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CP粉來說,最開心的不過是看到兩位正主互動,微博有個話題名為「童年磕過最上頭的CP」,在盤點時有人提到了陶虹和段奕宏這對CP,並且拿出一段採訪視頻力證。
只見段奕宏面對鏡頭,大膽告白:我暗戀的人在後面,我們班陶虹。
等陶虹走了過來,聽到記者描述,也大方表示:哎呀,他怎麼不早說?錯過,錯過......
熟悉這兩位演員的都知道,段奕宏和陶虹是大學四年的同學,早在十幾年前就有磕兩個人友情的。很多不知道兩人CP的人也紛紛表示上頭,並且開始發散思維,認為段奕宏改名是為了陶虹。
段奕宏本名段龍,卻在陶虹結婚那年改名為段奕宏,很多CP粉對上時間線後,紛紛激動不已。
聽起來似乎有理有據,然而並不是這樣,段奕宏改名是因為《細偉》,一部差點把他逼瘋的恐怖禁片。
《細偉》是中泰合拍的一部電影,以超真實的手法記錄了一個殺人狂兼食人魔的歷程,記錄了主角從膽小懦弱到變態的變化過程。
因為內容恐怖,這部電影一度被禁,「細偉」一度成為邪惡的代名詞。段奕宏是個對戲劇表演非常認真的人,因此在拍這部劇的時候因為入戲太深,「差點讓他瘋掉」。
因為狀態極度不好,甚至精神常常恍惚,一個高人指點讓他改名,他才把原名段龍改成了段奕宏。
雖然為陶虹改名這件事只是網友臆測,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從大學走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還是老友,也十分讓人羨慕了。
而在26年前,那一年段奕宏剛考上中央戲劇學院,段奕宏還不是現在這個對鏡頭大膽發言的成熟男人,他一直是個非常自卑的人。自卑這個詞,直到現在功成名就,依舊刻在段奕宏的骨子裡。
1973年,段奕宏出生在新疆伊犁,父親給他起名「龍」,望子成龍之意溢於言表。
當時父親母親都是工人,每天早出晚歸,對他的期望也不過是以後能當個好工人,可以自食其力。
雖然出生在農村,段奕宏卻一直有個演員夢,那時候幾分錢看一場露天電影,他和小夥伴們站在別人家房頂上,就算被別人罵的狗血淋頭,他依舊看的入迷、情到深處哭的稀裡譁啦。
高二那年,他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自己一個人偷偷坐火車去參加中戲的考試,不出意料被刷了下來,「不夠高,不夠帥,文化課一塌糊塗」。
失敗的那天,晚上他一個人走到天安門廣場坐了一夜,還是決定要走演員路。回到家和家裡人大吵一架,周圍人都覺得這是不切實際。
可是段奕宏偏偏不信,他就要當演員,考了三年終於讓他考上了,還是以西北區第一的成績!
來到了中戲,段奕宏才意識到自己和同學的差距,學識談吐他都比不上,家裡窮經濟也拮据。但就是憑著一股對演戲的熱愛,就算被人嘲笑土氣,他也堅持了下來。
那時候還有管制,畢業後沒有留京指標的只能回家。
可是回新疆去哪兒找好的劇組演戲?
年年第一的他去找文化部部長要這個指標,憑著莽撞和對演員的熱愛,他成功留在了北京。
在話劇團和各大劇組奔波的日子讓他十分滿足,終於《二弟》中的精湛演技讓他嶄露頭角。在新德裡國際電影節上,他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男主角。
這時候,段奕宏已經出道12年了,然而在很多眼中,他還是路人甲。
中途段奕宏演過電視劇《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都是有口皆碑,但是相比段奕宏,人們更多記住的還是電視裡的角色。
直到又過去了一個12年,一部叫《烈日灼心》的電影上映,人們記住了大屏幕裡的那個刑警。直到上海電影節公布最佳男主角,人們才知道這個刑警叫做段奕宏。
段奕宏,真正的火了,不是以哪個角色,是以自己的名字。
很多人都以為他是橫空出世、一炮而紅的,少有人知道他在這個行業待了24年了。
有了知名度後,各種影視資源紛紛而來,但他從來都是擇優而選,愛惜羽毛的很。
面對採訪,他回答說要打破自己的慣性,不受周圍吹捧聲影響。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正是這種對觀眾負責的態度,才讓他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獎項,與其說他是一個明星?不如叫他一聲演員段奕宏!
—END—
【文/ 小新】
【註:文章為作者原創,歡迎轉發、評論、關注,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