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座城 更是一個家 卯家灣安置區溫暖3.6萬搬遷群眾

2021-01-09 騰訊網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熊娟)每天,昭通市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指揮部和臨時黨工委(管委會)都會準時在17:00提交「日報」倒計時,小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工程建設進度,細緻到一字一句、一家一戶的組織建設和社區治理準備。

他們不僅僅只為了建設一座「新城」,更為了給即將在今年底跨區域搬遷入住的3.6萬名群眾,築一個可能處處陌生,卻點滴溫暖心窩的家。

2018年第一批搬遷入住當天,群眾們在服務中心門口合影留念。

如家一般便利

據悉,卯家灣安置區規劃建設了8個地塊6個居住片區,共建設66棟8489套安置房。以兩橫三縱為主體骨架,規劃道路9條,區外產業路2條;新建4所幼兒園、1所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1所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室;配套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派出所、消防站、農貿市場、商業中心等功能建築。

父子倆坐在新家的沙發上開心地笑了

這些配套設施的建設讓卯家灣整體形成了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布局,把易地扶貧搬遷與推進城鎮化、發展產業、區域協調相發展結合,全力滿足搬遷群眾就醫就業就學、養老娛樂生活的各種所需。

良好的「紅色」氛圍

「一切為了搬遷群眾,為了搬遷群眾的一切」是卯家灣安置區一直堅守的理念。

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揭牌

按照「搬遷到哪裡,支部就建到哪裡;安置在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裡」的要求,卯家灣安置區設置了1個黨政辦黨總支、6個臨時社區黨總支、至少14個黨支部,以「黨支部書記+村民小組長」模式,把黨性觀念強、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同志選配到卯家灣安置區各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崗位上。

推動安置區有黨員的家庭掛牌「共產黨員戶」,組成「樓幢宣傳隊」或「小區宣傳隊」,「帶頭融入、帶頭感恩、帶頭致富」。同時,計劃實行公職黨員聯繫搬遷黨員制度,做到每戶搬遷安置群眾背後都有一名黨員幹部,確保搬遷群眾、搬遷黨員進入卯家灣,就能感受到良好的「紅色」氛圍。

服務準備到位

6月上旬,當地成立了魯甸、巧家、永善、彝良四個涉及搬遷縣4個工作組,統籌協調聯絡各遷出縣相關工作有序推進,分項制定細化方案,就學、就業、就醫、養老、殘助等等一一對應到戶到人,建立「一戶一檔一策」。同時,將招募籌建黨員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服務隊和民政引進專業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待群眾搬遷入住後,立即啟動開展「進萬家門、坐萬家凳」密切聯繫群眾系列活動,紮實推進安置群眾後續幫扶工作。

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和「黨員掛包幫」服務體系建設以及社區運行綜合管理體系建設等,把黨建工作重心下移至基層,把黨建資源、管理服務力量下沉至一線,切實解決好服務搬遷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為搬遷群眾提供更為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兩園兩基地」

「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家,才是搬遷群眾期待的家。

安置區產業布局情況

卯家灣安置區在協調做好遷出地「三塊地」工作的同時,規劃建設「兩園兩基地」產業園,即佔地3000畝的現代物流園、佔地2200畝的高原特色綠色食品加工園;1萬畝優質蘋果基地、1萬畝綠色蔬菜基地。

此外,安置區計劃建立扶貧車間8個,現已建成3個並投入使用,已累計解決800餘人就業。「兩園兩基地」、扶貧車間等的逐步投產,能為搬遷群眾勞動力提供大量的就近務工崗位、擴大穩定增收渠道。

相關焦點

  • 雲南魯甸首批村民搬入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新家
    圖為村民正在搬入新家 康平 攝中新網昆明12月20日電 (杜瀟瀟)20日,雲南昭通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搬遷正式啟動。當日,518戶1286人搬入新家。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項目由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承建,是雲南省大型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該項目將為8489戶家庭36345名居民提供醫療、教育、就業等「一站式」服務,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570戶32347人,是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入住人數最多的安置區項目,將在春節前實現全部搬遷入住。
  • 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再迎 766 戶3288 人搬遷群眾入住
    近日,春意濃濃,豔陽高照,來自永善縣大興、碼口、蓮峰、黃華、團結和巧家縣紅山、老店、藥山等鄉鎮的766戶3288名群眾,懷著激動的心情,在當地工作人員的護送下,搬離大山,啟程來到卯家灣新居,開啟了幸福新生活。為方便群眾搬遷首日生活,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貼心地為每一戶搬遷群眾提供了泡麵、雞肉腸等物資,團縣委組織文屏鎮各小學250名青年教師志願者在各樓棟幫助群眾搬家。
  • 東莞巴士:搭起昭通卯家灣孩子上學橋梁
    每到下午16時10分,10輛東莞巴士從崇文中學出發開往卯家灣安置區,車上整整齊齊坐滿了剛放學的學生。據了解,今年3月,安置3.6萬餘人的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搬遷工作基本結束,開學在即,卯家灣東莞小學、卯家灣九年一貫制學校還未達到投入使用條件,搬遷群眾的3000多名孩子上學成問題。
  • 魯甸卯家灣安置區首批住戶搬新家
    魯甸卯家灣安置區首批住戶搬新家       發布時間:2019-12-21 10:41:47   來源:雲南日報 當日搬遷518戶1286人,春節前3.6萬人將全部搬遷入住
  • 魯甸卯家灣安置區32347名建檔貧困人口全部搬遷入住
    雲南網訊(記者 蔡侯友 沈迅 通訊員 戴飛)3月31日,隨著最後一批579戶2567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搬遷入住,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7570戶32347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搬遷入住。魯甸縣卯家灣是全國第二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承接魯甸、巧家、彝良、永善、鹽津5縣8322戶35585人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扶貧安置,其中,建檔立卡戶7570戶32347人,同步搬遷戶752戶3238人。
  • 雲南魯甸縣有個卯家灣安置區,這些故事你知道嗎?
    帶著對故土難於割捨的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建檔立卡群眾7570戶32347人實現全面順利搬遷入住。新家建好了,群眾安下了,如何興家、愛家、適應新生活?改變陋習,成就文明生活習慣是重要的一步。
  • 守初心 擔使命:魯甸縣卯家灣搬遷群眾的健康守護人劉鳳超
    魯甸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活躍著這樣一個人,在關鍵時刻,他臨危受命,擔起卯家灣安置區衛生院院長這一重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的時候,他恪盡職守,不辱使命,帶領團隊衝在一線,用大愛守護每一位搬遷群眾的健康。
  • 雲南魯甸卯家灣:建檔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 後續產業促群眾增收致富
    3月31日,魯甸卯家灣安置區最後一批5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入住。卯家灣安置區充分考慮群眾搬進來之後的發展和致富問題,把產業和就業作為兩大支撐,引進廣東粵旺集團,建設1000個食用菌大棚、4.8萬平方米加工廠房的食用菌產業園。走進園區,新建的食用菌生產大棚連成一片,搬遷群眾在自家承包的大棚內忙碌著。洪章貴是從巧家縣新店鎮搬到安置區的群眾,由政府擔保貸款2萬元承包了300畝食用菌大棚,經過兩個月管理,香菇菌棒可以脫袋了。
  • 山東平陰推動黃河灘區搬遷群眾穩就業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殷曉旭    山東省平陰縣發展改革局穩步推進灘區各項工程的同時,同步推進灘區搬遷群眾穩定就業。    出臺《平陰縣黃河灘區外遷安置群眾就業方案》。《方案》為灘區外遷安置居民完成「搬得出、穩定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總體目標,確保灘區居民平穩安置就業進行了詳細的安排。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易地扶貧搬遷 雲南昭通搬走「窮根...
    家住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向天材高興地向記者說。向天材坐在自家沙發上向記者講述搬進新家的感受。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呂佳璐 攝走進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牆體上「跟黨走 搬出大山謀發展」「感恩黨 遷入城鎮奔小康」兩行大字映入眼帘。
  • 過大年,搬新家!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了
    1月16號,範縣舉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搬遷新居啟動儀式。 縣委書記王秋芳為搬遷戶代表頒發新居鑰匙,並宣布範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張莊鄉安置區正式啟動搬遷。
  • 鄄城縣左南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新生活
    再訪鄄城,此次的目的地為左營鄉的左南安置區——鄄城黃河灘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3個安置區之一。2018年9月,鄄城縣丁楊寺、官寺2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的1955戶村民搬遷來此,結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樓房。」村民吳修德告訴記者。吳修德一家五口住在左南安置區一套119平方米的新房裡。
  • 山東做好黃河灘區遷建:給60萬群眾「穩穩的家」
    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是關係灘區60萬群眾防洪安全、脫貧致富和安居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頭。
  • 雲南百萬群眾易地大搬遷 激情點亮幸福新家園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省16個州(市)、121個縣(市、區)「百萬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24.5萬套安置房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63歲的王文祥來自大關縣天星鎮沿河村海子社,一家5口搬遷入住合順社區11棟1單元701室,一分錢不花就住進120平方米4室2廳2衛的電梯房。  「太陽那個出來喜洋洋,明天更比今天靚,人人心裡有方向……」1月20日,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陽光明媚,一場「新春送溫暖,文化進萬家」演出活動正在舉行,激昂的旋律歡快的歌舞感染了現場每一位搬遷群眾,王文祥手裡打著拍子陶醉在歌聲裡。
  • 船山區:新居美如畫 群眾笑開顏
    李四海攝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對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美麗搬遷安置區、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勵志易地搬遷群眾等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予以集中通報。船山區發展改革局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表揚為「易地扶貧搬遷擔當有為先進集體」。
  • 【你笑起來真好看】搬進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 昭通貧困...
    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昭陽區靖安鎮洪家營村,距離主城區28公裡,規劃用地2177畝,計劃安置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彝良縣、鹽津縣、鎮雄縣等6縣區搬遷群眾9256戶40549人,是全國最大的跨縣區安置區。
  • 「煤改電」節能價優還有補貼 西安鄠邑區安置社區搬遷戶溫暖過冬
    西部網訊 「只需申請辦理『煤改電』,在供暖季結束後,依據電費繳納憑證,就可以享受到每度電0.25元的一次性補貼,一個採暖季電費不到1000元,清潔、便利、實惠。」殷啟斌是第一批住進鄠邑區石井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搬遷群眾,也是享受「煤改電」政策的領跑者。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據了解,雪花湖移民安置點項目總投資3.84億元,規劃土地面積約6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安置點為2017年度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住房83棟586套,二期66棟760套,全為步梯房。
  • 雲南巧家:1445名搬遷群眾入住卯家灣
    自疫情發生以來,昭通巧家縣採取「控制規模、相對集中、分批搬遷」的原則,在遷出地各鄉鎮的積極配合下,3月8至9日,魯甸卯家灣易遷安置區迎來巧家縣白鶴灘鎮、大寨鎮、老店鎮、小河鎮、紅山鄉5個鄉鎮343戶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