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再建殘疾人就業「新港灣」

2020-12-19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2月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頤佳)11月24日,長沙市開福區大都會商業廣場十分熱鬧,由省話劇團以「中國好人」楊德才為原型創作的《黑暗中的彩虹》在此上演,為「全國助殘先進集體」長沙市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足成天下培訓就業基地啟動致賀。

1997年,楊德才因車禍雙目失明,身殘志堅的他不僅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還不斷學習創建了「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幫助其他殘疾人走出生活的困境。他先後獲評「中國好人」「全國志願助殘陽光使者」「湖南省優秀志願者」「湖南省自強模範」等榮譽稱號,去年,「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獲評全國助殘先進集體。

今年疫情讓殘疾人就業更加艱難,在省市區的幫助下,「愛康」積極響應「穩就業」的號召,進一步擴大規模,新創辦了「足成天下培訓就業基地」,將持續擴大規模免費培訓安置殘疾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等,學習推拿保健技術。

開福區殘聯理事長易獻明介紹,開福區歷來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今年已為2萬餘人次累計發放殘疾人困難生活補助,並為有困難的家庭申請到疫情房租補貼;為解決殘疾人就業難,特舉辦了「職來職往·精準就業」等殘疾人專場活動,並開辦了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職業技能培訓班,促進了殘疾人就業。

相關焦點

  • 營山「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 上千殘疾人抱團創業就業
    梁洪源 攝  營山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將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納入貧困監測系統,努力為貧困殘疾家庭開闢長效增收門路:在城南鎮、濟川鎮、茶盤鄉、涼風鄉4個鄉鎮26個村建立了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為示範區內上千名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
  • 中國殘聯調研廣東省殘疾人就業工作
    來源:華夏時報2020年12月10日-12日,中國殘聯副理事長程凱一行赴廣東省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相關活動並調研殘疾人技能提升和就業創業工作。調研組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幕式,看望了參加展演活動的殘疾人技能能手,並先後走訪了廣東省、汕頭市和潮州市各級多個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殘疾人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殘疾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基地、社區康園和殘疾人創業企業,考察了汕頭市特殊教育學校,詳細了解了調研地區殘疾人就業培訓、職業康復、託養照料和特殊教育等工作情況。
  • 沈偉:10年幫2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江蘇宿遷雙莊街道殘疾人之家門口掛著一塊金燦燦的牌子,那是去年5月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沈偉的,是他獲得的眾多榮譽中的一個。10年來,沈偉安排2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沈偉左腿因小兒麻痺殘疾,走路需要架拐。
  • 宜春2人榮登10月「中國好人榜」!
    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10月「中國好人榜」江西省共有8人上榜其中宜春2人他們分別是↓↓↓助人為樂好人胡愛武身殘志堅帶動殘疾人就業敬業奉獻好人盧青萍五旬女教師身患重症仍堅守講臺快跟小布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簡要事跡
  • ...助力殘疾人就業——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中國日報烏魯木齊5月17日電 在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四樓的貓館文創工作室內,一名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手繪板上製作插畫,創始人王琳說:「這是我們目前接收到的第一個殘疾人學員」。對於工作室招收殘疾人學員的事,王琳一直想做,只是礙於之前沒有機會接觸到熱愛繪畫的殘疾人學員只好作罷,此次殘疾人雙創平臺的開園,實現了王琳原有的想法。
  • 以興趣為引 助力殘疾人就業——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
    中國日報烏魯木齊5月17日電 在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四樓的貓館文創工作室內,一名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手繪板上製作插畫,創始人王琳說:「這是我們目前接收到的第一個殘疾人學員」。對於工作室招收殘疾人學員的事,王琳一直想做,只是礙於之前沒有機會接觸到熱愛繪畫的殘疾人學員只好作罷,此次殘疾人雙創平臺的開園,實現了王琳原有的想法。
  • 「水下炸礁尖兵」的崛起——廣西新港灣工程有限公司20年發展紀實
    去年11月22日,廣西新港灣工程有限公司受邀參加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姚方明介紹了公司發展經驗,得到交通運輸部以及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2019年1月9日,廣西新港灣工程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打響了水下炸礁領域發展的新年第一炮,標誌著該公司將在新的平臺、新的起點、新的基礎上再出發。
  • 讓殘疾人實現精準穩定就業
    在這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春天,一場場以「就業幫扶,真情相助」為主題的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在各地舉辦,為企業和殘疾人搭建了求職平臺,架起了就業橋梁。同時,殘疾人精準就業幫扶基地也在一些地方建立起來,不僅使殘疾人精準就業,還能實現穩定就業。
  • 金光明:推進輔助性就業 助力殘疾人脫貧
    日照市政協委員、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金光明提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助力殘疾人脫貧奔康已成為各級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日照市現有持證殘疾人7.5萬人,其中就業年齡段的持證殘疾人3.2人。現已就業殘疾人1.7萬人,未就業1.5萬人。
  • 靖安縣仁首鎮石下村益農信息社負責人胡愛武榮登「中國好人榜」
    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0月「 中國好人榜 」,他們是從廣大網友舉薦、各地文明辦審核推薦的245名候選人中,經過網上展示、網友評議、專家評審產生的,是群眾身邊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引導人們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南京舉辦2019年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 提供300多個就業崗位
    共有44家企業進場招聘,提供了100多個工種,300多個就業崗位,吸引了近300名殘疾人前來求職。一些殘疾學生與用人單位初步確立了就業意向。自2016年起,南京市在面向殘疾人專項招錄公務員工作中實現了突破,市發改委、市交通局、高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溧水區殘聯在招錄公務員時,特別為殘疾人提供崗位,並成功招錄了殘疾人。南京市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信用公示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每年通過「信用南京」平臺對南京市用人單位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情況進行「紅黑名單」公示。
  • 沈偉:10年幫200多名殘疾人就業-中青在線
    江蘇宿遷雙莊街道殘疾人之家門口掛著一塊金燦燦的牌子,那是去年5月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沈偉的,是他獲得的眾多榮譽中的一個。10年來,沈偉安排2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沈偉左腿因小兒麻痺殘疾,走路需要架拐。
  • 桂林市成立殘疾人勞動就業體驗館
    10月17日,在桂林市殘疾人聯合會的大力支持下,由桂林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與桂林市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工場——桂林惠仁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桂林市殘疾人勞動就業體驗館正式成立,並對社會開放。殘疾人製作工場。就業是民生之本,而對於殘疾人來說,就業更是其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 江蘇省殘聯副理事長杜曉鎮蒞臨童年坊調研殘疾人就業工作
    中國經濟風向標江蘇南京11月14日訊(李健)近日,江蘇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杜曉鎮,南京市殘聯一級巡視員曹志祥,建鄴區殘聯理事長趙小明等省市區殘聯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十餘人蒞臨童年坊夢都大街店調研和指導殘疾人就業工作。
  • 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
    原標題: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創新創業2.0時代,廣大殘疾人如何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讓殘疾人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今年以來,新津縣殘聯結合殘疾人能力提升和就業創業需求,推行「訂單培訓+精準扶持+靈活就業」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殘疾人創業就業活動。
  • 保定高碑店市獺兔養殖帶動百名殘疾人就業
    高碑店市殘聯在基地建設、資金支持、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近年來成立3個殘疾人獺兔養殖基地,培育3個殘疾人個人養殖示範戶,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獺兔非常適合我們養殖,基地每年出欄商品兔1萬多隻,年收入近50萬元。
  • 這位熱心企業家獲評殘疾人自強模範,還被評為十佳寶應好人
    然而,身殘志堅的他不但通過努力創下自己的家業,還先後為26名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也正因此,他被評為「十佳寶應好人」。幾天前,現代快報記者趕赴寶應,對這位傳奇人物進行了採訪。    大慶 宋體佳  儘管沈建安從小就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腿殘疾,但從來沒有自暴自棄過。
  • 解讀:法律是如何保障殘疾人就業等權利的?
    解讀重點三: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法律規定] 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保障殘疾人就業義務。
  • 金澤鎮三項舉措助力殘疾人就業
    在大調研過程中發現,金澤就業年齡段且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存在勞動技能差、服務供給模式比較單一等就業難題。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金澤鎮採取三項措施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全力推動金澤社會事業發展向更深處進、更實處行。 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就業援助。以市場和用人單位為導向,加大面向不同類型殘疾人的職業康復培訓和支持性就業服務,援助殘疾人找尋合適的工作崗位,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
  • 寧夏促進「非遺+」助力殘疾人就業 殘疾人也有機會成為非遺傳承人
    我國目前約有殘疾人8500餘萬,殘疾人城鎮就業人口僅為2000多萬,即就業殘疾人約為總人口四分之一,其中,殘疾人從事的行業多為盲人按摩、社會福利中心和簡單體力勞動等薪資不高的工作,殘疾人就業率低、就業方向較為單一、就業層次較低和個人價值難以實現等多重問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