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科大訊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劉浩在主題為「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的領袖論壇上,發表名為《當我談A.I.+教育時,我談些什麼》的演講。
以下為演講原文(有刪減)
先看一下我們所處的大時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領域的兩個建設目標:實現優質均衡教育;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全面實現因材施教,培養創新型人才。
教育強國,具體應該怎麼做?回顧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我們已經走到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時代。
人工智慧+教育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要從5個維度去理解:
數據是基礎,過程化的場景化的數據,是學校、區域的重要資產;
平臺是支撐,統籌建設的大的校級的、區域級的平臺,能夠實現數據的採集和匯聚,避免數據孤島;
分析是核心,數據分析是基本的能力,如果缺少這個能力,那麼海量數據可能變成海量垃圾;
服務是根本,有了以上三點,還要有良好的服務,指向管理者、老師、學生等多個維度。
效益是必然,全部貫通之後,最終技術會產生效益,幫助管理者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老師精準教學,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現在也是非常火的詞,其應用非常廣。目前,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已經應用在教、學、考、評、管等多個領域。
智慧教學,讓每位老師都有一個人工智慧助手,讓老師從備課的資源搜索、學情掌握 的困難、批改作業、考試閱卷等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教學創新中來,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個性化學習輔導,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AR/VR等教學資源,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想像」變得觸手可及。根據教學過程中生成的過程性數據,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知識圖譜,學生真正變成課堂的主人。
智慧教學,還能變革未來學校形態,基於OMO線上線下混合、虛實共生的泛在學習將是學校常態。虛擬學校可以實現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免費供給,成為全民參與、共享、共治的教育平臺;實體學校成為師生線下交流互動、實踐創新、成為學生情感溝通和心靈成長的教育樂園。
與智慧教學相對應的是智慧學習,學生擁有自己的智能終端,陪伴學生全場景學習,學習全過程伴隨式數據採集。根據這些數據,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數字畫像,每門課程都有專屬的知識和圖譜,根據這些數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薄弱點針對性學習,智慧教和個性學形成閉環。而且,A.I.還可以營造標準化語言學習環節,助力學生的語言學習。
智慧考試早已成為可能。一道試題的DNA,包括難度、區分度以及考查知識點等,都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分析出來,保證公平地出題和批改,幫助高考改革真正變為現實;因為技術的應用,線上線下多場景考試也成為可能。線上考試中,平臺可以支撐學生同時上線的瞬間高並發,還可以實現主觀題點選和客觀題拍照或手寫作答;老師可以實時在線監考,系統可對視頻行為進行分析;同時系統還配置作弊監測、在線閱卷和考試分析等功能。
在智慧管理領域,高考改革解決方案結合生涯發展指導教材、生涯師訓體系、高中發展指導平臺為一體,為學生提供學科潛能測評、專業興趣測評等服務,還能幫助進行選課抉擇、專業星空圖、生涯探索和覆蓋率查詢,為學校提供走班排課等多種服務。
在智慧管理上,還可以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AI 等信息技術,基於教、學、考、評等場景,為區校兩級用戶提供平臺,實時掌握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動作完成情況,滿足區域、學校兩級宏觀成效俯瞰和精細化診斷的數據洞察支撐。
評價是教育的指揮棒。就在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定義了全方面的評價體系,強調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人工智慧可以用技術的手段助力「五育」,比如科大訊飛現在有虛擬實驗教學系統,還有人工智慧創新教育體系、智慧體育系統等、智能書法教育系統、智能音樂教育系統等,都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系列產品已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應用,覆蓋38000餘名師生。2019年,科大訊飛推出了因材施教區域級解決方案,集成「1」個區域A.I.教育超腦、「3」大教育平臺、「5」大教育場景、「2」大模式,組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一體式解決方案,助力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升級,深化「因材施教」落地實踐。目前,該解決方案已在安徽省蚌埠市、青島市西海岸地區、蚌埠市五華區等地落地應用。
人工智慧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夢想,科大訊飛希望從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者」再到全新教育模式的「探索者」,最終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貢獻者」!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