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拉鏈分會會長、上海東龍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0日訊 2020年疫情危機,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也許是個分水嶺。如果企業還在依賴傳統模式發展,不做出根本的轉變,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如果能夠快速轉變自己,把危機轉化為自我變革和尋求新發展的契機的企業,將會迎來全新的發展。」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國內五金製品行業龍頭企業復工率也在逐步上升。當前,企業在不懈努力,國家在不斷紓困解憂,在穩外貿方面減免稅收等政策不斷升級,全行業正逐步走出困境,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日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拉鏈分會會長、上海東龍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設。
洪建設表示,受疫情影響,行業復工率達85%,開工率僅62%;因為訂單不足,將引起員工薪資收入減少、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第一季度銷售額是同期的50%; 預計第二季度銷售額下降到30%。
「尋找開拓新市場儘管非常困難,但必須這樣做,別無他路。」 洪建設堅定地表示,「當前,各項政策很給力,從促進消費信心來講是提振信心,我們必須迎難而上。企業與員工共同捆綁,共渡時艱。」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如何看待中國製造的海外形象的問題時,洪建設表示,首先,國外客戶這幾年己經基本認可中國製造的質量。但是,疫情期間因為個別企業趁機發疫情財導致出口防護產品受詬病,希望不要把這事件同整個中國產品質量掛鈎 。這次疫情的防護產品,在供不應求階段,生產工廠還未完全建立質量體系,造成個別產品沒能符合產品標準。
為此,洪建設提出兩條建設性意見,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生產疫情所需防護產品企業指導與監督;堅持以 「質量為生存」原則,按質量標準生產。
針對關於當前外貿和內貿面臨的最大困難以及如何應對的問題,洪建設給出了辦法:「公司是服裝行業的供應鏈中的企業,消費者釋放消費潛力才能解決當前困難,疫情過後的困難還是要很長時間才能化解;與此同時,縮減企業組織構架,降低成本消耗,減少開支與投資。」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