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崔文
2005年,鄭州道路的地標德化街,迎來百歲生日。在鄭州二七廣場這片熱土上,始建於1905年的德化街,帶著歷史的輝煌、時代的印記,見證了鄭州這座城市的發展,以及鄭州商業的變遷。
百餘年來,風雨滄桑,但德化街始終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方來客,也成了眾多老市民關於鄭州最清晰的記憶。
位置優越
百餘年前德化街「開街」
德化街的建成,與「地利」有著緊密的聯繫。
據公開資料顯示,1901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後,火車帶來了南來北往的客人,商業逐漸在鐵路兩邊興起,商機逐漸出現。鑑於此,當時的河南巡撫奏請清政府,在鄭州開闢商埠。
1905年,德化街的前身建成。最初,街道以苑陵街為界,南名天中裡,北名惠人街,後因「惠」與「毀」諧音受商人忌諱,1916年,清末舉人劉幫驥與街上眾商家商議,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並沿用至今。
吃穿用品類齊全,逛德化街如「趕會、過節」
「那時德化街就是鄭州最時髦的地方,『天天趕會、天天過節』不為過。」如今近八旬的鄭州市民劉雲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們的不少日用品都是在德化街買的。一位「老鄭州」回憶:當時在德化街,吃,有老蔡記蒸餃、餛飩,還有葛記燜餅;劉胡蘭副食聯營商店,服務好、貨品全,成為當時鄭州標誌性老字號。
老字號精華眼鏡行,是鄭、汴、洛鐘錶店的元老之一,在現在的德化商業步行街上,就有一處修表匠的雕塑;三得利金行,以色赤量足聞名於外;三義長綢布莊的布料,有100多個花色品種;「三友牌」布鞋,也是鄭州老居民的驕傲,穿著舒服又美觀大方。「上世紀90年代前,鄭州市民想買奶瓶、童裝等婦女兒童用品,只有來婦女兒童用品大樓,其他地方買不到。」鄭州市婦女兒童用品大樓的業務經理肖紹芝說。
如今漫步在德化商業步行街上,地面餐飲、娛樂、服飾相互交織,地下「德化新街」不同主題街區、不同業態銜接穿插,成了市民、遊客來鄭州必打卡景點之一。今年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公布了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規劃情況。「目前正在組織德化街環境提升工程。」鄭州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規劃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屆時,「德化商業步行街」的概念將從平面向立體化轉變,一棟建築或許就是一處景點。
百年老街的商業傳奇
1905年,德化街前身惠人街建成。1916年,惠人街更名為德化街。
1987年起,德化街進行舊城改造,亞細亞商場等逐漸興起,圍繞著德化街,二七商戰硝煙瀰漫。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金博大、丹尼斯等大型綜合商場的出現,二七商戰的硝煙漸退,但也促使了鄭州商業多元化發展。
2000年8月,鄭州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同意將德化街建成商業步行街的批覆》,德化商業步行街建設立項,於2002年12月28日開街。
2005年,在德化街迎來百年之際,百年德化風情購物公園正式開業,這也是重振二七商圈的另一張名片。鄭州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這一公園當時也是鄭州第一條低密度街區布置、開放性的公園式購物街,包含了吃、喝、玩為一體的功能。
2014年,結合地鐵和人防,德化商業步行街地下開發了「德化新街」。2018年6月1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公布了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