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記者從霍爾果斯海關獲悉,日前,霍爾果斯海關探索實踐「甩掛驗放」模式,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基礎上,大幅提升口岸運能。目前,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日均監管進出境車輛達到241輛次,單日最高驗放377輛,已超過疫情前平均貨運通關水平。
工作人員做好運輸車輛和司乘人員的備案、檢查等工作。
「甩掛驗放」模式是指中方或哈方貨運車輛駛入指定的換掛區後卸下載貨掛車,另一方貨運車輛駛入換掛區進行換掛作業,完成換掛後各自返回。通過實施「人貨分離、分段運輸、封閉管理」,進一步壓縮了通關中貨物裝卸帶來的時間損耗,實現「把人管住、讓貨暢通」目標的同時,有效防範了境外疫情傳播入境風險。
今年5月中旬,受疫情管控及進出境運輸工具驗放時間相對分散等因素影響,口岸日均監管進出境車輛僅為100輛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霍爾果斯海關積極探索實踐「甩掛運輸、界橋交接、集中驗放」並行互補的通關作業模式,既為外貿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為跨境物流運輸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霍爾果斯海關監管二科副科長張坤介紹,為儘快推行「甩掛」業務,海關工作人員一對一指導企業掌握甩掛作業流程,並做好運輸工具和司乘人員備案、車輛信息變更、車型調整等工作。該模式運行以來,單輛車通關時間節省約30分鐘。
與此同時,今年5月,霍爾果斯海關聯合相關部門在全疆各口岸中首創「界橋交接」模式,通過由中方司機駕駛出境車輛停靠至中哈兩國界橋交接處,再由哈方司機迅速將車輛駕駛出境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商品車及無哈方司機駕駛貨車滯留口岸這一難題。今年6月,中方和哈方還促成車輛出入境統一時間、分時段集中驗放的監管模式。截至7月底,累計驗放2928輛積壓車輛。
「我們還持續細化、梳理、完善各項檢疫監管環節,確保『界橋交接』、點對點集中驗放、甩掛作業模式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多元通關模式的綜合效能。」張坤說道。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534.66萬噸,佔全疆的57.71%,位列新疆口岸之首。特別是7月單月,公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貿易額較兩個月前模式運行初期環比分別增長了1.8倍、2.2倍,口岸通行能力大幅提升。(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通訊員 張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