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宣威人民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按照相關規定,經過縣級申請、州市審核、省級核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等程序,宣威市與其餘30個縣(市)一道退出貧困縣,並於6月2日在曲靖召開新聞發布會,曬出了脫貧「成績單」。這些成績的取得,既離不開宣威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也離不開150萬宣威人民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每一支駐村工作隊的傾心幫扶。2018年,宣威市復烤廠的呂文獻、葉尤焦、錢廣歡、陳吉領4名員工,受組織委派,組成工作隊來到熱水鎮建新村。自此,這支工作隊本著為民解難事、辦實事的精神,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工作。兩年多來,他們放下架子俯下身,一心一意為百姓,取得了明顯成效,也贏得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認可,切實把駐村「駐」到了百姓的心裡邊。
把脈問診 腳踏實地訪民情
「腳下沾滿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澱多少感情」,一直是這支駐村工作隊的座右銘。他們清楚知道要想真扶貧扶真貧,必先掌握村情,傾聽民意。於是,來到建新村的第一天,他們就給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在村三委的帶領下,4名工作隊員挨家挨戶開展「敲門行動」。剛開始,在村民眼裡他們是上面派下來的領導,無非是走走過場。為此,隊員們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閉門羹」「甩臉色」是常有的事。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我們會真心實意為他們辦事,問他們什麼,他們都是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惡語相向。」回想起剛到村裡的情景,身為駐村工作隊隊長、黨總支第一書記的呂文獻很是感慨。
既然百姓有質疑,就要用實際行動打消質疑。在走訪過程中,駐村工作隊發現村民田忠寬家的情況非常特殊,一家人擠在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裡。由於年久失修,下雨的時候經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村裡的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擺政策,動員他拆除重建。然而,他根本不當回事。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駐村工作隊員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田忠寬才勉強答應。於是,駐村工作隊員不但按照相關補助標準給予補助,還動員愛心人士捐款出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間房子終於蓋了起來。
「有了黨的好政策,我才能住上這樣的房子,謝謝這些為我著想的幹部。」田忠寬感激道。
這個事情在村裡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村民們的態度由「去他家」向「來我家」轉變,入戶走訪得以順利開展。兩年多來,隊員們共走訪貧困戶2276次、普通農戶206次、低保戶238次、殘疾戶112次、老村組幹部戶116次、老黨員戶16次、致富帶頭戶68次、特困戶70次,清楚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也為制定幫扶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對症下藥 強基固本蓄動能
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交通不便,這是駐村工作隊通過實地走訪得出的結論。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駐村工作隊積極向廠裡和各級協調資金,進行村間道路提升。目前,已經投資1100多萬元,修建村內主道路16.49公裡,兩座橋已列入精準扶貧項目庫。下一步,還計劃投資1200多萬元,完成組組通26.9公裡。除此之外,工作隊還爭取各項資金360餘萬元對210戶農房危房改造維修加固,爭取76萬元完成人居環境入戶路7688平方米。兩年多來,共實施道路、教育、飲水、人居環境、黨群活動場所、危房改造、拆危復墾、健身等項目建設1980餘萬元,徹底解決建新村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如今,走在建新村,美麗宜居的新農村景象映入眼帘,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升。
「這幾年政策也好了,他們駐村工作隊下來,對我們建新村有了很大幫助,飲水工程得到了改善,人居環境也做得很好,以前村裡的髒亂差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郭春梅說。
發展產業 百姓增收添活力
自宣威市復烤廠駐村工作隊來到建新村以後,把夯實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培育特色產業等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努力繪製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建新村的產業扶貧基地裡,剛種下去的板慄瓜寄託著駐村隊員的希望。據黨總支第一書記呂文獻介紹,板慄瓜在建新村屬於新品種,因其風味獨特,肉質緻密,口感細膩,味如板慄,適合於炒、炸、蒸等各種烹調方法,市場上非常走俏,等成熟之後,將會成為促農增收的一大「法寶」。除了基地示範,隊員們還以白加黑五加二、再加夢的精準扶貧奮戰模式,找窮根析貧情,施對策增收入,充分尊重貧困戶的意願,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發展產業。通過不斷做工作,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截至目前,該村產業基地覆蓋所有戶貧困戶93戶284人,今年計劃實現利潤7萬元以上。建設養殖場1個,出租年收入6萬元,兩個基地實現當年利潤13萬元以上,不少村民已經嘗到了產業帶來的「甜頭」,腰包也慢慢鼓了起來。
強抓黨建 牢記使命踐初心
「百姓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駐村工作隊只有黨總支第一書記呂文獻是黨員,但是在帶隊伍的過程中,他以黨員的標準要求其他3名隊員,制定了嚴格的工作紀律。「不拿群眾一顆蒜,不吃群眾一頓飯」成為每個隊員堅守的底線。除了自覺遵守規定,駐村隊員還聯合村三委認真抓好三會一課,圓滿完成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個時段任務,讓每一位黨員知道什麼是初心,什麼是使命。同時,充分利用「黨群夜校+」活動開展的契機,給群眾有更多的說話空間,讓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理解。兩年多來,駐村工作隊開展掃黑除惡宣傳12次,文明村創建宣傳18次。在村三委及各村民小組、各黨支部的支持下,進行了所有貧困戶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使貧困戶了解掌握黨委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為加強黨建規範化建設,駐村隊員強有力地推進「三講三評」的有效開展,讓貧困戶、村民代表、黨員有充分的發言權,同時也讓村三委和工作隊能聽到貧困戶、村民代表、黨員的真實聲音,有效拉近工作隊與村三委、貧困戶、村民代表之間的距離,消除了「講在口上、寫在紙上、掛在牆上」的弊端,以實際行動回報當地百姓的信任和重託。
作為年紀最大的隊員,呂文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輕傷不下線,用真心換真情扶真貧。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其他隊員也抱著「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決心,依然奮戰的扶貧第一線。
「作為共產黨員,在退休之前也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做到自己能發多少熱,就去做發多少熱的事,能發多少光,就發多少光,把黨賦予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做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呂文獻的這席話,既表達了他的決心,也道出了這支駐村工作隊的心聲。
正是有了這樣一支肯幹事、會幹事、幹實事的隊伍,熱水鎮建新村的脫貧事業成效明顯。全村經濟總收入從2017年的2416.95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3071.95萬元,人均純收入也從7006元增加到9560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7%降至1.21%,最終實現93戶283人全部脫貧。
「建新村在工作隊入駐之前,各方麵條件較差,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村容村貌陳舊不堪,村委會辦公地點狹窄,面積只有四十平方米左右,人居環境髒亂差現象較為突出,工作隊入駐我們建新以來,工作兢兢業業,辦事勤懇認真,和群眾打成一片,深得民心。」熱水鎮建新村委會黨總支副書記楊加雲看到村裡的變化,對宣威市復烤廠的4名隊員給予高度評價。(文/圖 吳小學 王飛 餘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