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老往窮鄉僻壤間奔走,生活不該向前看?懷舊不是落後,尋古是為了追尋曾經消失的歷史蹤跡,回味往日的生活氣息。而今城市裡,日復一日的快節奏生活,容易讓人迷失了自我,只有踏上慢悠悠的青石板上感受,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閒適,這樣的閒適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只有愉悅了身心,旅行才有了意義,往後的日子才更有拼勁。
今天這一站,位於湖南郴州一個AAAA級古村,據說這個古村已有600多年歷史,至今古樸、幽雅,充滿生活氣息——板梁古村,原住民多以「劉」姓,據村裡年長的老伯介紹,他們的祖上即漢高祖劉邦之弟,劉交的後裔。有幸能欣賞到曾經王族後裔的居住地,我們頓時覺得40元的門票,卻也花得值了。
初見板梁,便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碧悠悠的板溪河靜靜地流著,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眼就能看清河底的卵石,偶有婦人蹲坐於河埠浣衣,小孩就在橋頭嬉鬧。通往村子裡的石板橋——接龍橋,不知道歷經多少年頭兒,才能將橋面踩磨得如此鋥亮。
村子裡的明清古建築,青牆灰瓦,錯落有致地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形成一條條幽深寂寥的巷弄。這裡年輕的基本外出務工,只有老人與孩童留守此間,老人閒來無事,搖一把蒲扇靜坐家門前,見遊客路過,流露出祥和的笑容。在巷弄中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條排水渠,多少年來為人們排走了水患,保留下了這份古樸。
板梁村自古崇文重商。這裡曾經作為古驛道,商賈雲集,也曾繁華一時,村裡的錢莊、富商劉紹連的大院等,至今保存完好;村頭的古學堂已有600多年歷史,明清期間考取功名的便有幾百人之多,走向仕途的也不下百人,其中官至三品有三人。
七月裡,劉氏宗祠前的半月荷塘,荷花開得正盛。宗祠門前立著兩塊下馬拴,出於對先人的尊敬,古人進宗祠需下馬步行至往。宗祠門楣上刻有「聖旨」兩字吸引了我,一番諮詢下方知,原來這裡曾經鬧災荒,人們顆粒無收,村中劉氏大戶開倉振災,感到皇帝,遂敕賜聖旨牌表彰劉氏功勳。
板梁古村中共有360多座古建築保存完好,其中許許多多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的工藝精湛,令人大開眼界。當你站在山坡上的望夫樓前,鳥瞰古村,四周的青山綠水、古韻悠悠盡收眼底。雖然古村繁華不再,但那份閒適感從未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