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羅德獎學金公布名單,中國大陸4名獲獎者均為女性

2020-12-2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12月22日,2020年度「羅德獎學金」宣布獲獎名單。雷琦、萬嘉、王梓漪、吳天伊共計四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羅德獎學金獲得者將於2021年10月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者博士。

繼2019年後,羅德獎學金再次出現來自中國大陸的獲獎者均為女性的情況。據悉,雷琦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經濟法方向,計劃在牛津攻讀法學碩士學位。萬嘉目前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擔任研究助理,開展有關微觀經濟學理論與市場設計的研究,計劃在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王梓漪現於史丹福大學攻讀國際政策專業,計劃在牛津大學攻讀政治系博士學位。吳天伊現於劍橋大學攻讀國際發展碩士,計劃在牛津攻讀國際發展博士學位。

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創立於190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國際獎學金項目,有「全球青年諾貝爾獎」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每年,羅德獎學金從全球選拔100餘位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s),資助他們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每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每學年可得到覆蓋任何專業碩士、博士或第二本科學位項目費用的獎學金與生活費,合計每年近7萬英鎊。

2015年起,羅德獎學金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開放申請,每年從中國大陸選拔四位羅德學者,任何專業方向均可申請。由於新冠疫情,2020年的羅德中國獎學金面試首次改為線上進行。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2020羅德獎學金名單公布,中國大陸4名獲獎者均為女性
    12月22日,2020年度「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獲獎名單公布,雷琦、萬嘉、王梓漪、吳天伊這四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女生成為新一屆「羅德學者」。這也是繼2019年後,羅德獎學金第二次出現中國大陸獲獎者均為女性的情況,而今年,也是羅德中國獎學金申請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年份。
  • 4名女生獲羅德中國獎學金,明年將赴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19羅德晚宴終選候選人合照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羅德基金會獲悉,2020年中國羅德學者選拔結果出爐,高雋、嚴嚴、張園、周曉睿4名女生獲得羅德獎學金,將於2020年10月前往牛津大學學習。
  • 2019羅德獎學金獲獎者揭曉:4人全是女生,來自清華、南大等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羅德獎學金獲得者都是女孩,們分別是來自清華大學的高雋、清華大學的張園,南京大學的嚴嚴、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巴黎政治大學的周曉睿根據相關政策,這四位女生將於2020年赴牛津讀書,並獲3萬英鎊或5萬美元的羅德獎學金。下面一起看看這4位優秀女生的簡介吧:清華大學:高雋
  • 羅德基金會宣布成立羅德中國獎學金
    北京2015年3月30日電 /美通社/ -- 設立於1903年、享譽國際的獎學金項目羅德基金會今天宣布正式成立羅德中國獎學金。中國內地公民將首次有機會獲得羅德中國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深造。羅德中國獎學金的成立標誌著羅德基金會的一個歷史性時刻,同時進一步深化了更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50位貴賓將出席今晚舉行的慶祝晚宴。
  • 「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2018羅德獎學金中國學者揭曉
    ,共產生四名中國羅德學者,分別是畢業於南京大學的陳研,畢業於北京大學的付紫璇,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彭雅麗和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趙家鑫。其113年的歷史中,已培養出8000多名羅德學者,擴展到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巴基斯坦、牙買加、印度、中國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羅德獎學金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前往牛津大學學習,致力於為世界培養具有公共意識的未來領導者。
  • 23名中國學生榮獲2020年度荷蘭橙色鬱金香獎學金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7月31日下午,2020年度橙色鬱金香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北京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舉辦。23名優秀中國學生從數百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榮獲本次獎學金。獲獎的中國學生們將於2020-2021學年度遠赴荷蘭留學。橙色鬱金香獎學金(Orange Tulip Scholarship, 簡稱OTS)由荷蘭教育國際交流協會(NUFFIC NESO China)於2008年9月設立,旨在為更多的優秀的中國學生創造更多赴荷蘭留學的機會,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二年的歷史。目前已有超過200名優秀的中國學生獲得了這一榮譽。
  • 第三批中國羅德學者正式揭曉:四人將於2018年入讀牛津
    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已然第三個年頭,我們迎來了第三批優秀的中國羅德學者。12月2日至3日,14名在網申和線上面試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候選人齊聚上海,參加了兩天緊張的最終面試,決出了四名佼佼者。起曈獲得王耀武將軍獎學金在斯坦福學習,學習期間還榮獲斯坦福為政府和公共服務學科特設的獎學金。他計劃前往牛津攻讀網際網路社會科學理學碩士。侯逸凡2017年度羅德學者侯逸凡侯逸凡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國際問題學士學位,曾兩次獲得學科綜評第一。
  • 牛津大學羅德中國獎學金正式成立 首批3-6個名額
    從歷史淵源上看,羅德獎學金於1903年成立,當時是為了遵照英裔南非商人、政治家施素·羅德先生的遺願而成立的,旨在培養「為世界而奮鬥」、「以天下為己任」、促進國際交流與和平的卓越領袖。羅德獎學金在這一個多世紀裡,培養了近8000位全球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這些「羅德學者」中不乏眾多改變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政府首腦、頂尖學者與企業家等等。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公布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名單。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共有100名,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根據獲獎結果顯示,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清華大學獲獎人數為最多,共7人;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第二,各有6人獲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5人獲獎,位列第三。
  • 獲羅德獎學金的4名中國學者:東北女孩放棄留學,到湘西扶貧
    「羅德學者是很小一部分非常特別的人,他們往往懷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理想,積極組織和參與公共活動,在牛津積蓄能量、知識和眼界,希望畢業後用自己的行動服務社會、改變世界。」榮獲2016年度羅德中國獎學金的四名中國大陸羅德學者之一的黃欽日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是他對羅德學者的理解。
  • 2019「本科生諾獎」揭曉:4人都是女生每人最高可得140萬!
    2019年11月25日,有「本科生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獲獎者揭曉了,四名得獎者都是清一色的女生。看了新聞,不少人調侃:「現在的男生太低調了,都是好男,因為都不跟女鬥了」。而女生呢,直接是「不讓」鬚眉有一點機會。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憑藉在發現引力波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2016年,三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憑藉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獲獎。這三名科學家均在英國出生,獲獎時均在美國的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 四川師範大學84名研究生榮獲國家獎學金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9-2020學年度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我校共有61名本科生榮獲國家獎學金優秀!我校61名同學獲2019-2020學年度國家獎學金(點擊上方連結,即可查詢本科生榮獲國獎名單)喜訊連連傳佳音,碩果纍纍展風採據悉,2019-2020學年度我校共有84名研究生榮獲國家獎學金包含碩士研究生79名、博士研究生5名快和川Star一起來看看研究生國獎獲獎名單裡,有你認識的同學嗎?
  • 教育部公布國家獎學金名單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原春琳)11月14日,教育部發布公告,全國49978名學生獲得2017~2018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每人獎勵8000元。「優中選優。」已連續7年擔任國家獎學金評審專家的中國礦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黃軍利說,「這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的唯一標準。」以中國礦業大學為例,在2017~2018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的評選中,全校17658名本科生中僅有218名學生獲此殊榮。而要獲得這一最高榮譽稱號,則要通過「八道關」。
  • 上海音協設立"金鐘獎" 首批獲獎者名單公布
    東方網2月25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為進一步激勵本市音樂人才通過全國重要賽事脫穎而出,上海音樂家協會近日宣布設立「金鐘獎」獲獎選手獎勵機制,並公布了首批獲獎者名單。   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主辦的中國音樂金鐘獎,是全國綜合性權威獎項。上海音協在歷屆「金鐘獎」評選期間,通過選拔、推薦等報送了多批選手參賽並屢獲佳績。
  • 教育部關於2019—2020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的公告
    按照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部門,中央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和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報送的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評審材料進行了認真評審,現將獲獎學生名單予以公告。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值此之機,iNature編輯部系統盤點了從1901年到2020年諾獎獲得者的情況,主要從性別,年齡,領域,獲獎者國家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 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
  • 2020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獲獎名單出爐!73位大神來自哪裡?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獲獎名單公布了!在今年,5萬餘名參與者中僅僅約有1%的報名者進入最后角逐,並且在4月18日舉行了最終決賽。選手全部通過線上答題,賽題均為理論數學題,包含幾何與拓撲、數論與代數、數學分析與方程、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幾大方向。在知乎,【阿里巴巴數學競賽決賽成績公布了,大家考得怎麼樣?】問題已經獲得了50萬的瀏覽量,其中用戶Yuhang Liu表示:「500多個人裡選22個出來,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應該超過了CMO和IMO金牌的淘汰率吧。」
  • 中國地區僅2名!南華大學學子獲首屆核領域瑪麗·居裡獎學金!
    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布了首屆核領域的瑪麗∙居裡獎學金(Marie Skłodowska-Curie Fellowship Programme, MSCFP)資助名單,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系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李玉雯和2020屆本科畢業生劉奕路成功獲得,是中國地區僅有的2名獲得者,這是學校核科學與技術學科開展「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又一突出體現
  • 青海這32名學生獲國家級獎學金
    教育部 中國福利會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關於頒發第十四屆宋慶齡獎學金的決定教基〔2020〕3號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宋慶齡的崇高精神,為中小學生樹立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宋慶齡獎學金辦公室嚴格評審,教育部、中國福利會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決定向張靜儀等1538名學生頒發第十四屆宋慶齡獎學金,向山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等5個單位頒發第十四屆宋慶齡獎學金優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