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臺南的廟,看不懂臺灣之史

2021-02-13 上官亂彈

如果你走在臺灣的街頭巷尾或者碼頭村口,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宮廟感到迷惑,那麼來臺南就對了,這裡,可以告訴你什麼是媽祖,什麼是水仙尊王,什麼是保生大帝……因為幾乎臺灣所有族群的信仰都從這裡發源。在這裡,你會發現「臺灣人信媽祖」的印象是多麼單薄,但這刻板的背後又上演著歷史與權力怎樣的合謀,以及海洋性格的臺灣人怎樣展示強大的生存力量,沒有廟,就沒有「一府二鹿三艋舺」,更沒有今天強大的民間社會格局。


(臺南北極殿)

臺灣人本不主要信媽祖

臺南市的民權路是條並不喧鬧的路,在民權路二段,有一座臨街的廟,並不很華麗,匾額上寫著「北極殿」。這座殿很特別,裡面供奉著玄天上帝,正殿裡面掛著一幅匾額,上書「威靈赫奕」。這個殿就上臺灣民間最早的信仰,那個時候,媽祖還沒有成為官方推動的主神。玄天上帝又稱北極上帝,就是閩南人的北極星方位神,為討海的閩南漁民們保駕護航。臺灣的先民們渡海來臺,工具簡陋,北極星幾乎是他們唯一的航行指導,到了臺灣自然首先感謝玄天大帝。在元朝時,玄天大帝曾是北方最高神明。後來即使是打敗元朝的朱元璋,為了收攬民心,也在南京建了玄天大地廟,所以,作為海上崛起的政權,而且向來以明朝正統為名義的鄭成功,自然也會推崇玄天大帝。

北極殿裡的玄天上帝在不同時期造型都不一樣,永曆年間那一尊,座下有龜蛇相纏,就是傳說中的玄武神獸。而康熙年間那座卻沒有踏龜蛇,因為清朝對反清復明之勢的顧忌,導致對明朝的主神也有了嚴密規定,不許龜蛇玄武之相,甚至,這時候的玄天上帝還被貶為屠夫之神。但是這些玄天上帝的塑像無一不是披髮持劍。在不遠處的延平郡王祠裡,曾藏有《鄭成功披髮仗劍圖》,此形象正是借用了玄天上帝的形象,足可見鄭成功對自己地位的評估。

鄭成功在臺南建政之後,為了革除荷蘭人的基督教信仰,興建了39座寺廟,其中就有8座玄天上帝廟,同時還有主管醫師的保生大帝,和濟世的觀世音,但就是沒有媽祖廟。而民權路這個北極殿,就是鄭成功在臺南建政之後修的第一座玄天上帝廟,並且把寧靖王朱術桂寫的「威靈赫奕」匾立在此,一立就立到今天。整個明鄭期間到清朝統治的前40年,臺灣的主要信仰都是玄天上帝,直到清朝主政臺灣。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本名叫林默娘,北宋建隆年間出生在福建湄州島,在民間記載中,從她生前到逝世,都流傳著許多神跡。在官方和民間的互動下,媽祖的傳說從為官方使船護航,到為福建士兵護身,被朝廷賜予封號多次,到了元代更成為漕運守護神,被尊稱為「天妃」。

到了明朝則非常微妙,因為明朝實施海禁,怕過於褒揚天妃會促使大量漁民出海,但國事活動又需要以媽祖庇護以安定民心。儘管如此,明朝來臺的漁民仍然把媽祖帶到了澎湖。清朝康熙年間,在一次清朝將領萬正色對抗明鄭水師的徵戰中,突然遇到大風,迫使明鄭水師退兵,並最終造成鄭經撤離廈門。萬正色是福建人,極度相信這是媽祖庇佑,並且上奏。康熙靈光一閃,認為這不失為籠絡臺灣漁民信眾,以及抗衡明朝的玄天上帝信仰的好時機,於是對媽祖進行了冊封。隨後,清朝官方大力推崇媽祖信仰,效果非常明顯。而鄭成功的舊部下施琅在降清以後,也暫時擱置自己信仰的玄天上帝,大力運用媽祖信仰,不僅親自拜謝湄州天妃宮,還大力宣揚討伐明鄭中得到媽祖相助的神跡,康熙也順水推舟,不斷表達朝廷對媽祖的尊崇。於是佔據了臺灣之後的施琅第一件事就非常具有象徵意義——把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府改為大天妃宮,康熙還賜了「輝煌海澨」匾額,1720年,改名為大天后宮,成為全臺奉祀媽祖的首廟,從此以後,臺灣的媽祖信仰漸漸取代玄天上帝,成為了主流。


(臺南大天后宮)

可是,在大天后宮裡施琅所立的「平臺記功碑」上,施琅隻字未提媽祖,因為施琅只是為了霸佔寧靖王的「一元子園」作為自己的宅第,但怕被朝廷追查,因此把幾個旁殿改建為大天妃宮。所以,如果你要去探訪這個全臺第一座官建媽祖廟,會發現,這廟居然會坐落在赤嵌樓附近一個七拐八拐的小巷子裡。

大天后宮:施琅的私心和劉永福的大總統夢

但這小巷子的大天后宮裡後來發生了很多改變臺灣歷史的事情。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後,臺灣士紳和臺灣巡撫唐景崧曾在臺北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有推斷說此事其實是清朝政府暗中推動的,以阻撓日本佔快速領臺灣,其主策劃人就是當時的北洋大臣張之洞。然而「臺灣民主國」在臺北只堅持了十天,唐景崧就棄城逃跑到廈門,留下傻眼了的臺北士紳。當時駐守在臺南的劉永福頗為「恨鐵不成鋼」,於是自立為大總統,還設立了議會,其「總統府」就設立在大天后宮。劉永福坐在大天后宮裡每天向清廷求援,可是張之洞早已置身事外,不作回應。劉永福在大天后宮裡心驚膽戰地待到10月份日軍兵臨臺南城下,實在無力回天,變裝潛逃廈門。臺灣終於徹底成為日本殖民地。

日軍佔據臺南後,日本佛教開始來臺布教,當時臺灣各地許多寺廟為了在那動蕩不安的時期自保,紛紛與之籤下總寺分寺契約,大天后宮也投靠了日本曹洞宗的保護之下,導致香火不再旺盛,於是沒過多久,臺灣總督府下令禁止臺灣寺廟成為日本的分寺。1914年,由北港媽祖繞境引發的糖郊媽事件之後,「府城迎媽祖」變成指大天后宮鎮南媽的繞境,從此大天后宮媽祖繞境變成了傳統,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件的爆發,為防止民眾藉此活動凝聚民族意識,迎媽祖的活動遂遭到禁止。

日本戰敗後,臺南群眾希望繼續恢復大天后宮媽祖繞境,1947年,大天后宮信眾還組團前往媽祖故鄉湄洲進香,並重新舉辦迎媽祖活動。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政府不鼓勵迷信拜拜、厲行節約等政策,府城迎媽祖並不能每年舉行,信眾只能偶爾利用像「總統」就職等事件作理由來舉辦繞境。後來隨著社會的穩定,各種活動才慢慢恢復,其歷史地位也逐漸恢復,2006年,大天后宮的媽祖像舉行重光陞座典禮,由時任「總統」陳水扁主持。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親自來拜訪過,雖然她是個基督徒。

除了媽祖,海商們也信奉水仙尊王,其形象以善於治水的夏禹為主。其他地方也有伍子胥、屈三閭等人,或其他英雄才子、忠臣烈士與大禹合併供奉,稱為「諸水仙王」。所以,雖然在其他寺廟裡也經常配祀水仙尊王,但是在商船和郊行集中的地方,多會建有專門的水仙宮。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臺南神農街口的臺南水仙宮。


(隱藏在菜市場裡的臺南水仙宮)

「一府」的開端——菜市場裡的水仙宮

這個水仙宮很「低調」,因為「隱藏」在一座看起來別無特色的水仙宮菜市場裡,絲毫看不出來這裡曾經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一府」的締造者。然而在百年前,這裡曾經是臺灣府城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也是臺南三郊的總部。臺南三郊是1720年代先後成立的商業公會組織,由一百多家來往於大陸和臺灣至今的福建廣東商號組成,三郊分別為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以及糖郊李勝興。正是他們的合作與競爭,讓臺南府城維持了甚久的臺灣首府地位,最終造就了府城在「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地位。這三個地方,都是因為郊商繁榮而形成的商業城市。可惜,後來港口淤塞,曾經迎風面海的水仙宮如今大隱隱於菜市,不過香火依舊旺盛。

因為這水仙宮的歷史,整條神龍街都非等閒,這兒也是臺南著名的小吃街,街上的春卷和碗稞歷史悠久、味道正宗,每天都有人排隊。因為臺南的夜市是露天攤,所以天氣不好的時候不會擺攤,這時候,當地人都會建議:「那去水仙宮附近吃東西吧,比夜市味道正。」而且這裡還有風格各異的酒吧、咖啡館、創意工作室、住宅和手工小賣鋪,在傍晚時到此一遊,能夠體會臺南濃濃的歷史風情。之所以叫歷史風情,因為這裡的咖啡館和酒吧風情可不是現在才興起,日治時期臺灣鐵路修到臺南後,大稻埕的日本藝妓和酌婦們便乘坐火車來到臺南,在水仙宮旁邊的南勢街營業起來,後來日本人還在這裡設了檢番,劃定南勢街為日籍貸座敷,媽祖港一帶便是臺籍娼寮,後來擴展至康樂街、大勇街一帶,形成新的遊廓,夜夜笙歌,酒色曖昧。直到現在,這一帶的小巷中仍然可以看見很多日式酒屋和日式料理,但肯定沒有當年的風化色彩了。

從水仙宮出來,順著西門路走20分鐘,就會看到臺南三山國王廟,這座風格迥異的廟,草創於1729年,是全臺灣第一座三山國王廟。現在一提到臺灣客家人的信仰,大家都知道是義民廟,但其實在客家人因為反朱一貴而被朝廷稱為「義民」前,他們和廣東潮州人擁有同樣的信仰——三山國王。三山國王信仰源於廣東潮州府河婆墟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獨山的山神,從宋朝便開始。早年移民臺灣的廣東人大多是客家人,所以有時候三山國王被誤認為是客家人專屬信仰,然而,臺南西門路這座全臺首座三山國王廟,卻是潮州人修的。


(風格極突出的三山國王廟)

客家人原本不信義民爺

這座三山國王廟也是臺南最早的粵式建築,風格非常特別,和媽祖廟水仙宮等華麗雕琢的廟區別很大,不僅風格簡樸,屋舍也比較矮,雕塑很少,也沒有龍柱,甚至沒有上色。正殿裡供奉著三山國外,左邊殿裡供奉著韓文公和韓湘子,韓文公便是韓愈,因為曾為潮州刺史時福澤當地百姓,而三山神也是他封的,所以潮州會館幾乎都供奉著他。現在,臺灣的三山國王廟幾乎都成了潮州人的信仰和聚會中心。

「陳近南」原型的孔廟

除了以上的神祗,還有一座不得不說的廟——臺南孔廟。鄭成功去世後,鄭經坐穩了臺灣的政權,他的國師,也是金庸《鹿鼎記》中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幫他在臺灣複製了一個明王朝的體制。為了推廣儒家思想,在陳永華的建議下,1666年,鄭經主持建立了臺灣第一座孔子廟建於卓仔埔,即今日臺南孔子廟,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人稱全臺首學。陳永華還制定科舉辦法,每三年有二次州試,合格後再通過府試、院試,便可進入太學。此外為推動漢化,陳永華對於入學的原住民,特別免除他們的徭役。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格局完整,清幽肅穆,每到孔子誕辰之日,臺南市政府都會按照古制在這裡舉行祭孔慶典,萬人朝拜,場面熱鬧非凡。


(陳近南的原型陳永華主持修建的孔廟)

如果你喜歡,請打賞


相關焦點

  • 臺南孔子廟
    臺南孔子廟我國自古以來有個傳統,地方官上任前必先謁孔廟而後蒞政,所以在每個大城市,孔廟都是不可或缺的建設之一,而臺南孔廟,是全臺灣最早建立的一座文廟。清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將「臺灣府學」設立於此。 此後,到臺灣割日的二百餘年間,臺南孔廟共歷經三十多次的修建,直到清末建省前,「臺灣府學」一直是臺灣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文教地位無與倫比,因而博得「全臺首學」之名。交通: 自臺南火車站前搭17、18路市公車,於建興國中下車,循南門路北行可抵。
  • 臺灣 臺南小日子
    只要是廟宇,都不收門票,而格局制式也基本都大同小異。根據心情,隨意選擇進還是不進,拜還是不拜。我覺得,一切盡在緣分。我不是喜歡寺廟,而是喜歡這座寺廟之城。滿城都是各式各樣的守護神,人與神同在,就是覺得安心穩妥。第一個晃蕩到的廟宇是赤崁樓旁的開基靈祐宮。這裡是祭祀玄天上帝的廟宇,門口掛著國泰民安字樣的燈籠。這個廟我是走馬觀花而過的。
  • 【廟不離市,市不離廟的臺灣小吃】
    都是「廟不離市、市不離廟」。  廟口小吃因地域特色的不同而發展出使用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料理技藝而產生風貌與滋味皆異的臺灣料理。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首推臺南小吃、基隆小吃。  臺南的文化與歷史根基深厚,在料理上著重火候與原汁原味,用料考究、慢工出細活的臺南鱔魚意面、擔仔麵,讓食客齒頰留香的臺南古早味肉鬆米糕,做工細緻的臺南碗稞以及炸得酥脆爽口的周氏蝦卷,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當地美味。
  •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是全臺境內最著名的鄭成功祠,也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座。祠廟將建築與庭院結合,環境優美,建築別致,還可尋得一些日治時期的遺韻。如今,這裡不僅是來臺遊客必參觀的一處熱門景點,也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和臺灣島內唯一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專祠。
  • 「臺灣民主國」抗日史——日軍大舉南侵與保衛臺南之戰
    「生平尚武好義,精拳術」,「喜為人排難解紛,裡眾倚重之」注6至是,聞前適疊敗,臺南岌岌可危,便集各莊群眾曰:「臺灣亡矣!若等將何往?吾欲率子弟衛桑梓,若能從吾乎?」應者一百數十人,得舊銃數十桿,迎敵於鹽水港南十餘裡之鐵線橋。林碧玉率眾踴躍而進,日軍稍卻。復戰於溝仔頭,沿途莊民亦持械隨戰。
  • 帶著孩子看世界之:迷失在臺南
    臺南曾經是整個臺灣的首府,所以這裡也叫府城。這大概是整個臺灣最有歷史的一個城市吧。  我們到達臺南的時候已經是夜晚,臺鐵貫穿整個臺灣島,給旅行者帶來便利。臺南車站的門口矗立著鄭成功的雕像,夜色中看得並不真切。
  • 臺灣只有墾丁花蓮嗎?分享幾個很少提又超棒的地方之臺南仙公廟
    因為腦中的遊玩地點就那麼幾個呀……臺灣有很多不用費太多體力就很有意義的小地方,想知道這些小地方,跟著我走沒錯。因為我是標準的懶人,秉持這能不動就不要動那些要爬很高的山的啦、走很多難走路的啦、幾乎都不會出現在我文章中。
  • 臺南古蹟:赤嵌樓建築風雅優美 探索臺灣史
    要說到臺南最著名的古蹟與精神象徵,莫過於就是赤嵌樓,公元1653年,中國明永曆七年,荷蘭人在此興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漢人則稱之為「赤嵌樓」、「番仔樓」或「紅毛樓」來稱呼;300多年來,歷經明鄭、清朝,以至日據時期的變遷,而建築物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好比是一部臺灣史的縮影,也是17世紀以來臺南歷史變遷的最好見證。
  • 國內遊記指南攻略,臺灣「廟」有什麼特色?
    王爺怕百姓受害,自己捨身護民,藉機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而全數吞服毒發而死,因此在此建廟,祈求守護。臺南臺南龍山宮的華美繁複,對我來說是平生罕見。最早建在鄭 成功 登陸之地,即 北汕 尾嶼,當時稱作「媽祖宮」,奉祀天上聖母。
  • 臺灣南不南:迷失在臺南
    很多人可能對於臺南旅遊沒有任何印象,而今兒,就跟著果果,去認識一下他鏡頭下的臺南。(看完後,絕對顛覆你的臺灣印象)標題:臺南南不南,迷失在臺南作者:果果 臺南其實並不在臺灣最南面,準確的說,它在臺灣島中部偏南。臺南曾經是整個臺灣的首府,所以這裡也叫府城。這大概是整個臺灣最有歷史的一個城市吧。
  • 在臺灣的媽祖廟
    臺灣與莆田淵源很深,雖隔一灣海峽,仍阻斷不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在海對面寶島臺灣,不僅繁衍著眾多的興化裔,而且在臺灣的高山族中今還有幾個社通用興化話作為口語。    餘文以《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五(番社風俗)中指明,福建興化府漢人渡海到臺灣後,娶高山族婦女為妻,隨後「令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 「臺灣民主國」抗日史——臺南府城的陷落
    從日軍登陸澳底以來,黑旗軍先出兵臺中,後保衛臺南,已歷時近五月。至此,日軍陸海俱進,南北夾攻,三面包圍,臺南府城完全處於敵鋒之下,危在旦夕。並謂:「臺向不歸江南管轄,來便越俎。」注3拒絕了劉永福的請求,並暗示其內渡。當時,劉成良「揣度情勢,預知不久」,也私下勸說其父劉永福內渡。但劉永福尚存一線之望,不忍心棄臺灣百姓而去,答曰:「雖無糧,何以對百姓?」
  • 到臺南旅遊,臺南的這些景點不可謂不去
    臺南,是中國臺灣省的六大「直轄市」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位於臺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臨臺灣海峽、東依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接壤,是臺灣省重要農業及蔗糖產區。地勢平緩且有大小河川橫亙;東側有丘陵,屬於阿里山山脈的尾段,有部分丘陵、山地分布。
  • 你知道為什麼臺灣的小吃中心是臺南嗎?(我從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大家都知道臺灣小吃很有名,但你知道臺灣小吃最有名的地方是臺南嗎?大家去臺灣玩的時候一定要去臺南吃美食,例如擔仔麵、狀元粿、鼎邊趖、棺材板。可以先在網絡上看看哪間好吃,其實臺南的美食這麼有名跟歷史很有關係。遠在300多年前,福建的漳州泉州移民都是從臺南上岸的,於是飲食習慣在臺南生根發芽也是很自然的。加上臺南有所謂的「嘉南平原」,物產豐富、養殖漁業發達,於是就變成臺灣的小吃中心。
  • 蔡英文臺南深綠拜廟照流出
    但蔡英文拜廟人氣卻屢遭質疑,之前還被爆綠營利用兌換食米拼人氣。蔡英文拼2020連任,12日的行程橫掃臺南市,不僅參加市府農業局舉辦的「2019畜產嘉年華活動」、參訪奇美復華日間照顧中心,還前往永康區廣護宮、仁德區忠義宮參香,以及參加「小英臺南市後援總會」揭牌與「百工百業挺改革大會」等2場造勢活動。
  • 遊遍臺灣:臺南,講述臺灣歷史的城市(圖)
    從荷蘭人侵佔臺灣一直到清代,臺灣最大的市鎮不是臺北市,而是臺南市。也就是說,臺南是臺灣最早被開發的地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留下了特殊的歷史印記,造就了臺南豐富獨特的文化韻味。全臺灣一級文化古蹟共19處,臺南佔了7處,分別是臺南孔廟、臺灣城殘跡、大天后宮、祀典武廟、五妃廟、赤嵌樓和億載金城。
  • 臺南旅遊攻略,到臺南旅遊這些景點不可謂不去
    臺南市舊名赤崁,位於臺灣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面積176平方公裡,人口63萬,是臺灣第四大城市。全區地勢平坦,地形北闊南尖,曾文、鹿耳門、鹽水、二仁四溪流貫其境,形成平原與沼地交錯的低緩地帶。臺南開發甚早,隨著移民的到來,臺南市街面貌才逐漸形成。
  • 【媽祖日報】汪毅夫趣說臺灣媽祖進香
    ▲臺南(安平)天后宮舊址臺灣俗語話講「三月肖(瘋)媽祖」,每年農曆三月是媽祖信仰的嘉年華。其中最值注意的情節是媽祖進香。清光緒元年(1875)王凱泰以福建巡撫移駐臺灣。他很快注意到北港朝天宮媽祖向臺南(安平)天后宮媽祖進香的有趣情節,其《臺灣雜詠》有句曰:「湄洲聖跡原無二,北港如何拜郡城」。
  • 目的地 臺南3日:國華三段老宅+首廟「拜拜」+安平樹屋
    與海安路一街之隔的國華街三段是如今臺南最受歡迎的去處,精緻的餐廳、裝飾特別的咖啡館和潮流店鋪讓一座座老房子煥發了新生。主題:老宅新生到了晚上,街上的本地人陸續回家離去,只剩下沿街的藝術作品,它們在燈光的照耀下更有看頭,一邊散步一邊欣賞,不知不覺便會走到被紅燈籠點綴得格外嫵媚的神農街,號稱「老闆也不知道幾點開門」的神農酒館此時已經可以進去喝上一杯了,不要錯過
  • 臺灣十大超靈驗月老廟,單身狗們有福啦~~
    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全臺最靈驗的月老廟吧No.10 日月潭龍鳳宮月下老人祠風光明媚的日月潭,如果是一個人去多心酸啊,邊玩肯定就邊感覺到自己好孤獨喔!如果小編說中你的心聲,那在日月潭旁就有一座超靈驗的月老廟哦!記得,如果看不懂籤詩,可以請廟方的人幫忙,已經有對象的朋友就不用求紅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