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聊茌東」大三角裡建什麼?
▲聊城大三角內,計劃總投資22億元的可普銅業效果圖。該項目達產後可實現產值150億元。
出聊城市東昌府區往東,分別是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再往東北是茌平縣,往東南是東阿縣。在這三點之間,形成了一個大三角地帶,這將是下一步聊城對接濟南都市圈、西部隆起帶以及新型城鎮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 本報記者 邵方超 見習記者 孫亞飛 楊秀萍
聊茌東,先行區
「聊茌東」大三角規劃面積260平方公裡,涉及13個鄉鎮,區域內人口55萬人。這一區域緊靠濟南,濟聊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的濟聊一級公路、濟聊城際鐵路穿區而過,具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為構築融入兩大省級戰略發展的大平臺,該區域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投資209億元,實現交通通信及要素市場、公共服務一體化,打造承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帶動聊城加快對接、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山東西部新經濟隆起帶。
著眼於拉大園區發展框架,按照建設「聊茌東」大三角的要求,聊城市日前調整了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的發展規劃,推動開發區加快向東發展。並且實行了縣(市區)長兼任園區書記制度,大力推進「鎮企園」合一,園區發展更具活力。
記者從聊城市發改委了解到,城區將加快東擴,同時,茌平和東阿兩縣加快西進發展,區域資源整合快步疾行。此外,該區域還在進行土地、稅收、金融、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將其打造為「轉調創」試驗區、高端製造業聚集區和「四化協調」綜合改革示範區。
搭平臺,建大園區
提到「大三角」,熟悉聊城的人迅速能夠想到信發集團、東阿阿膠、魯西化工、中通客車等耳熟能詳的大企業集團,該區域產業基礎雄厚。
在茌平縣東南,緊鄰105國道、濟聊高速公路和濟聊一級公路(建設中),有一個茌平高端產業聚集區。7月9日,記者在此採訪時看到50萬噸聚氯乙烯、20萬噸PVC深加工、年產10萬噸特種鋁板等精深加工項目正熱火朝天地建設。
這是茌平縣兩大千億級產業園之一,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裡,起步區為4平方公裡,將依託信發集團,以鋁電產業為核心規劃建設八大產業板塊,重在延伸產業鏈。園區將依託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豐富科技資源,搭建產學研平臺,特別是在園區的規劃建設上,積極主動與濟南長清大學城對接,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與該園區僅一河之隔便是東阿縣。東阿依託東阿阿膠產業,正努力打造中國養生養心旅遊度假區。為充分發揮在大三角地帶的作用,東阿縣突出抓好阿膠生物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遊業、現代生態農業等重點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千億阿膠生物科技產業園區以及梵唄養心文化體驗園建設,從而打造省會西花園,主動承接濟南輻射。
從東阿去聊城,自南向北可依次穿過聊城高新區和開發區,這片區域是聊城市向東拓展發展的平臺,也是實現跨越發展的優勢所在。區域內,「七園一區」依次排開:以中通集團、鑫亞公司等為龍頭企業的千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以魯西化工為主的千億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還有生物科技產業園、金屬材料深加工產業園、九州國際高科園、現代物流園、現代農業示範園和綜合保稅區。以此為隆基,串起了具有產業特色、規模優勢、生態效應、重大影響的產業集群隆起帶。目前,園區在建項目57個,總投資294億元,形成了希傑、魯化等一批骨幹企業和華建、博奧克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
「大發展要有好項目,快發展要有大項目。不論一產二產三產,沒有項目都是空話。」聊城市市長王忠林說,目前聊城市已經形成了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的濃厚氛圍。體量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對傳統產業具有改造提升作用的項目,代表著聊城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未來。「聊茌東」大三角就是為了構建這樣一個園區建設的平臺。
要輻射,不要「空吸」
7月14日上午,高新區正式掛牌,自此開發區一分為二,形成開發區和高新區。這一分設管理是拉開聊城經濟發展大格局、大框架的現實需要,也是為了加快城區與茌平、東阿的對接,利於儘快形成城鄉工農一體化發展的大三角格局。
在省會城市圈中,濟南是龍頭城市,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周邊6市組成了一個圈層區域。在這一城市圈層中,聊城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靠前,要全方位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山東西部新的經濟隆起帶,還面臨諸多挑戰。
眾所周知,北京作為京津冀的核心,曾經一度對周邊城市形成「空吸現象」,也就是人才、資源多向北京市區集中,而不是從北京向周邊輻射和轉移,從而形成了數百萬人口的「環京津貧困帶」。相比之下,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城市,其快速發展卻帶動了相鄰的江蘇、浙江等地區的快速跟進,從而形成了體量龐大的長三角經濟區。顯然,我們希望濟南都市圈接近後者,尤其對聊城形成輻射,而非「空吸」。
濟南市確立了構建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一些製造業、園區勢必急需轉移出去,這或許為聊城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新機遇。濟南的現代金融、科技開發、現代物流、軟體服務外包、工業設計等新興服務業,對圈層產生輻射與帶動,亦為聊城提供了新機會。
聊城要成為「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聊茌東」大三角便是這一先行區中的先行區。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說,充分利用省會濟南和東部先進市在產業、資金、技術、人才上的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是提升聊城產業層次,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