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會在天氣預報當中聽到晴、多雲、陰天等,而這些都是根據云量進行劃分的。
以下平均總雲量動圖(1981—2010年)是小據從中國氣象數據網官方網站上下載得來的: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地方不同時間下的雲量。簡單來說,雲量就是指雲塊佔據天空的面積,它的觀測包括總雲量和低雲量。
那麼,天氣預報當中是如何區分多雲、少雲的呢?
雲量的劃分
通常將整個天空劃分為10等份,碧空無雲或被雲遮蔽不到0.5份時,雲量為「0」;雲遮蓋天空一半時,雲量為「5」。雲量多時,估計露出的藍天,再推算出雲量。雲量少時,則直接估計雲所遮蔽天空的份數,如雲塊佔全部天空的1/10時,雲量為「1」;雲塊佔天空2/10時,雲量為「2」,以此類推。
天空無雲,或者雖有零星雲層,但云量不到2成時稱為晴;低雲量在8成以上稱為陰。中、低雲的雲量為1~3,高雲的雲量為4~5時,稱為少雲;中、低雲的雲量為4~7,高雲的雲量為6~10時,稱為多雲。
雲量的觀測
以前雲量的觀測全靠觀測員,主觀性較大。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可以通過天空拍照的方式來判斷雲量,同時雲雷達、雷射雷達、衛星等也可以用來觀測雲量。
雲量觀測的作用
「皓月當空,人生幾何」,每年的「元宵節賞月指數預測」就是由雲量得來的。
此外它對民航飛行保障也有重要意義。
圖片來源:中國民航大學
以上是一個日常航空天氣報告圖的範例,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有些暈?
別著急,小據給大家解釋一下。
圖片來源:中國民航大學
上圖當中的①代表的是氣溫,28℃;②代表的是現在的天氣現象;③代表的是能見度,能見度20千米;④代表的是露點溫度,⑤是氣壓,而⑥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雲量。
「6800」、「3600」、「900」、「300」代表著雲的高度,單位為米。
數字前符號為雲狀填圖符號,每種不同類型的雲都有相對應的雲狀填圖符號。
而框內左側的數字則代表了雲量。雲量採用八分制,一般填寫累積雲量,若雲狀填圖符號前沒有填寫數字,則代表此處雲量為8。
通過查表,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框內所傳達的信息為:有3個淡積雲,雲高300m;4個濃積雲,雲高900m;5個高積雲,雲高3600m;8個捲積雲,雲高6800m。
看完以後,是不是又揭開了雲量的一層神秘面紗呢?
中國氣象數據網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民航大學
編輯:小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