紅燈」。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在人華人按摩業的社會形象,影響了華人按摩店的正常經營,當然也給從事按摩業的華人群體造成負面的「連帶效應」。
溯本還要追源。不論身為按摩店的法人代表還是作為按摩店的社員,華人與按摩業之所以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其「源」頭無疑來源於日本按摩業的市場需求,這也是按摩行業盛行日本的根本原因。
從目前最認同的觀點來看,日本按摩業是在隋唐時期從中國引進的,並且隨時間的推移演變成為一門系統完整的醫學專術——按摩術。而按摩業之所以能在日本社會「兼收並蓄」「取新揚棄」,除了地方政府認同與引導之外,根本原因是按摩本身具有的促進血液循環、調整神經功能和人體機制,提高人體自然抗病能力等積極因素所決定的。應該看到,是這些固本優勢產生社會市場需求,社會市場需求推動按摩業的發展。無論是按摩腿部,腳部還是腰部,按摩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小部」是順應情勢的。
其次,人們應該以公正的視角客觀看待時下的在日華人按摩業。不難看到,時下確有一股灰色的按摩勢力仍在試圖搞「渾」按摩業的健康特性。在繁華都市的灰色地帶,髮廊業務早已遠離理髮的範疇,走進「暗摸」的死巷;有些打著「保健按摩」旗號的店鋪,也早已拋開先嚴謹檢查再確診按摩的程序,推拿解病變成了推拿生病……這些行為扭曲了按摩業在人們的形象,灰色地帶向一條蛀蟲侵蝕著人們的思維。但不可置否,與日俱增的華人醫療保健按摩也正在匡正按摩的本質回歸,力爭摘掉壓抑在華人按摩行業頭頂的「色情帽子」。
其實,從《日本新華僑報》有關華人與按摩的犯罪報導來看,其犯罪內容主要包含五個方面。一是在收費問題上「做手腳」,使得「招牌」價與實際價相差甚遠;二是按摩經營「巧立名目」,通過「性感按摩」「假婚介」等特殊服務賺取高額服務費;三是店內人員使用不當,招聘沒有籤證、非法滯留等「黑戶」從事按摩服務;四是採取不正當競爭的方式,造成利益衝突從而發生違法行為;五則是以研修名義東渡日本,因不滿艱辛而低額的研修收入而走進色情按摩。
所有這些都在警示在日華人,唯有自我努力,通過合法勞動才能走上幸福之路。也只有堅持健康按摩的行業主流,實行規範透明的按摩經營,真正使顧客通過按摩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按摩業才不會走進惡性循環的軌道,相反,才能更好地宣傳中醫按摩的中華傳統文化,從而為中日文化交流添磚加瓦。一句話,「中華按摩」不應該敗壞在當今在日華人的手上,反而應有所弘揚。(胡瑋)
(責任編輯:陳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