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你出遊了嗎?去哪兒玩兒了?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是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旅遊小長假。由於景區限流,需要提前預約購票,這個五一假期也成為中國首個「預約旅遊」小長假。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假日期間,記者採訪了多位石家莊市民,其中以一日遊、短途遊、周邊遊居多,普遍反映景區防控措施到位,大部分遊客能自覺佩戴口罩,文明出遊。
自駕車遊井陘天路 在山野間撒歡
「可能是在家憋得時間太久了,當我問女兒五一假期想去哪兒時,女兒說要去野外大口呼吸一下空氣,在野地裡像小馬一樣撒歡奔跑。考慮到石家莊周邊的一些山區景點因為防火關閉,最後全家一致同意去井陘天路。」石家莊市民田女士說。
「我們是5月3日去的,走的天路西線,主要還是想順路看看大梁江村、南橫口村、於家村這些古村落。還有幾個網紅打卡地,比如磨坊咖啡館、呂家劇境小鎮。」田女士說,風景確實很美,一路上拍了很多照片。大山裡新鮮的空氣,錯落有序的石頭建築,野花野草,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由於擔心在外面吃飯不衛生,田女士在車上給全家人準備了很多方便食品。但是在看到農家燉的大鍋菜時,一家人還是忍不住端起碗大口吃起來。「還有煎餅,10塊錢一袋,香氣誘人。」
全長60.4公裡的井陘太行天路,將6個鄉鎮的27個傳統古村落串聯在一起。記者從當地宣傳部門了解到,為了做好五一假期遊客的接待,當地在天路沿線古村落和驛站原有停車場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高家坡、張井溝、橋溝嶺、史家4個免費停車場,而且還在天路平緩開闊地段開闢出臨時停車位。此外,沿線古村落和驛站內都有乾淨衛生的免費「星級」廁所,有指示標誌牌,很容易找到。在天路沿途還放置了不少垃圾箱。
「大部分遊客還是很自覺的,將食物包裝袋、擦過手和臉的溼巾先集中放到一個塑膠袋裡,然後再扔進垃圾箱。但是,還是有人會隨手扔,由於風大,一些塑膠袋、紙巾從路邊被風颳到遠處的樹叢裡,既破壞了環境又很難清理。」田女士希望人們都能愛護天路,讓天路成為石家莊周邊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景區防控措施到位 遊客玩兒得安心
五一假期,很多都是舉家出遊,有老人、孩子,做好防護很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石家莊市民常先生在去哪兒遊這個問題上,首先考慮的是家人的安全。「我們是5月1日去的抱犢寨,之前看了燕趙晚報的報導,知道抱犢寨『五一』開放,而且景區在防控措施上也做得很到位,所以提前一天在網上進行了預約購票。」常先生說。
景區內,遊客都自覺佩戴了口罩,在景區入口配合工作人員測溫、掃健康碼。景區內,經常能看到巡視的人員,提醒遊客不要聚集,保持安全距離。「不愧是4A級景區,讓遊客玩兒得放心。」
「新樂伏羲臺景區離石家莊市區很近,但是一直沒去過,這次『五一』假期帶著孩子去看了看,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歷史文化。」石家莊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由於是臨時決定,沒有提前預約購票,好在景區遊客中心也可以現場掃碼交費購票。「當時我下車後光想著去買票,結果忘記戴口罩,遊客中心的工作人員提醒我戴好口罩。在景區內,還有工作人員進行巡視,提醒遊客小心臺階,照看好孩子,很貼心。」
石家莊市民張先生五一假期選擇的旅遊目的地是衡水湖。「衡水湖離石家莊不遠,開車1個多小時就到了,全家人包一艘小船,在湖上觀光遊玩,不用擔心老人累著,更不用擔心人員聚集。」張先生說。
5月的衡水湖翠色盈盈,湖畔的鳶尾、薔薇、紫槐正當花期,開得如火如荼,水闊潮平、鷗鷺齊翔。每一位進入景區的遊客,工作人員都會認真地做好體溫檢測與登記。有的遊人在湖邊樹蔭下小憩,互相拍照;有的遊人乘船出湖觀鳥,享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據了解,衡水湖景區實行限量開放,每日最大遊覽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五一期間,景區整體運行平穩、秩序井然。
宅家「雲遊」省博 足不出戶看展覽
「由於兒子馬上要中考了,也擔心路上車多擁堵,所以五一沒出去旅遊。在家洗衣、做飯,然後在電腦上開啟『雲遊』模式。我『雲遊』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省博物院,進入省博的官方微信,點『數字展館』,就能看到省博的所有展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3D立體感觀,跟真人遊覽一樣,還能放大觀看每一件展品和文字說明,還有解說、配樂,太棒了,可以說這個特殊的五一讓我愛上了『雲遊』。」周女士介紹說。
記者也體驗了「雲遊」省博,並和其他部分省份的數字博物館進行了比較,河北省博物院的數字展館真的相當棒。11個常設展覽、10個臨時展覽,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點開相應的展覽,就能身臨其境般地徜徉在歷史的長河裡。
在常設展覽中展出的珍寶數不勝數,比如《大漢絕唱——滿城漢墓》裡的長信宮燈、金縷玉衣,《戰國雄風——古中山國》裡的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虎噬鹿銅屏風座、錯銀銅雙翼神獸等,每一件都讓人心神嚮往。在臨時展覽中,《金銀曜爍 美熠四方——京冀晉豫陝五省市金銀器展》關注度很高,其中,出土於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的「掐絲鑲嵌金闢邪」十分精美,在闢邪軀體凹槽內還鑲嵌著紅瑪瑙、綠松石,令人感嘆漢代手工業者高度的工藝技巧。
據周女士介紹,前幾年她曾去過寧夏,但是因為時間緊,當時沒有去寧夏博物館,一直心存遺憾。五一假期,她試著關注了寧夏博物館的官方微信,點擊「VR全景漫遊」,足不出戶就「雲遊」了寧夏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朔色長天——寧夏通史陳列》。「以前去博物館,看兩三個展廳就已經累得走不動了,現在宅在家就能看到這麼多精彩的展覽,了解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疫情過後 旅遊業或現三個變化
近日,在「國內旅遊市場振興與目的地高質量發展」在線座談會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指出,此次疫情是個轉折點,將帶來旅遊消費理念和旅遊業態及服務產品的變革。「還是要沉下來做好景區品質提升,生活好了,人總是要外出遊玩的。中國真正缺的不是市場,而是好產品。」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如果旅遊目的地僅僅是通過免門票、發消費券等手段營銷,而忽略品質提升,又將重走過去「人山人海吃紅利、圈山圈水收門票」的老路。
專業人士表示,疫情過後,旅遊業可能會出現三個變化:一是人們出遊方式的改變,由過去的團隊包車遊變為自駕遊,個性化、差異化、垂直化的旅遊會更受歡迎。二是旅遊內容的改變,由單純地看自然、人文景點改為看自然景觀和體驗文化內涵為主,由看室內景點改為更多地看室外景點。三是旅遊習慣的改變,遊客就餐會以自助餐為主,住宿由過去住賓館改為住酒店式公寓,旅遊購物從過去以實體店購買旅遊商品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的旅遊購物轉移。
面對這些變化,旅遊業要及時應對,適應文旅融合的新形勢,在旅遊產品供給、旅遊營銷管理和旅遊配套服務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來源:燕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