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上韓國人:朝威脅伎倆已用多次 誰還害怕

2020-12-18 搜狐網

昨日,幾名韓國軍人沿臨津江南岸檢查並加固鐵絲網,江的對岸便是朝鮮領土。早報記者 劉行喆 圖

  早報記者 張喆

  發自朝鮮半島三八線

  昨日是朝鮮最重要的節日「太陽節」,太陽卻在當日躲進了三八線的陰雲裡。

  從清晨到黃昏,臨津江北岸的朝鮮「宣傳村」出乎意料的一片寂靜。除卻一早村裡的臨漢小學操場上跑出幾個玩耍的兒童,村路上偶有幾輛拖拉機冒著青煙駛過,從南岸韓國一側的望遠鏡中看不見一個人影。

  去年此時,朝鮮開國領袖金日成誕辰100周年,「宣傳村」村民扶老攜幼載歌載舞的景象,仍然深深印刻在烏頭山統一展望臺社長李薰的腦海中,「今天真是太奇怪了,以往只要是朝鮮領導人生日必定會有慶祝活動。」李薰像是在給自己找答案,「昨天他們倒的確有一些慶祝活動,也許今天改在建築內慶祝了,朝鮮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

  外界一度猜測,金日成誕辰101周年紀念日將是朝鮮發射飛彈窗口期的最後一天,然而太陽就快落山,也未見朝鮮蓄勢待發的消息,李薰說他從一開始就壓根不覺得會從北面飛來飛彈,與他持相同看法的韓國人不在少數,他們覺得朝鮮只是在玩老一套的「宣傳戰」,「這種伎倆已用了太多次了,誰還會害怕?」

  旅遊業未受大影響

  每周一是韓國有關部門設定的朝韓非軍事地帶(DMZ)與板門店的休息日,當日發往臨津閣與都羅展望臺的火車全部停駛,零星的散客只能自行尋找交通工具前往參觀,因此平日裡人潮攢動的臨津閣在昨日就顯得特別冷清,小吃攤和紀念品商店也都大門緊鎖。

  這讓一位金姓韓國大娘犯了難,她是韓國民間組織「和平統一促進本部」的志願者,她手拿籤名板,央求著本就寥寥無幾的遊客能在紙上寫上姓名、住址。即便是對著外國人,這位只會韓語的老太太依舊執著地試圖讓他人理解她的意圖。

  金大娘希望全世界到訪臨津閣的遊客都能同她一起向各國政府請願,希望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寧,儘快重啟由韓國、朝鮮、中國、美國、日本和俄羅斯參與的朝核「六方會談」,「PING HWA」、「PING HWA」(平和、平和),她用手指著自己的心臟。不過,截至中午時分,她的籤名板只留下了4位韓國遊客的籤名。

  建於1972年的臨津閣位於臨津江南岸、緊貼著朝韓非軍事地帶(DMZ),它是韓國普通民眾無需軍方批准能夠抵達的朝韓邊境最北端,因此成為人民紀念韓戰、期盼南北統一的地點,每年中秋都會在此舉辦「離鄉民祈願祭」。

  正因臨津閣獨特的地理位置,近年來常有韓國保守團體在此用氣球對朝鮮發放傳單,去年10月19日,朝鮮人民軍西部前線指揮部就曾宣稱,一旦臨津閣一帶出現氣球投放活動,朝方將不予警告,直接發起毫不留情的軍事打擊。每當韓國保守團體試圖在臨津閣放氣球,不僅韓國政府會加以勸阻,臨津閣周邊的商家也會極力反對。作為當前唯一還留存的冷戰「活化石」,三八線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各國的遊客。

  最新的旅遊點是通往朝鮮開城工業園區的統一路與統一橋。自從11日朝鮮宣布暫時關閉開城工業園區以來,綠色拱門、黃色欄馬與不時從統一橋北側開來塞滿大包小包的韓國汽車橫跨統一橋的景象,就成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昨日,幾位來自日本某旅遊出版社的編輯興致勃勃地坐著小麵包車趕到統一橋前,拿出相機拍攝,這讓一旁的韓國記者有些費解,「這邊空空的,能看到什麼景色?」《首爾日報》的攝影記者孫炯俊說,「這是半島最深的傷疤,我們巴不得快點癒合才好。」

  總的來說,半島近日來的緊張局勢,並未真正影響到三八線韓國一側的旅遊業。李斌是在韓中國留學生,他在當地旅行社當兼職導遊已有一年多時間,13日他正帶著一個十人左右的小團在臨津閣參觀,他說:「這幾天在韓國根本就感覺不到打仗的跡象,至少我接下來幾天的帶團計劃一切照舊。」

  李薰承認,由於半島緊張局勢,使得部分來自中日的旅行團推遲了前往烏頭山統一展望臺的參觀行程,「最近幾日參觀烏頭山的遊客人數仍和往常一樣,保持在平均每日2000人左右規模。一般來說,周末遊客中90%都為韓國國內遊客,從始至終,周末的客流量從未受到影響,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中外國遊客比重更大,目前稍有影響,但人數下降得不是很大。」

  李薰認為,由朝方挑起的半島緊張局勢周而復始,但最終都會不了了之。

  韓國媒體已顯疲態

  不管朝鮮是否真的會發射「舞水端」飛彈最終引發又一場「韓戰」,「媒體戰」卻是真真實實地開打了。

  對於韓國人來說,他們也很難自由前往受軍方控制的都羅展望臺與板門店,由此大批韓國記者匯集在烏頭山統一展望臺,它是由韓國民間團體運營的,此處恰是臨津江匯入漢江的地方,漢江由此向西流向黃海,它也是DMZ一線上朝韓距離最近處,最短直線距離僅有460米。

  《東亞日報》的攝影記者具京元說,他並不認為15日半島會爆發戰爭,「只是因為今天是朝鮮的『太陽節』,作為一個重要時間點,韓國媒體必須到這裡來蹲點。」二三十家韓國媒體的攝影記者們用裝著長焦鏡頭的相機對著臨津江北岸的朝鮮「宣傳村」拍攝著,盼望著對岸能出現一個身影,發生一個事件,不過昨日的「宣傳村」十分平靜,大多數媒體拍了幾張鏡頭就撤了,原本BBC(英國廣播公司)也在這裡架了外景點,但很快也走了。

  孫炯俊笑著說,「也許是因為今天天不好,朝鮮那邊看不到目標,所以就不射了。」他說韓國人大都會開一些有關朝鮮政府及其領導人的玩笑,「因為幾十年來他們一直說要打過來,大家都習慣了。」

  不過蹲守在統一橋前的韓國媒體卻不打算那麼快放棄,KBS(韓國廣播公司)、YTN(韓聯社電視臺)、朝鮮日報新聞臺等數家韓國電視媒體的衛星轉播車齊刷刷地停在那裡,一位待在那裡很久的工作人員甚至拿起紙杯在路邊刷起了牙。

  相比上周朝鮮剛剛宣布關閉開城工業園區時,KBS直接在此搭起直播臺、兩名新聞主播逢正點播報新聞的場面相比,昨日韓國各家新聞媒體就顯得有些「疲態」,他們只是把它當成常態化新聞處理。

  事實上,除了進進出出的軍車較前兩日增多外,統一橋前實在沒有太多亮點。往來首爾與三八線附近的汶山之間的「京義線」上,韓國民眾生活如常。

相關焦點

  • 三八線下的地道戰
    在三八線非軍事區兩側,韓國和朝鮮都修築了鐵絲網,誰擅自越過這道人間藩籬,便馬上會引來一陣密集的槍聲。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在這道三八線的地下,卻「蟄伏」著長長的地道。    這些地道,韓國人叫做「南侵坑道」。所謂「南侵」,就是朝鮮「南侵」。
  • 「和平的界限」,軍事上的「三八線」究竟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認為,是在韓戰結束以後,才劃分的三八線。其實則不然,三八線的劃分遠比韓戰的歷史更加久遠,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為有三八線的劃分,才有了後來的韓戰,本期尋春秋就帶你走進,歷史上「三八線」劃分的真相。
  • 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朝戰中美軍的歷史性錯誤-搜狐
    不過日本帝國主義是用四十多年的時間逐步進行的,而美帝國主義則要在四五年內來完成。」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已經記事的中國人都知道,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的時候,心裡懷著對美帝打過三八線吞併朝鮮的義憤,胸中抱著防止美帝打過鴨綠江進犯中國的決心。所謂中國北大門處於被入侵的危機,「唇亡齒寒」的說法,讓整整一代中國好兒女在百年的屈辱中迸發出壯烈的愛國豪情。
  • 我眼中的韓國之「三八線」
    小時候上小學時就喜歡和同桌在桌子中間用小刀劃一條線,線兩邊是各自的領域,當時大家都習慣地稱呼它為「三八線」,卻從來沒有探討過為何如此叫法。直到長大後了解了朝韓之間的歷史,才明白「三八線」的由來。2014年的韓國行我將能親眼見識這條線的一部分,所以多少還是有些好奇和期待。
  • 「三八線」附近發生兩次爆炸 朝韓或開打地道戰
    「三八線」附近發生兩次爆炸  朝韓開打地道戰?  何雪峰  本報綜合消息 俄羅斯《真理報》報導稱,12月4日上午在「三八線」附近朝鮮一側發生了兩次爆炸,對於這兩次爆炸,有人稱那是地道戰的回音。這一反應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從「三八線」到韓國首都首爾的最近距離只有39公裡。  據報導,表面平靜的「三八線」並不平靜,激烈的鬥爭發生在地下。韓國方面發現,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朝鮮在「三八線」共挖出17條通向韓國的地道,有的地道甚至很寬,能夠通過坦克和裝甲車。朝鮮的部隊通過其中的一條隧道到達地面後距離首爾只有34公裡。
  • 「三八線」究竟是一條什麼線?
    一、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臨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並將此線通稱為「三八線」。
  • 志願軍突破「三八線」佔領漢城,朝鮮為何不滿,還告彭德懷一狀?
    韓戰爆發後,志願軍的參戰取得了明顯的戰果,不僅將戰線推過了「三八線」,還解放了平壤,佔領了漢城。然而,朝鮮方面並不滿足,反而告了彭總司令一狀,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經過第一、二次戰役,志願軍把戰線推到了「三八線」,在是否繼續向南推進的問題上,中朝兩國指揮官出現了分歧。彭總司令認為:部隊已經疲憊不堪,急需休整補充,而且大部分志願軍都缺少冬裝,糧食和彈藥也供給不足,越向南推進這種情況越糟。
  • 三八線的意義
    但是事實上,特別是後來歷史的發展表明,三八線對於所謂受降的軍事意義只是表面的和暫時的,美蘇兩國對三八線的確認本身已經包含著深遠的政治意義。    很多研究者認為,三八線的劃定只具有軍事意義。如金基兆就認為,「以北緯38度線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決定性因素」,是「為阻止蘇軍南下」。他還引證說,駐韓美軍司令官約翰?
  • 三八線鐵絲網出現一米寬大洞 韓軍進入緊急狀態
    三八線鐵絲網出現窟窿聲明強調,美韓兩國對《朝鮮停戰協定》的粗暴踐踏已使協定淪為一張廢紙,朝鮮決定於3月11日起不再承認該協定的效力。朝鮮將不受停戰協定的約束,可在任何時間向任何對象實施精確打擊。同時,朝鮮將全面終止朝鮮人民軍板門店代表部的活動,並切斷板門店朝美軍事聯絡電話。
  • 跨越三八線,衝鋒號聲中攻克漢城!
    1950年12月初的一天,一份緊急文件呈上了毛澤東的案頭。這是一份由聯合國13個亞洲國家聯合倡議的備忘錄,由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外交部轉交。備忘錄中,13國建議,朝鮮戰場交戰雙方首先在三八線停火,然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剛從解放戰爭走出,美軍又開始威脅到中國的領土,曾將戰爭一度打到鴨綠江,如果中國不援助,下一個攻陷的國家就是中國。畢竟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受到嚴重的重創,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在武器等實力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正是大好時機,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不會錯過這次絕好機會。
  • 韓美三八線附近軍演現場出現朝鮮國旗(組圖)
    傘兵部隊在演習中降落。  原標題:三八線附近 韓美大規模實彈演習  當地時間22日,世界上屯兵最多的邊境線——三八線附近炮聲隆隆,韓國和美國軍隊出動2000多人、多種先進陸空武器,在臨近三八線的韓國一端舉行大規模實彈演習。  這是自韓戰結束以來,韓美舉行的最大規模實彈演習。在兩軍演習現場,還罕見地出現了朝鮮國旗。
  • 士兵上大號發現「三八線」神秘地道,看後直冒冷汗:首爾差點不保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對面的朝軍竟然將地道挖到了韓軍眼皮底下,如果不是士兵耳朵靈敏,恐怕這條隧道永遠不會被發現,雖然駐韓美軍早就得到消息,朝軍會在三八線附近挖地道,但是據美軍分析,三八線附近幾乎全部但是花崗巖,根本不適合挖掘,可是對面的朝軍不僅挖了,還挖了三千多米,給他們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 小學生作文:「三八線」
    我們之間常常為各自的「領土主權」鬧彆扭,為此,我在桌子上畫了一條計算精確的豎線,作為邊界線,誰也不許侵古誰的「領土」。(交代事因。)可是,我們總有不注意的時候。上課時,不是我寫字太投人本子越過了「三八線,就是他胳膊肘「冒犯」了我的領土,緊接著,就是場激烈的桌上桌下混合 。一次, 張娜越過了邊境,我狠狠地用拳頭給予還擊。同學背地裡叫我「小辣椒」意思是太狠太辣。
  • 【三八線合同】致青春:網曝三八線合同笑翻網友
    原標題:【三八線合同】致青春:網曝三八線合同笑翻網友   三八線合同,三八線,朝鮮平壤三八線圖片,爭雄三八線,三八線的由來,英雄之生死三八線,三八線是什麼意思,爭雄三八線全集,狼煙三八線,英雄之生死三八線全本。
  • 美國威脅要撤出駐韓美軍,韓國就害怕,為什麼
    戰後日本投降,美軍和蘇軍分別在38度線南北接受日本投降,朝鮮半島自此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1948年,南北方先後獨立建國,南方正式使用了大韓民國國名。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一開始,韓國基本被廢,半島有完全統一的可能,後來是美國糾結的聯合軍加入,最後在三八線達成「停火協議」。注意是「停戰協議」,理論上現在雙方還是敵對的狀態。
  • 志願軍首次全面攻勢就打過三八線解放漢城,差點把美軍趕下海!
    首先說說背景,由於第二次戰役美軍輕敵大意分兵冒進,導致被志願軍各個擊破狼狽後撤,加上天氣原因不利作戰,西方國家試圖講和,以三八線為分界線暫時停戰。而志願軍方面,由於入朝作戰裝備不足物資匱乏,經歷兩次戰役之後部隊疲乏不堪而且物資極度短缺需要休整。
  • 去韓國旅遊的行程裡沒有三八線,那就自己去,小編去的地方對嗎?
    去韓國旅遊,旅行日程中沒有去「三八線」的項目,但行程中有一天是自由行的時間。來韓國旅遊,不去三八線,總覺得缺點什麼,於是就利用自由行那一天的時間,去了「三八線」。本以為是板門店的三八線,可到了才知道是一個叫臨津閣的三八線,導遊說叫:小三八線。
  • 史達林為何採納美國意見,同意以「三八線」為界,而不是三七線?
    這條線的位置還是比較妙的,恰好將朝鮮半島分成大體相同的兩部分,屬於一條自然和地理的分界線。最先它並沒有任何意義,第一次人為從軍事上利用這條線的,是日本和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