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喜歡歌手李健,所以前幾日便回顧了一下《我是歌手 第三季》。第8期中,李健帶來了一首《當你老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了這如詩如歌的歌詞與旋律。
瞬時間,我就被那股子暖流所裹挾,被那種欲說還休、罷之不能的情愛感觸所深深地吸引。
我禁不住地想要立刻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作者,以及在這美妙絕贊的詞藻背後的浪漫故事。
一番摭拾搜索之下,我得知《當你老了》的作者,是享譽世界的一位文學家——威廉·巴特勒·葉芝。
1923年,葉芝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頒獎給他的理由是:「用鼓舞人心的文字,以高度概括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內涵「。
可以說,這是個相當高層次的評價與讚美。
對於這番讚譽,葉芝先生是完全有能力匹配的。
在其融合了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徵主義等諸多風格的文學筆觸下,葉芝先生可謂著作等身。
《凱爾特的薄暮》《鐘樓》《盤旋的樓梯》《駛向拜佔庭》《烏幸的流浪》《茵納斯弗利島》《神秘的玫瑰》《葦間風》《雕塑的島嶼》《凱絲琳女伯爵》等等,部部佳作,篇篇經典。
而這首《當你老了》是葉芝先生於1893年時創作出的,是他獻給茅德·崗妮的一首情真意切、簡明真摯的愛情詩篇。
《當你老了》的藝術表現手法多樣豐富,反襯、意向、升華、象徵,娓娓道來的口吻裡道盡了歲月沉澱和溫暖陪伴,藝術價值不言而喻。
除卻其文學藝術性暫且不談,我們可進一步了解一下隱藏於詩歌背後的世俗情感,也就是詩人本身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即葉芝對茅德·崗妮忠貞不渝的愛戀的熱烈表達。
那是在1889年的一個尋常的冬日,23歲的葉芝第一次遇見了小他一歲的茅德·崗妮,只一眼便鍾情於心。他鍾情於茅德·崗妮的非凡美貌、苗條動人,更鍾情於她投身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中的不凡魄力。
葉芝是這樣描述他第一次見到茅德·崗妮的情景的:「她靜靜地佇立在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從此後,葉芝對茅德·崗妮的愛戀便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很多時候,事情發展總是不盡人願的。1891年,葉芝的第一次求婚以失敗告終,茅德·崗妮無意與他結婚,只希望與他保持友誼關係。
茅德·崗妮一次次地予以拒絕,但是葉芝卻從未停止過對她的追求。1903年,茅德·崗妮選擇嫁給了一位愛爾蘭軍官,即便是在後來婚姻極其失意的情況下,她仍然拒絕了葉芝的追求。
多年後,當茅德·崗妮的丈夫去世,葉芝再次向她求婚,可仍是同樣的結局。最後,葉芝在向茅德·崗妮的女兒伊莎貝拉求婚時也同樣被拒絕,這終於使他心灰意冷,放下執念。
可是,他真的就全部放下了嗎?
痴情的漢,苦情的郎啊,時隔一個多世紀,再讀《當你老了》,多少人還記得你當初的種種執著?多少人會明白你內心的焦灼?或是多少人,能與你感同身受呢?
《當你老了》 葉芝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悽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