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蒙古情結:成吉思汗如何成了東洋武士?

2020-12-17 澎湃新聞

日本人的蒙古情結:成吉思汗如何成了東洋武士?

康昊

2016-11-17 09:43 來源:澎湃新聞

熟悉日本文學和藝術的讀者可能知道,日本有很多以成吉思汗為題材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說家井上靖(1907-1991)的《蒼狼》,1980年這部小說還被拍成電視劇。此外,森村誠一的小說《蒼狼》(又名《直至天涯海角》),同樣以成吉思汗為主人公,2007年這部小說又被改編成電影,由日本演員反町隆史出演成吉思汗。再者就是光榮公司推出的遊戲《蒼狼與白鹿》,一共推出四作,在中國也吸引了眾多的玩家。一個與蒙古毫不相干的國家,竟然三番五次創作出以成吉思汗為主人公的文學藝術作品,可見日本人對這個草原之主的喜愛。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在他的徵服戰爭中,不曾到過日本。蒙古這個名字第一次與日本發生聯繫,是在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時代。忽必烈曾兩次徵伐日本,一次是在1274年,史稱「文永之役」,另一次是在1281年,史稱「弘安之役」,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後一次因為出現颱風,被日本國內稱為「神風」,二戰時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即得名於此。忽必烈還曾計劃了第三次日本徵伐,但是因國內政治變化而被迫放棄,撤銷徵東行省。蒙古的兩次對日作戰被日本稱為「蒙古襲來」,又稱「元寇」。其後的東亞海域雖然再度風平浪靜,但是「蒙古襲來」的恐慌卻並未停止。

井上靖《蒼狼》書影(上海譯文出版社最新版)

「蒙古再度襲來」謠言何以風起?

元朝的壽命並不長,在元末的災荒與內亂中,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政權。此後經過一系列的軍事活動,元明完成了朝代更替。這樣的消息很快就進入了日本,在日本應安三年(1370),日本禪僧義堂周信就在自己的日記《空華日用工夫略集》中寫道:「唐人刮字工陳孟子、陳伯壽二人來,福州南臺橋人也,丁未年七月到岸,太元失國,今皇帝改國為大明。」就是說兩位福州來的雕版工人來了日本,向義堂周信告知了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的消息。可以說元明交替的消息很快隨著中日間活躍的貿易商人的活動傳到了日本。而後,日本新生的室町幕府也與新生的明朝建立了正式的朝貢關係。

但是到了五十年後的1419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在日本對馬島的淺茅灣,當地的村民有一天發現西面的海上出現了兩百多艘帆船的影子。村民們完全摸不清情況,嚇得四處逃竄。隨後這支不知從哪裡來的船隊登陸上岸,燒毀島上民房1939間,殺死村民114人,又擄走了21人。此後,這支船隊又繼續發動了對馬島全島的攻擊,直到一個月後,船隊才從對馬島完全撤軍。

朝鮮世宗

這事情過了些時日總算傳到了京都。七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朝中傳出了「蒙古已發向對馬,兩方死人數輩」的消息。後來九州方面派人送來了戰況的詳細報告,裡面說:「蒙古舟先陣五百餘艘,押寄對馬津。」後面又說,日本的武士們奮力作戰,斬殺敵將兩員。又說,這五百艘船都是高麗船。其實本來有兩萬多艘「唐船」在六月六日就已經發往日本了,不料突遭颱風,過半沉沒,於是只來了高麗船,「唐船(蒙古船)」沒有來。這封戰況報告被一五一十地詳細記載在滿濟的日記中——滿濟是當時的醍醐寺座主,也是著名政治家。元朝滅亡五十年之後,竟然還能派遣兩萬艘的大船隊以「高麗」為先導入侵日本,而後又再一次遭遇「神風」而失敗,這真是何等神奇的事!其實,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事實上,是朝鮮的世宗(1397-1450)為了搗毀倭寇的巢穴,於這一年五月發動了「己亥東徵」。朝鮮李從茂率領227艘戰船從巨濟島出發,登陸日本對馬島之後,與當地的武裝力量發生激戰,之後未能繼續擴大戰果於是撤回。朝鮮的背後既沒有「蒙古」的支持,也與明朝沒有直接關係。因此,所謂「蒙古再度襲來」是一個謠言。

《蒙古襲來繪詞》

這樣的謠言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文永、弘安兩次日蒙戰爭之後,蒙古襲來的謠言就沒有停止過,日本方面的戒備體制與退敵祈禱也長期持續。甚至到了1447年,日本的公卿萬裡小路時房還在他的日記《建內記》中寫道:「近日蒙古襲來之由,有野說。」可見當時街頭巷尾仍然流傳著「蒙古再度襲來」的謠言。而此時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已經死去七十七年了。

學者清水克行說,「蒙古再度襲來」的謠言,與日明朝貢貿易的短暫中斷有一定關係。在將軍足利義持(1386-1428,1408以後完全掌權)的時代,足利義持一反父親積極朝貢的政策,在對外政策上持消極的態度。此舉令明朝方面頗為不滿。因此,令日本街頭巷尾的人們恐慌的「蒙古」或許不只是指那個已經退居漠北的草原政權,也可能暗含著對大陸上的龐大帝國——明朝的擔心。不過無論如何,在日本人的記錄中,「襲來」的仍然是「蒙古」,這個世界帝國對日本的兩次作戰,給島內的人們留下了長久的記憶和陰影。

平泉義經堂

成吉思汗是日本人?!

蒙古再一次大規模回歸日本人的視野似乎是近代以後的事情。近代的小谷部全一郎(1868-1941)曾寫過一本書《成吉思汗者源義經也》,書裡說,成吉思汗是日本人。就是當年在治承、壽永內亂期間敗於兄長源賴朝之手的悲劇英雄源義經(1159-1189),而後源義經從蝦夷(北海道)逃亡到大陸,成了蒙古人的大汗,也就是成吉思汗。這匪夷所思的故事頗有點「老子化胡」的味道。

源義經在源賴朝的奧州徵伐之前,已於衣川之戰(1189年)中殞命於奧州平泉(今巖手縣),以《吾妻鏡》為代表的中世史料對此都沒有懷疑。但是與中國一樣,人們對這些以悲劇收場的英雄們總是心存懷念,於是也就產生了種種「英雄不死」的傳說——他們或是隱居民間,或是遁世山林,或是削髮為僧,或是流落海外。

源義經的故事起初也有著這樣的開端。江戶時代寬文十年(1670)的《本朝通鑑》中記載了一段「俗傳」,說源義經在1189年的戰亂中沒有死,而是向北逃到了蝦夷。歷史學者菊池勇夫指出,在這個「俗傳」被納入《本朝通鑑》之時,蝦夷(阿依努人)正在發生暴動。因而這個源義經的蝦夷流亡說頗有政治意味。

大河劇《義經》

在此後的敘事中源義經流落蝦夷的故事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蝦夷流亡也變成了「蝦夷討伐」。此時,德川幕府對蝦夷地區的支配慾望愈發強烈。當時的學者新井白石還寫了《蝦夷志》。這些作品中都記述了源義經流亡蝦夷的事情,故事的內容也變得豐富起來,甚至源義經在傳說中還與蝦夷大將的女兒結了親(《蝦夷談筆記》)。源義經的蝦夷徵伐傳說,對於當時日本「華夷觀」的深化有著重要意義。當然,此處,源義經還沒有與成吉思汗扯上關係。

到了1770年的《源氏大草紙》中,源義經的「流亡之旅」再次發生了變化。這裡面寫道,源義經在去了蝦夷之後又去了韃靼。於是以最初的源義經蝦夷徵伐說為原型,源義經的活動舞臺得以擴大到中國大陸。韃靼一詞在這裡很顯然與金、滿清有直接的關係。於是到了近代日本對外擴張意識高漲之時,源義經的活動舞臺又從韃靼變成了蒙古。這才有了「成吉思汗者源義經也」一說。然而,成吉思汗生於1162年,死於1227年,1189年源義經在衣川之戰中戰歿時,成吉思汗已經處在統一蒙古的前夕了。「成吉思汗者源義經也」只是一種牽強附會。

當然,井上靖的《蒼狼》與源義經的傳說毫無關係。井上靖是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顧問、北京大學名譽博士,創作了許多中國題材的歷史小說,諸如《敦煌》、《樓蘭》。其中《敦煌》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大受好評。井上靖對中國歷史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而他的出生地,正是前面提到的蝦夷(北海道)。有趣的是,今天去北海道旅行的遊客們會發現,北海道流行著一種「成吉思汗蓋澆飯」,其實就是蔥爆羊肉飯,如今這已是北海道的名菜,在觀光客中享有很高的人氣。這就是當今時代日本人的一種新的「蒙古想像」了。

成吉思汗蓋澆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本史,蒙古襲來,己亥東徵,成吉思汗

相關推薦

評論(34)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太能作!成吉思汗是東洋武士?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為此,源義經的形象更是出現在各種遊戲和傳記中,也為他添加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原名鐵木真,而"成吉思汗"的寓意更是"擁有海洋四方"。成吉思汗將蒙古族帶出了草原,徵服了大半個世界。1227年,在徵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 成吉思汗打天下,還順便教日本人做羊肉?
    在日本北海道,遍地可見一種料理店,名為「ジンギスカン」,意為「成吉思汗」。這便是北海道最具地方特色烤羊肉料理——「成吉思汗烤肉」,但這日本的烤羊肉,為什麼要叫成吉思汗?蝦夷北境之地阿依努原住民們難道還能是黃金家族的巴特爾(蒙語中的「武士」)不成?和蒙古烤肉又有什麼聯繫嗎?
  • 成吉思汗就是日本的名將源義經?
    我們都知道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開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綿延幾萬裡的蒙古帝國,是草原上的雄鷹,人人懼怕的徵服者,關於成吉思汗的故事現在還在世界各地流傳。身為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按說跟日本人八竿子打不著,但為什麼有些日本人竟宣稱成吉思汗是他們的名將源義經,而且為了確定此事,他們更是來到我國進行實地考察,最後更是將成吉思汗寫進日本的歷史教科書,這是怎麼回事呢?源義經(1159年-1189年)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
  • 一些日本國民居然認為成吉思汗為日本人,這是怎麼回事?
    這樣一個中國的偉大人物,日本國民竟認為成吉思汗是日本人,是他們的祖先,還實地考察,寫進日本的歷史教科書,這是怎麼回事啊?從此日本開始了鎌倉幕府時代,源賴朝就是鎌倉幕府的第一任徵夷大將軍。這樣一個經歷坎坷,悲劇結尾的英雄人物,受到日本民眾普遍的同情,大家不想讓他死,不願意讓他死,於是故事出來了,傳說源義經沒有死,在高館留下和自己很相似的杉目太郎行信當替身,他和家臣弁慶北逃,渡海進入蝦夷島(北海道),再經庫頁島來到朝鮮,進入蒙古,最後成為成吉思汗。
  • 東渡日本:成吉思汗原是日本人?
    日本著名悲情英雄源義經下落之謎是日本史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有不少學者認為,源義經實際上是前往蒙古,並搖身一變成為叱吒風雲的成吉思汗。 源義經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將,他的兄長是開創鎌倉幕府的源賴朝。源義經結局之謎由於父親源義朝死於平治之亂,幼小的源義經便被寄養在京都鞍馬寺,受到藤原秀衡的庇護。源平合戰開始之後,源義經參與討伐平家的部隊。
  • 蒙古帝國可汗——「成吉思汗」的一生
    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7][8](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成吉思汗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 這個人如何從成吉思汗的人質,變為蒙古開國功臣
    蒙古四獒:速不臺速不臺又作雪不臺、速別額臺等,蒙古兀良哈部人。兀良哈氏,哈班次子。蒙古國軍事家、軍事統帥。蒙古汗國開國功臣。早年以質子身份跟隨鐵木真左右,為其忠實的那可兒(夥伴),勇猛善戰,初為百戶長。
  • 成吉思汗的萬裡江山:當年差點佔領日本,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
    有詩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作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打下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現在世界哪些國家曾是蒙古帝國的領土?今天蛋總就來聊一聊。1206年,出生蒙古乞顏部落的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成為成吉思汗。當他統一蒙古各部落後,便率領草原騎士開始對外徵服之旅,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就開始興起。
  • 成吉思汗是蒙古的民族英雄?蘇聯時期蒙古對外宣傳他是恐怖分子
    成吉思汗這個人很特殊,他曾經是中國的統治者,他的孫子忽必烈開創了元朝。同時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民的民族英雄,在蒙古你只要侮蔑成吉思汗,是要坐牢的,嚴重的可能判處死刑。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蘇俄控制時期,成吉思汗在蒙古是一個敏感詞彙,教科書直接規定:不許歌頌和讚揚成吉思汗。那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曾經橫掃歐亞大陸,這當中肯定也包括俄國。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絕對是一種恥辱,而且俄國沙皇鮑裡斯還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
  • 北海道美食成吉思汗烤肉:一道在蒙古不存在的料理
    日本有「臺灣拉麵」這一道中國臺灣人都不知道的料理,同時也有「成吉思汗烤肉」這一道蒙古人不知道的料理!  成吉思汗烤肉(ジンギスカン)或翻譯成「成吉思汗羊肉」,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美食,以羊肉和蔬菜放在鐵板上燒烤,有時也會通稱所有的羊肉烤肉
  • 成吉思汗曾令日本人聞風喪膽,而抗戰時期,他的後代表現怎樣?
    成吉思汗統治蒙古時期,是蒙古最繁榮的時期,他帶領著草原「雄鷹」,踏平了中原,成為中國的霸主。而且,他的蒙古大軍,甚至跨越到了歐洲,當時很多國家,都害怕蒙古鐵騎。可以說是聞風喪膽,輝煌的曙光,讓這個朝代,被世界矚目。
  • 關於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國一些認知錯誤
    誤解二:蒙古帝國的建立不只是鐵木真一個人的功勞  眾所周知,翻開蒙古歷史,始終繞不開的一個人那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僅在蒙古人心目中婦孺皆知,也讓全世界都讚嘆他的偉大,奠定了一個偉大的帝國。為什麼說蒙古帝國的建立非成吉思汗一人之功呢,這是因為人力終究是有限的,人不能勝天,成吉思汗再傑出,也不能逃脫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而且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稱得上帝國,蒙古帝國是孛兒只斤家族三四代人不斷奮鬥而來的。  第一代人以成吉思汗為核心統治集團在1209年-1218年,大蒙古國先後徵服草原西南部高昌回鶻和西遼國。
  • 日本漫畫侮辱成吉思汗,蒙古國人因日方「褻瀆神」再次要求道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日本小學館出版漫畫雜誌因刊載侮辱成吉思汗的漫畫,遭到蒙古國抗議。據《日刊體育》報導,2月26日,約90名蒙古國人在位於東京的小學館門前抗議,再次要求日方道歉。關於此事件,蒙古國駐日大使館23日曾向日本外務省提出抗議,小學館已作出道歉,不過該事件並未停息。
  • 成吉思汗墓揭秘,世界上唯一打開過成吉思汗衣冠冢的人
    成吉思汗的陵墓一直以來都是考古的謎團。《元史》記載成吉思汗「葬起輦谷」,《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也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俗稱「八白室」。
  • 蒙古帝國的開國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
    讓我們一起開啟這史詩般的久遠歷史,回顧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一位堅韌、智慧、仁慈的帝王,在他的帶領下,子孫在短短幾十年中,統一了大部分毆亞大陸。鼎盛時期的蒙古國人口,佔全世界人口數量的百分之八十。當時新汗國剛剛建立,邊界仍有大量叛亂部落流竄,金、西夏、吐蕃虎勢眈眈,隨時尋找藉口發動戰爭。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局勢,成吉思汗做出了平定叛亂部落,以攻為守的策略。
  • 為何成吉思汗死後沒多久,蒙古帝國就快速分裂了?
    因此成吉思汗對於各個部族的統治方式實際上非常簡單粗暴,就是將各個原本文化、宗教乃至族源不同的蒙古草原各部,打散之後以編組。然後再由成吉思汗的親族以及手下將領,同於各個新的部眾。 但是對於蒙古來說,伴隨著成吉思汗開始,對中亞、欽察草原,以及西遼、西夏等地區的擴張,使得蒙古汗國的土地,猶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這種短時間內控制土地的飛快增加,卻讓蒙古帝國內部,本就靠血緣建立起的脆弱聯繫,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 學誰不好:日本有些人為什麼宣稱成吉思汗其實是源義經?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開創的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帝國之一。不過有意思的是,與成吉思汗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日本卻有人宣稱成吉思汗其實是日本歷史上的名將源義經。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日本人認為「源義經即成吉思汗」的理由如下:一,源義經的日語讀音「ゲンギケイ」與成吉思汗的「成吉思」的日語發音「ジンギス」很相近。由此可見,源義經必然與成吉思汗有密切聯繫,很可能就是一個人。
  • 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成吉思汗屬於哪個地方?
    眾所周知,蒙古屬於遊牧民族,他們需要依靠草原來生活,沒有草原他們就沒有了「生命之源」。而位於「內蒙古」和「外蒙古」之間的那一片荒漠就成了無人問津的地區。 與此同時,南蒙古的察哈爾部的大汗林丹汗也有想要稱霸的野心,他想要成就成吉思汗那樣的偉業。
  •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騎兵席捲了整個歐亞大陸,分裂成現在多少國家?
    縱觀歷史,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打下的天地,領土面積三千餘萬平方公裡的大蒙古帝國,古往今來再也找不到第二位,「世界第一徵服者」成吉思汗,他打下這國家領土的事跡讓人敬佩。成吉思汗不僅創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他帶領蒙古騎兵席捲了整個歐亞大陸,先後有四十個國家都歸附於蒙古帝國,美國學者評價:成吉思汗改變了世界地圖!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五大理由告訴你: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國人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答案肯定是的,成吉思汗肯定是中國人。在遼朝和金朝的時候外蒙古是遼金屬地,在1068年,遼朝在外蒙古的烏古敵烈統軍司設立,統軍使節度使的官職由「各部」(契丹人)擔任,標誌對烏古敵烈實質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