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註冊中•「第二屆全國中臺戰略大會暨第四屆網際網路架構峰會」12月26日開幕
會議主題
數位化已經是全球的共識,而中臺化及雲原生化也成為了目前企業組織具體落地數智化戰略和雲計算戰略的最佳選擇。行業內這方面的爭議已經不多了。如果方向被領先企業驗證是基本正確的,那我們只要全心地投入學習和實踐就行,不用太多猶豫。
今年大會——作為第二次並行召開的兩個重要技術會議,我們以「塑造未來系統,架構極致彈性」為主題來融合詮釋業務架構和技術架構的「總體趨勢」:建設中臺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創新提供支撐,構建彈性系統為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提供支撐。
「 中臺,從爭議到事實 」
架構內涵延伸
今年是第二屆全國中臺戰略大會,也是第四屆網際網路架構峰會,統稱 IAS2020。之前架構峰會主要側重在純技術架構方面的內容,隨著中臺的興起,純技術的探討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了,架構應該覆蓋到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也就是從更加整體的企業架構視角來探討,而且我們所探討的架構肯定是網際網路模式的—— 即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的延伸發展,這是企業架構演進的總體趨勢,也是行業數位化的大方向。這就是中臺大會併入網際網路架構峰會一起召開的原因,是架構內涵的擴展。
中臺概念爭議
去年是大家公認的中臺元年,討論和爭議達到了歷年來的最高峰。不過爭議也不是什麼壞事,中臺是業務和技術相融合的一個概念,難免會出現兩側意見的碰撞;中臺也是企業內部組織治理和企業外部產業鏈上的事情,難免會有微觀和宏觀上的關注差別。中臺是什麼?這個是目前不太能明確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正在蓬勃成長。有人說中臺是概念的忽悠,但人類的知識演進都是從新概念的產生以及在不同概念的啟發和引領下進行的,譬如數學發展就是這樣,數學甚至還有猜想。
現象與本質
中臺已經是 "存在" 的現象了,它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可能暫時還不能定義清楚,因為內涵太豐富了,沒有邊界,涉及領域廣泛。薩特的 「存在先於本質」 也啟示我們:本質的認識是我們認知的問題,不是存在的問題。認識需要一個過程,是發展的。所以,我們不用急於給中臺一個標準的、統一的定義。
如果硬是要探討中臺的本質,那我們建議最好前面先加個 「定語」,在一定領域範疇內來加以表述,譬如從產業互聯角度,從企業架構角度,從數智化角度,從技術支撐角度,從組織管理角度,或者從行業應用的角度等,這樣能使得概念具有一定的 「針對性」 和 「可探討性」,比較具體有範疇,而且也就能理解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不同種類/叫法的中臺,如產業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AI中臺、技術中臺、移動中臺、前端中臺、測試中臺、研發中臺、組織中臺、零售中臺等等。但這僅僅是狹義上的、領域性的本質探討,廣泛意義上統一概念是很難的,如果要抽象出其共同的本質,估計要到形式化層面(譬如數學),或者系統論層面(譬如複雜系統的演化規律)來探討,這種得以可能是因為這兩個視角可以實現普遍化、一致性的表述,足夠抽象而且是跨學科跨領域的,最接近本體性的本質描述。赫伯特.西蒙教授所倡導的層級理論來解釋複雜系統的演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其中一個觀點是 「 穩定的中間層有利於上層的快速進化 」。從系統層面看,中臺是一種非常廣泛的組織結構範式。
今年大會看點
基於這樣的認識,今年大會的內容重點就不是探討基本概念了(就讓其本質在後續時間內不斷呈現吧),而是探討具體落地,更加關注系統性。這從目前安排的話題可以看出,譬如前面的主題演講——王健老師的《業務中臺- 從概念到落地》,就極具代表性;還有關注組織層面的問題,如何夕老師的《進擊的數據中臺:敏捷的業務提升和組織變革》;雙中臺的融合問題,如西壁老師的《雙中臺的融合設計》,中臺建設的結構化和體系化,這方面有很多議題;還有挺多的案例實踐,譬如小鵬汽車的,有贊的,T3出行的,中信銀行總行的、蘇寧大數據的等,其它還有不少講師的分享是算法實踐、技術框架、流程框架、方法論等方面的經驗總結,這可以看出相比去年行業已經成熟不少,知識開始體系化了。另外,今年也有不少中臺書籍的作者,大約會有5~6位,真是臥虎藏龍!同時出版社和贊助商也給與了很大的支持,現場會有中臺的最新樣書展出。詳細介紹請參考大會網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以上大會出品思考和內容簡要,供交流探討。
四大議題方向
1、中臺思考及網際網路架構趨勢
2、中臺產品設計與搭建
3、中臺技術及架構實踐
4、行業數智化轉型案例及解決方案
嘉賓及議程
嘉賓及議程持續更新中,最新議程以網站為準
詳情活動網站連結:https://www.bagevent.com/event/123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