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裡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鑑賞】這首《竹裡館》,以「幽篁」、「深林」、「明月」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月夜幽林圖。在這個清幽絕俗的情景中,詩人「獨坐」、「彈琴」、「長嘯」,過著「人不知」的隱居生活,藉助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狀態,描繪出優美高雅的意境,從而襯託出他寧靜、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想像力新穎而獨到,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在「獨坐」、「人不知」的隱居生活中並不覺得寂寞。
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這首《竹裡館》中,可見一斑。
【解讀】唐代的知名詩人,大多是苦逼的一生,王維算是少數例外之一。雖然在政治上也屬於「不得志」的那一類人,但基本上還都一直在體制內,並且衣食無憂。
王維40歲後就處於半官半隱的狀態,在當時全世界第一大都市長安城的郊區購置了別墅。與現代的「屌絲別墅」完全不是一碼事,他的別墅其實是個園林,裡面有很多景點,後來捐給佛教協會做寺廟了。
在對待女人的態度上,王維與「隔壁老王」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他妻子30歲去世,沒續取、沒納妾。
總結一下王維的狀態就是:有錢、有文化、不得志、孤獨。基於此,他寫的詩顯得比較清新、高雅,又隱約透著一點點淡淡的憂傷。這首《竹裡館》,可以說是個典型的代表。
很多人(包括語文教材上)在解讀《竹裡館》裡,都說王維不孤獨,我覺得這類解讀很扯,簡直就是胡扯。在《孤獨等級表》中,一個人唱KTV屬於六級孤獨。而且是「長嘯」,典型的「沒有其他聲音,只能自己製造聲音」的狀態。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兩句,則是隱約透著一點點淡淡的憂傷,沒人傾訴、沒人懂他,只能與月亮肝膽相照。主流意見解讀為「因為有月亮與他心心相印,所以他不寂寞」,純扯。以此推理,囚犯只要與鐵欄心心相印,就不寂寞了?
以上分析之後,再來回味一下王維寫的這首詩。這首詩是寫給朝中其他大員的,是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老大不重用我,那我就混混。反正我也不缺錢,在別墅裡養花、彈琴、吟詩,陶冶情操。凡夫俗子,達不到月亮那個高度,自然是不會懂我的。」
略有一點阿Q的意思,朝中那些官名挺大、忙得屁顛顛、996也買不起房的同僚羨慕不已。
【敗筆】詩中有一處敗筆,即「幽篁」:二字。有些文人把兩字吹上了天,用盡高雅的形容詞來讚美這兩個字。我的評價是一個字「扯」!
物理學中有些很深奧,往往都是在極力用最通俗、最形象的表達。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簡單明了的東西,卻往往被人們生造出「生僻的概念」來故弄玄虛,以彰顯自己很有水平的樣子,例如「區塊鏈」、「供給側」,還有這個「幽篁」。
「詩佛」王維並不是真的入了空門,他依然是個俗人,是俗人就會裝逼,用「幽篁」這兩個字,是在暗示別人,他是個文化人,讀過《楚辭 九歌 山鬼》中的「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所以,這首《竹裡館》,如果略作下面修改,也許會更完美。
獨坐竹裡館,彈琴復長嘯。
《竹裡館》 唐代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獨坐幽篁裡」的「獨」字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
A、孤單寂寞 B、悠然自適
C、孤芳自賞 D、堅貞孤傲
2、「明月來相照」中「明月」的作用不包含( )
A、時間意義,點明了詩中場景發生的時間是在晚上。
B、形象意義,描繪了一幅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美好畫面。
C、象徵意義,「明月」表達了詩人獨居時,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D、象徵意義,「明月」本身具有澄淨的屬性,和清幽的竹林互相映襯,烘託出高潔脫俗的意境。
3、依次填入正確的一項是( )
王維崇信佛教,參悟哲理,有「 ① 」之稱。他出身名門望族,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著多方面的修養,能詩善畫,通書法音樂。他的創作藝術成就極高,蘇東坡評價其「謂 ② 之詩,詩中有畫;觀 ③ 之畫,畫中有詩。」
A、①詩聖 ②摩詰 ③摩詰
B、①詩佛 ②摩詰 ③摩詰
C、①詩聖 ②子美 ③子美
D、①詩佛 ②子美 ③子美
4、根據你對詩人形象的理解,判斷下列詩句不屬於詩人隱居時期所作的有( )
A、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
B、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寨》
C、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5、《竹裡館》
描繪了詩人的生活,表達了詩人的心境。
6、「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運用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