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被懟了!對方是70歲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起因是任正非此前曾經透露過華為擁有700名數學家,而丘成桐質疑說這700名有多少是純理論數學家?最多只能稱為數學工程師,數學家應該研究純理論問題,離經濟和技術遠一點。
其實,理論數學家和應用數學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何必文人相輕呢!若無這700多名數學家夜以繼日研究晶片,何來華為海思晶片今日的成就。正如任正非所說,造晶片,光砸錢不行,必須得砸人!可見,人才在任老心中的分量,自然,稱為數學家也就無可厚非!
邱教授這個時候站出來實在不是明智之舉,通過上邊的一段話我們可以了解邱教授的主要觀點,他認為任正非所說的700名數學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家,可以算是解決硬體和軟體的應用數學家或者工程師。
我個人對邱教授觀點的理解就是:只有搞基礎理論數學的才能被稱為數學家,而解決實際問題的只能被稱為工程師。還有一個潛臺詞就是希望搞基礎理論的純數學家受到更多的重視。
丘成桐曾直言不諱:「中國數學之所以不如美國等發達國家,是因為中國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個弊端。」
為什麼說中國數學不如美國等發達國家?因為至今,中國國內還沒有人得過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得過此獎項的華人只有2個,而丘成桐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有異議:可中國的中學生頻頻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獲獎,自中國參賽的34年來,中國霸佔了其中的20個冠軍,2019年又獲得了團體冠軍,難道這些國際獎不夠水平?
丘成桐教授說:這正暴露了中國教育的一個弊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成就不了數學大國夢,數學不等於奧數,前者是做研究,後者是做題目,奧數做的是別人的題目,奧數班培養出來的只有應試能力,沒有創新能力。」
丘成桐對中國的數學事業一直非常關心。也一直熱心於幫助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
自1979年受到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邀請以來,多次到中國科學院進行高質量的講學。他還直接指導培養中國的數學博士生,至今已有10餘人,成績顯著。
為了幫助發展中國數學,丘成桐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並募集大量資金。並在2009年建立了清華大學數學研究中心。
丘成桐看到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奧賽輔導班,直搖頭:「多讀幾部科學家傳記、數學科普書,要比參加『奧賽』訓練要好得多,培養學生的興趣太重要了。」
他甚至建議教育部門,選擇一些名人傳記、數學科普書作為學生必讀書。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呢?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教授,給了我們答案。
楊振寧從小就非常喜歡數學,那他是怎麼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呢?他在一次給中學生的講座上告訴了我們答案:因為看了一個數學家的文章,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動,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說得妙趣橫生。這個數學家,就是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先生。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之後,楊振寧就瘋狂的愛上了數學。可見,一本好的數學書對於孩子學習數學和考出好成績,是有多麼的重要。
劉薰宇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擅長教孩子們數學,以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中國那個年代的科學大師,幾乎都受過他的影響,可見他的教學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因此,他所著的幾本數學書在華人世界裡聲名遠播,很多香港、新加坡、歐美華人,都會特意買來給孩子們看,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其中口碑最好的有三本,《給孩子的數學三書》之《數學趣味》、《馬先生講數學》、《數學的園地》。
劉薰宇先生這些書非常適合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自我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名中小學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對於提升他的數學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比上輔導班便宜多了,而且輔導班也不會有劉薰宇這麼好的老師。
點擊下面的橫條購買,培養孩子數學興趣,提升孩子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