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許多的古村鎮早已是名存實亡,徹底被商業化了,無法感受到古韻風情。然而,許多的古村鎮還是保留著原始的風味,只是你不知道罷了。不用走多遠,不用花很多錢,在安徽宣城就有這樣的原生態古村鎮。它們歷史悠久、古樸典雅,別有久遠故事和美好風景。今天,就跟著我一起去感受那裡的百年歷史滄桑。
過陵陽山,入涇縣桃花潭鎮,這裡有著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國最大的古村落-查濟古村。古村雖然很大,連綿數裡,200棟明清古建築氣勢宏大,黑瓦白牆,飛簷翹角,高低錯落,層疊有致,縱橫交織成巷分布在道街道兩旁。但古村卻很低調,沒有西遞宏村的熙熙攘攘和誇張浮躁。如同閨房中的少女,安靜、內斂、青澀、害羞……
古村的每一處,都有著不同凡響的故事,娓娓道來時常令聽者入迷,讓時間凝固。村子的祖先是唐朝時從山東遷過來的,金庸先生原名就是「查良鏞」,祖籍也在此。到明末清初之時村子有人口七萬多人,連綿15裡的村莊,四座村門,三座高塔,有108座橋梁,108座廟宇,108座祠堂。現尚有古代建築140餘處。其中橋梁40餘座,祠堂30座,廟宇4座。
整個村子依水而建,查濟河蜿蜒曲折,綿延十裡,穿過全村,「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門,石橋跨河溪,兩岸古建群」。民居前木質結構的亭臺延伸空懸在河中,背倚長椅歇息、觀景,很是愜意。溪流兩邊路面由石板鋪砌,這些長則數米短則幾十公分的大石,是古村最堅實的記憶,歷經百年衝刷,凹凸之處述說著歲月的坎坷不平;時光鐫刻在上面的車轍馬跡,向無盡的遠方綿延、伸展……
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沿著時光往回走。那些高低錯落的屋脊,斑駁的院牆,裸露在外的青磚,是老街飽經風霜的印記。展現著塵煙遮擋不住的舊日繁華,那些店鋪紋路縱橫的木板門,顯得厚重而又懶散。
數不清的巷子,讓你不知身在何處,腳下的石板路已經踩磨得程亮,記錄著古老的印記。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無數的老房子,一片瓦,一根梁,一塊磚,都可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查姓村民住在雕梁畫棟的古房裡,十分自然,並不感覺這些房子是稀世的古董。
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並沒有因為這裡成為景區而改變生活方式,依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婦人們在小溪裡洗著衣服嘮著家常,男人們在小道上挑著擔子,拉著板車。白牆黑瓦的屋頂上,還有整群嘰嘰喳喳的麻雀,飛來飛去。再滿眼望去,炊煙嫋嫋,充滿著原生態的生活氣息。
與其他著名古村落相比,查濟會顯得安靜了許多,在這裡,只有少量的自駕遊客、一些來畫畫的藝術生和當地的居民。村裡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事情,互不相擾。或許在這裡,才能體會到隱居的含義。那麼,你有沒有來過查濟古村?對這裡都有哪些印象?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