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

2020-12-13 妙色蓮花

佛心自然是正覺的,平等的。這也是眾多同修的認識。在大迦葉和阿難的分析文章中,妙色蓮花確實有分別心對待,主要還是發掘到了各自的不同。也因為心中喜歡阿難尊者,所以有失公正。再次懺悔。

弘法利生,宣揚佛法,必須要嚴謹,不足之處,同修們多指點。妙色蓮花也希望能有一些獨特的思考,寫出有價值的文章,來利於我們理解佛法,深入經藏,啟發修行。這是發心,也是此篇的緣起。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一個弘法的需要。

我們只有縱觀佛的一生,和把十大弟子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才能看出裡面的玄機。十大弟子各具特點,但是排名卻不依年齡,入門早晚,成就高低而論。這個排名很有深意,就是在表法。

一、十大弟子的排名是怎樣的?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多聞第一。優婆離持戒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

這裡面的奧秘,您可以觀照喬陳如等其它先入門的弟子,並不在十大弟子之中。或者有的弟子排名在前,可是實際工作在後,是什麼原因?分別,也是為了最終的無分別。

二、佛是什麼樣的弘法過程?

前面很多文章都介紹了佛當時弘法的環境是最差的,那時沒有佛法的氛圍,外道盛行,人們雖然追求解脫,可是喜歡苦修,成就的不多。佛也多次講過,小乘人喜歡小法,難以接受大乘大法。

佛採用的辦法是先恆順眾生說小法,結緣修行人,善巧方便,慢慢引導到大法,最後說出佛法真相,宣說《大乘妙法蓮華經》,給各弟子授記成佛。明白這個良苦用心,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啟發,也能讓我們弘法有了思路。

三、這個排名為什麼是弘法的需要?

1、摩訶迦葉頭陀第一。他在未皈依佛之前,就有廣泛的影響力,又是小乘人苦修的代表,號召力非凡,符合當時人們的修行觀念。

2、目犍連神通第一。外道修行追求神通,以作為證道的依據,所以目犍連神通救母,讓人崇敬。必要時展示神通,容易讓人信服。

3、富樓那說法第一。宣說清楚佛法的觀點,非常的重要,這也是教化人們必須的課程。更是以理服人,徵服外道的關鍵。

4、須菩提解空第一。這是推翻外道思想理論體系的關鍵,說明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的佛法基礎。

5、舍利弗智慧第一。從舍利弗開始,強調智慧的作用,從此扭轉觀念,真正進入正法大法。無師智,自然智,是本就具有,怎麼入佛知見?智慧作用最大。所以舍利弗是佛最得力的弟子。

6、羅睺羅密行第一。有人說密行是遵照佛的教法,行為嚴密。不錯,這是表象,作者前文分析過,這個密行,是佛常說的:外現聲聞相,內密菩薩行。也就是蹈七寶華如來,每動一動,每行一步,都是在《妙法蓮華經》上。也就是修心,心修一切修。

7、阿難多聞第一。任何佛法,全部在阿難心中,可是阿難還沒有證得果位。這個表法特別有意思,其實就是反對自了漢式的修行,強調為眾生服務的重要。所以阿難在佛門的作用,有目共睹,非常重要。

8、優婆離持戒第一。有了僧團和眾多弟子以後,必須有嚴格的管理體系,各種規章制度。戒是為自己總持,不是為別人,這是佛一再強調戒律的重要性。智慧加戒律,是修行的訣竅。

9、阿尼律陀天眼第一。這個區別與目犍連的神通,天眼又有眼界的意思。有了天眼,才能看清世界的廣大無邊,看到佛法的真相。並不是要看見天人,看見前世今生。他是為了說明眼界對於佛法的重要性。《法華經》公認的開心胸,開眼界,這個非常重要,也是實證大乘佛法的關鍵。這個實證,和小乘人的實證,必須入定,必須有神通,才叫實證有很大的區別。大乘佛法的實證,就是認識到宇宙人生真相。明心見性,就是最好的實證。

10、迦旃延議論第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越到最後越關鍵。頭陀也好,神通也好,說法也好,解空也好,智慧也好,密行也好,多聞也好,持戒也好,天眼也好,歸結為議論,也就是你要說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佛向來是最鼓勵說話,議論的。

我們都知道《心經》的緣起,就是佛讓觀自在菩薩說說,你是怎麼成就的?於是有了《心經》。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佛經,哪一個不是議論所得?佛法妙不可言,但一定要言,強詞奪理也要言。這一點同修們作何感慨?那些動不動不讓人說話,說人家下地獄的人,是在議論嗎?

佛啟發我們修行的真相是什麼?

明白了上面的分析,您明白了修行的真相嗎?這裡面每一步都透漏著智慧的作用。十大弟子各具特點,代表了眾生的十個主要根基,最後個個成就,也說明修行的真相:就是根據自己的根性,遵從佛的教導,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勇猛精進,認真修行,都能成就!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妙色蓮花做完分析,感慨萬千。個人修行和弘法利生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同修看到的表象也不一定是真相。比如寺廟的香火旺盛,佛教名人開豪車,很多人宣揚佛菩薩保佑,求子,求官,求財等等。

那麼看完本文,您會不會開了心胸眼界,重新思考和看待這些問題?這些年佛法是發展了還是退步了?未來的方向是什麼?歡迎同修們積極討論,只要發心為了弘揚佛法,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佛只會讚許,以此功德,必得諸佛讚嘆!

更多有價值的佛法文章,敬請關注妙色蓮花。雖然原創,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實拍深圳弘法寺冬季佛七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12月27日,深圳弘法寺為期21天的冬季佛七法會如法開啟。來自各地的數百信眾放下塵勞掛牽,克服各種障難,齊聚弘法寺參加共修法會,隨常住法師一心念佛。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委託,弘法寺首座一如長老領眾主法,祈禱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三界眾生,永超三塗,蒙佛接引,往生淨域。上午7點30分,一聲清脆悠揚的引磬聲中佛七法會正式開始。四眾弟子身著海青,分東西兩單恭敬站立。弘法寺首座一如法師拈香祈福,禮請楊枝淨水為法會灑淨。四眾弟子齊誦《爐香贊》、《阿彌陀經》、《往生咒》、《贊佛偈》。
  • 佛陀十大弟子各種第一,你要pick誰?|建議收藏
    往期如是我聞已將10大弟子更新完結,本篇匯總在一起給大家一一介紹,看看是誰顛覆了你心中十大弟子的形象。佛陀入滅時曾囑咐弟子「以戒為師」,而作為「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自然責任重大。羅睺羅的修行不為旁人所懂,但佛陀曾說「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實際上羅睺羅的生活時時都在修行,這才是修行的高境界。
  •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首先,小編先要澄清的是,佛教裡是並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為了達到更好的戲劇效果,不可避免地與事實有衝突,我們不可完全完全信之。「如來」和「佛」都是佛教裡對佛的一種尊稱,都屬於佛的名號。佛有十大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種稱號都是用來稱呼佛,因此說,佛教裡也根本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不過作為方便法門,淨土宗的存在和意義還是很關鍵的,畢竟解放前老百姓的識字率連百分之五都沒有,你讓他們去了解華嚴,楞伽,那不是開玩笑麼?法華經除了普門品和普賢行願品,剩下的經文不也流傳不廣?老百姓看不明白嘛。那可是連六祖慧能都不識字,只能靠自悟的古代。實際上,上座部佛教裡面,也有念佛修行的法門。他就是yitipiso佛隨念。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希望大家受益。首先,小編要在此澄清一下,佛教裡是根本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在塑造角色上有時是不夠嚴謹的。「如來」和「佛」都是對佛陀的稱號,是佛陀十大稱號中的兩個。佛有十大稱號,分別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佛化企業,是一種很好的修行和弘法方式
    有句話叫「身安而道隆」,意思就是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和穩定的收入,這樣才能安心辦道,踏實修行,如果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不是這疼就是那癢,就很難安下心來修行。能進一個佛化企業,是很多佛子的願望。佛化企業,指企業負責人信佛學佛,員工大多也是佛弟子,用佛法的理念來管理,企業就是道場,帶領大家邊工作邊修行,這樣大家目標一致,違緣較少,相對融洽。佛化企業,首先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同時還要有一定效益,以商養佛、以佛促商,這樣才能良性發展。
  • 佛的十大尊號,你知道幾個?
    許多人對佛祖、如來、佛陀、釋迦牟尼佛等佛的名號分不清,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切探討一下佛的「十大尊號」。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這些都是不同佛的名號,但這也是為了方便我們進行稱呼。只要是證悟成佛者,都已具足一切智慧和德行,其本質是沒有差別的,這叫做「佛佛道同」。
  • 什麼是豎三世佛,什麼是橫三世佛,你知道嗎?
    作為佛家修行的最高果位。狹義的佛僅指釋迦牟尼一人。而廣義上,所有覺悟之人,都是佛,包括如來佛,彌勒佛等等。
  • 拜了多年的佛,你可知道「大雄寶殿」裡供奉著哪些佛,都是要拜的
    拜了多年的佛,你可知道「大雄寶殿」裡供奉著哪些佛,都是要拜的。有些人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一般寺廟建築的順序是: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山門殿即寺廟大門,一般稱為「三門」,通常是一座帶有三個洞口的牌樓式建築,中間為正門,左、右各為一個稍小的洞口。
  • 法華經:菩薩為何化現聲聞,修行即是自淨佛土(49)
    「樂小法」是指眾生樂於修行滅掉世間煩惱、過輕安愉快生活的小法。「畏於大智」是指眾生畏懼般若空性這樣的真正大智慧。你告訴眾生說:「學佛修行能讓你幸福快樂,沒有煩惱。」他願意隨你修行。這其實是在自我淨化佛土。」凡夫隨妄心攀緣,住在生死輪迴,欲望一個接一個,這是妄上加妄的汙染國土。而聲聞行者欲望少,沒有妄心攀緣,自然就覺根清淨。清淨覺根中所見的國土,自然也是清淨國土。因此說,他們覺根清淨的自我修行,其實是「自淨佛土」。此為自淨佛土之一也。
  • 「空」不是沒有,佛大弟子須菩提解說「空」的含義
    結果多年後,當須菩提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居然真的以「恆樂安定、善解空義、志在空寂」著稱,號稱「解空第一」。在佛的1250位大阿羅漢弟子中,須菩提對於「空」的解釋,無出其右。學佛之人都知道,「空」並不等於沒有。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渴望得到師承須菩提孩提時代,就表現出很大的菩提心,一種超出小我的大愛思想,處處為他人著想。
  • 佛十大弟子之一,禪宗第一代祖師,據說至今還在打坐
    見佛出家,冀度諸有:等到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時,迦葉尊者本來是個老外道,帶著很多的徒弟在那兒修行。但是遇著佛了,覺得自己不行了,所以他那時候雖然已經一百二十多歲,還是拜佛做師父,跟著佛出家,想要教化一切的眾生。佛於眾中,稱為第一:佛在大眾弟子裡頭,說摩訶迦葉是第一個大弟子。
  • 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是豎三世佛,不明白就會鬧笑話
    很多網友對小編口誅筆伐,同時對佛家不屑一顧,認為其觀點玄而又玄,看似睿智哲理,其實不過是空談,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已。對於此,小編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只想從傳統文化層面去解讀佛家思想,力求以更簡單直白的文字普及更多的文化知識,做一個有趣味,有思想的人。首先,「佛」是什麼?
  • 佛教超脫生死輪迴與道教長生不老的意義,關於佛、道修行(上)
    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而我們普通人更多認為佛、道是出家人才修的,修行方式就天天關在寺廟裡、道觀裡念經,現在確實是有很多人採取這種修行方式,不過現在處於末法時代,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末法時代的經文和修行方式十之八九都是錯誤的。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目的即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因而說法只唯一佛乘。可是,有人會心生疑惑,既然佛只說了一乘教法,為何佛家還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呢?其實,這就如同登山,眾人體質不同,有人適合走平緩的路,有人則偏好走陡峭的路。
  • 燃燈佛是什麼佛?燃燈佛與釋迦牟尼佛的關係
    燃燈佛代表過去佛。燃燈佛是梵文的意譯,音譯為「提和竭羅」,又譯為「錠光佛」。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要寬恕
    其實無須折磨自己,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後,你的心中會有正確答案。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佛家是非常注重因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散,「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你和誰有因緣,時機到了,因緣際會,就會遇見。其實,每個人的人生終究都是孤獨的,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地結緣、了緣,要債、還債,彼此緣深的,結識得久一些,緣淺的,緣盡了,彼此就疏遠了。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在有些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是安奉在一殿的。現在從修行成就、尊位來簡要的介紹一下。1.上行第一摩訶迦葉詳名為摩訶迦葉婆,他專修頭陀行。他精通百藝,有很多弟子,後來便率350多名弟子皈依佛陀,因為他的皈依,使佛教團擴大,所以佛譽之法將。傳說他將以華光佛的稱號,再來人間利益眾生。舍利弗被稱為智慧第一。4.解空第一須菩提譯為空生之義。經典中記載他出生之時家室皆空,所以名空生。他本性慈善,不好諍論,所以又叫善業。他自幼聰慧,但性情暴躁。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若我們消極看待,那傷害自然就是傷害,但若逆風而行,接受挑戰,那些傷害其實就是生命的「逆增上緣」。上天要你成長的時候,必然會安排一些讓你不順心不如意的人或事來折磨你,更是來歷練你。
  • 可以說東天目山讓人變成了佛,普陀山讓佛變成了人
    其形如佛於山凹中盤膝斂息,悟天地之至道。昭明太子是東天目山的神話。以太子身份而入山修行,足見其覺悟之深。佛是教徒的信仰,文學是全人類的宗教。他能在佛經和文學上都能取得豐碩的成就,與他的潛心苦修是分不開的。當今的昭明禪寺正是秉承了他的傳統,以苦為師,度己度人。久聞昭明禪寺是戒律精嚴、苦修正法的淨土道場。百聞不如一見。寺院前沿敞亮,恰似以群山為庭院。在行道一側有止語標識及忠孝教化宣傳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