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選擇修建長城,而不是直接攻打匈奴?這才是他高明之處

2020-12-14 讀文化博今

中華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國在科技、文學、古蹟等各個領域都領先於世界,2000多年前秦皇所建的萬裡長城就是整個世界的奇蹟,公元前221年,嬴政掃滅了6國而建立了秦帝國。那時匈奴一直是困擾中原政權的強大存在,所以嬴政為了抵禦外敵而特地修建了長城。

不過有人也提出了疑問:秦一口氣消滅了6國那麼強,為何不去直接打服匈奴,而要花巨資去修長城呢?其實早在戰國時燕、趙、魏等國就修建了部分長城來防止匈奴南下,不過到了嬴政時,匈奴依然頻繁侵擾中原。後來有個叫盧生的方士又提出了「亡秦者,胡也」這預言。

在這種情況下,秦皇就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行動。公元前215年,嬴政派出了蒙恬與30萬秦兵進攻匈奴。戰役一開打,秦軍瞬間秒敗匈奴,並直接佔據了河套地區,並把他們趕到了大漠。

不過隨後秦兵卻沒一鼓作氣,反而改掉30萬人去修長城。萬裡長城能被稱為奇蹟就是因為工程十分浩大。客觀來說,就算放到今天科技發達的條件下也要費很大的力量才能玩轉,何況在2000年多前的秦代呢?

就這樣,30萬人根本整不動這個工程,所以嬴政又添加了70萬勞動力去支援修長城。要知道,那會兒秦帝國的總人口也就在2000萬左右,這齣動的人數已非常恐怖了。可想而知秦的投入有多麼可觀。那麼秦為何要這麼做呢,直接消滅匈奴不行嗎?

這就與匈奴的特點有關了。我們知道,匈奴是個遊牧民族,他們的人都善於騎馬射箭,可說全民皆騎兵了。而秦軍卻以步兵為主,真要追趕匈奴似乎沒有啥優勢。而且培養騎兵成本很高,購買大量的戰馬是必要的前提。

古代1匹馬的價格就跟今天買輛車相類似,30萬人要全配戰馬的話,那成本真心不小。此外,深入大漠的話,後方物資也跟不上節奏,因此秦兵也不具備一口氣滅掉匈奴的條件。但修長城就不同了,這個偉大的工程實用性非常強。

萬裡長城就是個穩固的堡壘,而匈奴人雖是騎兵,但他們襲擊也不可能馬上攻破城堡。相反,秦兵可以險而守,更能以逸待勞。其實不光秦朝,後來的明代也憑長城阻擋了清兵的多次進攻。綜合來看,守住長城的話,秦兵進可攻,退回能守,所以這麼個工程真是個好要塞。古人的這個做法非常聰明。

秦始皇是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他創下了不少奇蹟,比如兵馬俑,長城等,都是享譽國內外的標誌性建築,另外,他也為我國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傳承,筆者今天推薦的這本《秦始皇》,其中就講述了一代帝王秦始皇和漢高祖劉邦的傳奇事跡,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原價98,現價僅78元,點擊上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建萬裡長城,意欲何為?僅僅為了抵禦匈奴?
    提到萬裡長城,這已經是世界上八大奇蹟之一了。綿延不絕,足足有12000多裡,站在高處向下眺望,蜿蜒盤旋,就像一條大蛇一樣保衛著中華大地。到現在為止,長城也吸引著很多的遊客絡繹不絕的前來。但在當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為什麼要去修建萬裡長城呢?
  • 秦始皇為何修建長城?傳言是方士的一句話,鑄就了驚世奇蹟
    不知多少百姓因此失去了生命,可是秦始皇的決心並未因此受到絲毫的動搖。雖然不修建長城就會讓匈奴入侵,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人遇害,可是秦始皇真的是因為這點,才會如此堅決嗎?然後秦始皇只是把這句話中的胡理解成了「胡人」,也就是那時候經常騷擾邊境的匈奴們。眼見長生不老藥已經是無望了,秦始皇就打算賭上自己剩下的生命,趁著自己還活著,徹底消滅匈奴,讓自己的國家延續百年。而建立長城,就是他採取的手段之一。
  • 萬裡長城並不是秦始皇修建的,秦始皇不過是順便把它們連在一起
    提起萬裡長城,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修建了萬裡長城,這是他眾多的功績之一,這件事所有人都認同。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秦始皇雖然有很多功績,被稱為千古一帝,但萬裡長城並不是他修建的。秦始皇只不過順便把萬裡長城順聯連在了一起,這些東西本來就在。
  • 當年秦始皇修築長城的原因,真的是為了抵禦匈奴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修築了萬裡長城,用來防止匈奴的前進,歷史上稱為秦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今天的岷縣)、東至遼東,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可是當年秦始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來修築長城,單單的一方面真的是用來抵禦匈奴的嗎?
  • 面對匈奴,秦始皇為何只修長城不反擊?多年後才明白他的一片苦心
    匈奴的實力遠不及秦兵,當時秦始皇為什麼不讓蒙恬繼續攻擊他們,而選擇修建長城呢?秦始皇剛完成六國統一時就已經經歷過數十年的戰爭,因此士兵們的身心都已經感覺到疲累,就這樣的情況下匈奴還一直在騷擾北方,讓百姓沒有辦法過上正常的生活,而且剛建立的秦朝沒有從之前的戰爭抽身出來,只好派蒙恬去把這些匈奴給驅趕走。
  • 最早修建長城的原來不是秦始皇,而是楚王?
    長城,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也是我國古代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一道人工天塹,為保護內地的先進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當說起長城,我們自然想到的第一個人物便是秦始皇,認為我國的長城最早就是由秦始皇修建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也是中國古建築的代表。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就開始修建長城,準確的來說是繼續修建,因為早在燕國,趙國就開始修建長城,秦始皇只是將他們修建的連接起來。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
  • 長城附近,漢軍士兵常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讓匈奴騎兵叫苦連天
    那麼,在一統中國之後,秦始皇為了守衛領土主權、防止外來者(北方的匈奴)入侵國土,就下令將從前朝代殘留的諸多段城牆人工修建、新鑄造起來,使它們與新建造的城牆牆體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一道穩固的城牆保護屏障,有力的阻擋著外來的侵略者。所以即使耗費巨大的物力人力,秦始皇也要將長城修好。
  • 一代帝王,為什麼要修建萬裡長城,是為防禦匈奴還是為別的什麼
    我們也知道,曾經秦始皇為了一個萬裡長城,遭到了無數人的謾罵和唾棄,而這個萬裡長城其實最早不是在秦朝修建的,在秦朝成立以前就燕趙處等七個國家並列存在,當然在他們當時都有著外敵所要防範,那就是匈奴,為此他們各個諸侯國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但是當時的長城可能並沒有像現在的長城這樣相連起來,也只有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他重新又在六國的基礎上把長城又修葺了一番
  • 長城不是秦始皇修建的嗎?《大秦賦》第28集蒙驁為何會提到長城
    《大秦賦》第28集中,山東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在分析六國行軍路線時,秦將蒙驁在分析聯軍進軍方向時,曾說道,「蒲阪以北有長城相隔」。看到這裡,恐怕有不少朋友產生疑問,長城不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才修建的嗎?怎麼這裡會出現長城呢?作為一部相對考究的電視劇,編劇自然不會在這裡翻船,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戰國長城和秦長城的區別說起。
  • 秦始皇修建長城之舉,於漢民族的命運而言,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
    一、秦始皇修長城的原因。 作為統一天下的一國之君,秦始皇應該清楚長城不同於宮殿,無法讓他直接居住從而達到享受的目的。既然如此,那他為何還要浪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修建長城呢?其實,秦始皇之所以這麼做,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的。畢竟他身為始皇帝,哪裡能整天想著享樂的事情呢! 至於原因,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用於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雖然單個遊牧民族的人想要硬翻的話,也是能夠越過長城攻入中原地區的。但若想整個以軍隊的形式入侵中原,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 康熙皇帝怒批秦始皇修建長城:不僅勞民傷財,還一無是處!
    早在西周時期,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而且,發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就發生在長城上。只不過秦朝之前所修建的長城都被稱為「先秦長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艱難。
  • 長城為何歷經千年風吹雨打而不倒?秦始皇用了一種普通材料,我們都...
    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盤踞在千峰百嶂之中,橫臥於黃土沙漠之間,連綿起伏,恢弘大氣。修築長城使用了大量青磚石塊,一磚一石都是農民用血肉之軀築上去的。如此雄偉壯觀的工程動用了大量老百姓和錢財,使百姓不堪重負。秦始皇為何如此費時費力地建造長城?僅僅用普通的土石,沒有現代科技,為何能經歷近千年的戰火硝煙而不倒呢?
  • 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有什麼用?和美墨的邊境牆作用差不多
    秦始皇是為了抵禦匈奴人入侵而修建萬裡長城的嗎?絕對不是。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是了方便古代版的城鄉二元制管理。這個問題,如果秦始皇看到了,估計會很生氣,這是看不起秦始皇呀!區區匈奴就能干涉祖龍的政治行為,左右祖龍打造鐵桶江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不先北伐威脅最大的匈奴,而是南徵嶺南百越?
    而北方的匈奴,早在戰國七雄在中原混戰的時候,就經常向南侵擾北方地區,到秦始皇統一中原之時,匈奴已經跨過黃河,佔領秦國河套以南大片土地,還直逼泰國腹地,直接威脅秦朝都城鹹陽的安全。按理說,秦始皇要坐穩江山一統天下,必須先要北伐匈奴,將這個最大最現實的心腹之患根除之後,方可放心大膽地施展手腳才是,為何卻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南徵攻打毫無覬覦之心的百越呢?
  • 長城附近,漢軍士兵常在城牆周圍鋪一層細沙,讓匈奴騎兵叫苦連天
    那麼,在一統中國之後,秦始皇為了守衛領土主權、防止外來者(北方的匈奴)入侵國土,就下令將從前朝代殘留的諸多段城牆人工修建、新鑄造起來,使它們與新建造的城牆牆體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一道穩固的城牆保護屏障,有力的阻擋著外來的侵略者。所以即使耗費巨大的物力人力,秦始皇也要將長城修好。
  • 西漢一直對匈奴和親,為什麼漢武帝一定要攻打匈奴?
    要不是因為匈奴對漢朝存在巨大的威脅,漢武帝也不會花費畢生精力去攻打匈奴。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匈奴與中原民族的矛盾,並不是從漢武帝時候開始的,這個事情還要西周開始說起。匈奴與中原王朝的矛盾。面對逐漸強大的匈奴的不斷騷擾,趙國的李牧將軍率軍攻擊匈奴,大敗匈奴十萬騎兵,匈奴自此十多年都不敢進犯中原。秦朝建立之後,面對匈奴的不斷進犯,蒙恬受命攻打匈奴,匈奴被迫後退七百餘裡。蒙恬奉秦始皇命防守匈奴並修建長城,致使匈奴失去大片肥美的草原,十多年都不敢南下牧馬。
  • 30萬秦軍大勝,秦始皇為何下令原地修長城?也不打匈奴了
    公元前215年在內蒙河套地區,蒙恬大將軍率領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殊死搏鬥,最終秦軍獲得了勝利,讓野心十足的匈奴們不敢再戰,灰溜溜的逃回了大漠,可秦始皇卻沒有下令繼續攻打他們,30萬秦軍原地待命轉攻為守,竟然就地取材修建起了長城,這秦始皇是怎麼想的呢?
  • 漢武帝劉徹當了54年皇帝,為何堅持攻打匈奴44年?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劉徹當了54年皇帝,為何堅持攻打匈奴44年?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劉徹作為西漢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間不僅做出了很多的政治成就,而且在軍事戰略上也有很大貢獻,他還是一名詩人。他在位的54年,對歷史的影響很深遠。
  • 為何長城不會倒塌?秦始皇用了這兩個方法,如今都被人們遺忘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的事兒。說起秦始皇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萬裡長城,的確修建萬裡長城已經成為秦始皇的一個標籤,而且還背上了一個暴秦的罵名,不過當時修好長城後確實讓後代受益無窮,抵禦住了匈奴的騷擾,並且將狼煙這個東西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長城標誌著古代戰爭有了信息化的雛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長城的修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