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6日報導,這是一個座在痛苦與鮮血中鑄就的城市,孤度,汙染嚴重且寒冷至極。這是一座充滿財富的城市,擁有儲量最大的鎳、 銅和鈀,同時地下礦產也非常豐富。這裡是地處北極圈內250英裡的諾裡爾斯克。
古拉格集中營的囚犯在1935年開始開拓在西伯利亞定居地,在之後20年中,50萬人參與了建設,數千人喪命其中。
而今天,諾裡爾斯克仍然是地球極地最北端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極端的城市,全年平均溫度零下10攝氏度,終年處在漫漫寒冬中,最低溫可達零下55攝氏度。生活在這裡的170,000 居民還需要忍受每年長達兩個月的極夜,以及8至9個月的持續降雪。
俄羅斯攝影師Elena Chernyshova在這裡度過幾周時間完成自己的項目——《Days of Night/Nights of Day》,她的作品中展現的日光浴、野餐等看起來都是極其正常的生活狀態。因為這些是在室內體育館或是購物中心拍攝的。孩子們總是被迫長達數月呆在室內,因而,城市中有許多大型建築,讓孩子們即使在最寒冷的時節,也可以在室內進行自行車、跑步等一系列室外活動。春寒期間,每天有15至20輛公共汽車投入使用,一輛如果壞了,乘客們可以很快疏散到另一輛上。每輛車一天循環三趟。
諾裡爾斯克最初的建立是由於20世紀初,在普託拉納山腳下,發現了形成於2.5億千年的礦產資源,且儲量豐富。1935年,蘇聯開始再次構建冶金廠,提取礦採物料。1991 年蘇聯解體,卻成就了諾裡爾斯克這座礦業城市,其創造的生產總值佔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2%。
遺憾的是,礦工們的工作條件仍然很糟糕,作為補償,他們擁有每年90天的長假,並且在45歲即可退休。
諾裡爾斯克是全球第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每年有超過 200 萬噸的氣體 (主要是硫氧化、氮氧化物、 碳和酚類物質) 排入大氣。這裡居民的預計壽命相比與俄羅斯其他地區少10年,患癌風險是其他地區的2倍,呼吸道疾病更是極其普遍。
研究表明,在死亡人數中,37%的兒童和21.6%的成人都是由於空氣品質太差導致的。此外極晝極夜的循環也對人體造成極大影響,人們需要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長期的黑暗使得人體褪黑激素釋放減少,影響人體器官功能,繼而導致睡眠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種種問題。此外,褪黑激素的缺乏還會導致身體過早衰老,甚至促發癌症。(實習編譯:侯陽晨子 審稿人:李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