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條碼掃描器由於其獨有的大景深區域、高掃描速度、寬掃描範圍等突出優點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另外,雷射全角度雷射條碼掃描器由於能夠高速掃描識讀任意方向通過的條碼符號,被大量使用在各種自動化程度高、物流量大的領域。雷射條碼掃描器由雷射源、光學掃描、光學接收、光電轉換、信號放大、整形、量化和解碼等部分組成,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組成部分。
雷射掃描槍原理
雷射掃描槍通過打出的光源來掃描條碼,通過條碼的黑白條空所反射的光的巨大差別來識別條碼,當掃描一組條碼的時候,光源照射到條碼上後反射光穿過透鏡集聚到掃描模組上,由掃描模組(俗稱掃描槍解碼板)把光信號變換成模擬數位訊號(即電壓,它與接受到的光的強度有關)。即可傳輸到電腦上就是我們想要的條碼內容。在這個掃描槍整個採集光源到解碼分析轉變成電腦輸入信號的過程當中,如果條碼無法正確的識別到,雷射源線會一直亮著,這其實是掃描槍一直在解碼的過程,如果解碼成功,雷射線就自動滅掉。
這時候模擬-數字轉換電路把模擬電壓轉換成數字訊號,傳送到電腦。顏色用RGB三色的8、10、12位來量化,既把信號處理成上述位數的圖像輸出。如果有更高的量化位數,意味著圖像能有更豐富的層次和深度,但顏色範圍已超出人眼的識別能力,所以在可分辨的範圍內對於我們來說,更高位數的掃描槍掃描出來的效果就是顏色銜接平滑,能夠看到更多的畫面細節。
雷射掃描槍組成部分
(一)雷射源
採用MOVPE(金屬氧化物氣相外延)技術製造的可見光半導體雷射器具有低功耗、可直接調製、體積小、重量輕、固體化、可靠性高、效率高等優點。它一出現即迅速替代了原來使用的He-Ne雷射器。
半導體雷射器發出的光束為非軸對稱的橢圓光束。出射光束垂直於P-W結面方向的發散角V⊥≈30°,平行於結面方向的發散角V‖≈10°。如採用傳統的光束準直技術,光束會聚點兩邊的橢圓光斑的長、短軸方向將會發生交換。顯然這將使掃描器只有小的掃描景深。Jay M.Eastman等提出採用圖3所示的光束準直技術,克服了這種交換現象,大大地提高了掃描景深範圍。這種橢圓光束只能應用在單線雷射掃描器上。布置光路時,應讓光斑的橢圓長軸方向與光線掃描方向垂直。對於單線雷射條碼掃描器,這種橢圓光斑由於對印刷噪聲的不敏感性,將比下面所說的圓形光斑特性更好。
對於全角度條碼雷射條碼掃描器,由於光束在掃描識讀條碼時,有時以較大傾斜角掃過條碼。因此,光束光斑不宜做成橢圓形。通常都將它整形成圓形。目前常用的整形方案是在準直透鏡前加一小圓孔光闌。此種光束特性可用小孔的菲涅耳衍射特性來很好地近似。採用這種方案,對於標準尺寸UPC條碼,景深能做到大約250mm到300mm。這對於一般商業POS系統已經足夠了。但對如機場行李輸送線等要求大景深的場合,就顯得不夠了。目前常用的方案是增大條碼符號的尺寸或使組成掃描圖案的不同掃描光線會聚於不同區域形成「多焦面」。但是更有吸引力的方案是採用特殊的光學準直元件,使通過它的光場具有特殊的分布從而具有極小的光束髮散角,得到較大的景深。
(二)光學掃描系統
從雷射源發出的雷射束還需通過掃描系統形成掃描線或掃描圖案。全角度條碼雷射條碼掃描器一般採用旋轉稜鏡掃描和全息掃描兩種方案。全息掃描系統具有結構緊湊、可靠性高和造價低廉等顯著優點。自從IBM公司在3687型掃描器上首先應用以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不斷推陳出新。可以預料,它所佔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大。
旋轉稜鏡掃描技術歷史較悠久,技術上較成熟。它利用旋轉稜鏡來掃描光束,用一組摺疊平面反射鏡來改變光路實現多方向的掃描光線。目前使用較多的MS-700等掃描器產品還使旋轉稜鏡不同面的楔角不同而形成一個掃描方向上有幾條掃描線。由多向多線的掃描光線組成一個高密度的掃描圖案。這種方法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使雷射輻射危害減輕。
全角度掃描這個概念最早是為了提高超級市場的流通速度而提出的,並設計了與之相應的UPC條碼。對於UPC碼兩個掃描方向的「X」掃描圖案就已能實現全角度掃描。隨著掃描技術的發展,條碼應用領域的拓寬以及提高自動化程度的迫切需要,現在正在把全角度掃描這個概念推廣到別的碼制,如39碼、交插25碼等。這些碼制的條碼高寬比較小,為了實現全角度掃描將需要多得多的掃描方向數。為此除旋轉稜鏡外還將需要增加另一個運動元件,例如旋轉圖4中的摺疊平面鏡組等。
手持單線掃描器由於掃描速度低、掃描角度較小等原因,能用來實現光束掃描的方案就很多。除採用旋轉稜鏡、擺鏡外,還能通過運動光學系統中的很多部件來達到光束掃描。如通過運動半導體雷射器、運動準直透鏡等來實現光束掃描。而產生這些運動的動力元件除直流電機外,還可以是壓電陶瓷和電磁線圈等。這些動力元件具有不易損壞、壽命長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估計亦將會得到一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