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啊,是個繞不過去的地方,厚重的歷史沉澱、溫婉的江南風光。當你回首瞭望南京,你就會看到一個風雲變幻的民國首都,中山別話,蔣家激蕩,曾經風雲際會已成過眼雲煙。
但是當你漫步在南京街頭,跟著小調晃進青磚灰瓦岱的小巷裡,忽地一轉看見蕩漾的秦淮河,泛黃的梧桐樹葉飄落下來,又會覺得,南京又變回了那個南京城。
如何體味一座城市,就是去坐坐它的公共運輸。坐在公交上晃過南京街頭,走過當年蔣介石牽著宋美齡走過的路,到中山渡口切身的感受民國風韻。
中山碼頭-浦口碼頭,這條路雖然不是旅遊線路,但是它讓你更好地體驗南京民國遺風。
這座建築歷經風雨,幾次翻新但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在長江大橋建好之前,從北方南下或者從南方坐船北上的旅客,都是在這裡坐輪渡渡江的。
現在的輪渡是上下兩層的,一層停著摩託車、電動車這些兩輪車,車輛從碼頭上可以直接騎車進入船艙,早些年的時候,不知道人力車會不會也這樣拉到船上來;二層是座椅,坐在上面也可以欣賞江面的風景,渡江的時候看到中山碼頭漸漸遠了,渡輪在江上和挖沙、貨運的船錯開行駛,遠遠還能瞭望到長江大橋。
南京這些歷史故事、民國建築,在每個裡面都能看到蔣介石的身影。南京的總統府,領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風貌和以後來的中華民國等多個時期,洪秀全、孫中山、蔣介石等人物的影子在這裡時空交錯。
總統府是蔣介石辦公的地方,美齡宮就是他和宋美齡日常生活的地方了。
那年她說她喜歡法國梧桐,他就把梧桐仲滿整個金陵。梧桐樹環繞的美齡宮,如同一串項鍊中的寶石墜心。也是蔣宋的愛情宣言,也是南京城中的深秋往事。
有人說,其實這2萬棵梧桐樹,是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而種。但是這段愛情,似乎更深入人心。
在別墅裡,可以坐在二樓咖啡廳裡喝茶,感受一下民國時代「第一夫人」的悠閒午後。·
民國時候提了蔣宋,就必有孫中山。孫中山和浦口的故事,可能只有一個結局,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後,它的靈柩就是由津浦鐵路南下,又從浦口碼頭換乘渡輪渡過了長江進入南京城,這裡親眼見證了那段歷史。
南京的浦口火車站,從1914年到今天又看到了多少的故事,在火車汽笛的喧鬧中把歷史沉澱在每一處廊柱、鐵軌和大門中。而渡輪的鳴笛聲將回憶越拉越遠。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朱自清的當年北上離開南京,和父親告別就是在浦口火車站,這句話也成了《背影》一文中的人盡皆知的句子。
現在浦口站已經停運了,車站內部也不能遊覽參觀。
據門口賣烤地瓜的大爺說,2020年這裡久會翻修了,希望下次再來能進到火車站裡面看看。
「秦淮緩緩流呀,盤古到如今,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呀,瞻園裡,堂闊宇深呀,白鷺洲,水漣漣,世外桃源呀」,秦淮河的民國故事,流淌在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中。幾個風塵女子一首《秦淮景》,就把人拉到了秦淮河邊。
現在十裡秦淮,兩岸風光盛景依舊。晚上來這裡坐船看秦淮風光,影影綽綽的江南美景。
挨著秦淮河的夫子廟,四毀五建最後一次破壞於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
重新修復的夫子廟,依然傳頌著千百年的文化歷史。
1937年的故事,現在最直觀的延續就是大屠殺紀念館了。這裡真實的記錄著過去發生的一切,從一進門開始,一股巨大的悲傷撲面而來,有人去十字架默默的獻花,大家都靜靜排隊走在展館中。
我們或許能背下來很多歷史時間的時間,但當我們真正的站在這裡,感受到的是另一種心靈震撼。
除了在路上走走停停,去吃一頓民國風情濃鬱的民國紅公館也是不錯的選擇。店內裝潢風格明顯,菜品也也以南京當地菜式為主,精緻並且講究,道出了民國時期南京軍官的奢華生活。
蔣宴香煎牛肉粒,口感細膩香嫩入味;金陵至味紅燒肉,醬汁味道厚重肉卻不膩;用豆漿熬製的美齡粥,也是南京獨有的特色。
南京是我的念想。
很早之前想來南京,是因為聽說有三毛故居在這裡想去看看。這次則是因為偶然約上了大學好友。
一起感受鐘山靈峰秀水。
去看雞鳴寺的煙雨樓臺紀錄自古「南朝第一寺」的映像。
登上明城牆感受它蜿蜒過的歷史與今天。
看雨後的玄武湖與今天的南京城。
當古城牆燈光依舊亮著,遊人已經散去,四周變得十分安靜,南京也仿佛恢復了民國南京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