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今年上半年增速最大,GDP接近5000億,連超各座往日沿海出名的城市,比如東莞福州等。這座城市算得上不以房地產來拉動經濟的城市,房價一直拉不上去,那麼它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呢?
西安由於國企事業單位多,家屬區更是巨多,比如市政二公司、遙感局、煤研、地礦局、鐵一局 七院、石油儀器廠、廣電、七院、西安建築設計院、 測繪局等、微波廠、信號廠、陝鋼、紡院、機械學院、 十七局、交大一二三村等,但凡你在路上看見的老的六層高住宅一定是某不知名家屬區。
這使得一個雙職工家出來的西安小孩家裡很有可能有數套單位的小產權房,如果這幾年交了大修基金,可能還是全產權。大院的和諧,平富差距不大卻又旱澇保收的家庭,這樣的童年時光導致大多數從西安出去闖蕩的年輕人都比較戀家,比較懷念那種下樓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認識的感覺。
西安人下意識裡可能不太把臨潼,戶縣,長安,藍田,高陵和周至算在西安市內,閻良和長安區除外,其他剩下的本身也是80年代劃歸給西安。就好像以周至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它以前歸屬於鹹陽的事實,它離西安實在太遠了,比西安到鹹陽還遠,這也是為什麼本同屬鹹陽的戶縣在西安已經撤縣化區,而周至還是縣。
還有臨潼被渭南管了三十年,發現兵馬俑了才被西安重視起來。當然現在它們是算在西安市內的,但西安市並沒有很好地將這幾個地區很好的整合發展,尤其是和西安市區沒有很好的融合起來。
西安城六區由於古蹟眾多,沒什麼土地了,所以都沒有什麼新的工業項目,同時縣域經濟也不太行,但是大型工業項目又不往周邊放, 現在重點布局仍然是高新(長安戶邑),經開(未央高陵),相信今後沿海資金湧進來後能夠得以改善。
西安總體來說不太適合年輕人發展,很多在北上廣深的優秀學子寧願在私企賺錢也不願回家做公務員,西安本身自己發展有個市場經濟的大問題:辦事效率太低了,還是要有南方機構的人來換一換風氣。
究其原因來說還是西安在行政上敢為人先和創新的精神不足,總是看別人怎麼做然後才後知後覺,有點死板僵硬,在行政和民間的服務意識方面還需要強化提升一下。
當然了,西安本身是個古城,思維偏向傳統一點也不奇怪,但是近幾年感覺到在努力想法子創新了,各方面也活力了很多。
這座城市節奏比較慢,養老還是比較喜歡這裡,現在在搞大西安,試圖區位一體化,如果真的做起來了的話,西安的城市發展水平應該會更上一層樓,對大型企業來說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