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期的默默無聞到被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揣在兜裡,小米公司三代手機產品的熱賣讓不少國內數碼設備設計生產製造廠商陷入了思考。有人看到的是發燒的配置,有人看到的是低廉的價格,還有的人看到的是期貨與社交網絡並存的推廣方式,當然像老羅這樣的真正的明白人看到的是小米產品難以被複製的定製版MIUI系統。
羅胖子之所以先做錘子系統不做智慧型手機,是因為他知道只要把市面上銷量好的手機買過來,卸下螺絲釘然後再打開後蓋一切就全都有了,雖然他本人也層在微博上發文自嘲「沒想到上遊的水這麼深」,但上遊資源吃緊這件事兒也不是只有錘子一家會遇到。對此,筆者也很認同老羅先從作業系統開始的起步方案,整個系統的UI、交互、邏輯、內容等搭配組合很難被複製且不被輿論影響。
其實放在平板電腦這條線,堆處理器的核心數、無底線的打價格戰、沒節操的玩社交等推廣手段早已是國產廠商眼中的隔夜飯,雖然已經不香但沒招兒的時候起碼也能用來充充飢。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家電、智能穿戴設備、甚至是智能汽車的興起搶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風頭,不再好玩的傳統智能終端(國產平板就從來沒好玩兒過)好像也失去了對消費者的萬有引力。
怎樣才能找回原來的吸引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把產品的「份量」搞大貌似是個符合萬有引力定律的做法,然而又該怎樣去為產品增添份量?別跟我說換更厚的金屬外殼把機身重量搞上去什麼的,要真是那樣我也不會在份量兩個字上面加兩個雙引號。目前,從整個行業的形式來看,就像蘋果公司所堅持的那樣,設備製造廠商需要一套作業系統去適配產品的硬體,做到軟硬體的深度結合。
谷歌的系統養活了一批終端設備製造廠商(Android 4.4僅佔1.4%)
想想看,包括三星、HTC、索尼、LG、華碩、諾基亞(Lumia Black等定製內容)在內的知名智能終端製造商,都會有一套在原生Android 系統上定製的作業系統,其中三星和諾基亞目前或者是曾經也都有過自主研發基於Linux內個系統的經歷。可見能夠擁有一套帶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統是幾乎所有巨頭企業的夢想,同時也是難以被競爭對手輕易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測試機型 臺電 A10h 四核 (可升級至Android 4.4.2版固件)
那麼對於底蘊不夠深厚的年輕國產品牌來說,如果能夠跟著國際巨頭的節奏往前走,在筆者看來就已經是很先進的行為了。特別是非巨頭型企業想搞自主系統的研發,這臉再怎麼打一時半會兒也充不了胖子(小米是個例外),所以按步就班地、一點點地去積累是個好方法。在華南品牌中、五元素、品鉑是名不見經傳的在系統定製方面有下一些功夫的廠商。
臺電 A10h 四核的TUI待機界面
Android系統版本為 4.4.2 固件版本號為V6.04
今天要說的這款臺電A10h,集成了谷歌最新的Android 4.4系統以及首次露面的臺電 TUI交互界面於一身,產品本身的硬體系統並不算新。由於對比三星的TouchWiz UX,或者是HTC的Sense UI來說這套系統定製的內容還不夠深入,所以筆者在下面就把Android 4.4系統和TUI交互界面的更新內容放到一塊兒來做介紹了。
■外觀上的變化 透明與扁平化共存
因為美國本土收到颶風侵襲的原因,沒有召開發布會的谷歌在九月初放出了新系統與新設備的升級內容,其中Android系統的版本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小數點後一位的升級,從兩個月之前的Android 4.3升級到了最新的Android 4.4。具體說到新系統的變化,可能系統UI樣式和結構上的小幅調整讓一部分只對UI變化比較敏感的用戶得到了些許的滿足,但值得關注的其實是系統底層發生的一些不能被忽略的改變。
先說最為直觀的UI變化部分吧,畢竟除去Android 4.4系統本身之外,臺電自己的TUI也在原生系統之上做了部分美化工作。那麼至於疊加後的Android系統到底是被美化了還是被醜化了,筆者暫時先不表達自己的態度,上圖。
Android 4.4 的原生鎖屏界面
多次點擊版本號彈出彩蛋變成了一個字母「K」
鎖屏界面的細字體數字時鐘、待機界面扁平化的應用圖標與鮮亮的高對比度配色,剛一打開這款臺電 A10h 四核筆者就聞到了一股弄弄的蘋果味兒,與原生Android系統的冷色調UI相比,這種明亮的小清新樣式顯然更容易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Android 4.4系統的狀態欄做了透明處理
圖標被拍扁是Android 4.4系統UI的變化之一,但與臺電的TUI疊加過後,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類似於蘋果iOS 7系統內置圖標的樣式。由漸變色組成的圖標背景,上面點綴著簡單的圖形或線條,或許之前對於這種風格的圖標會有排斥,但在漸漸習慣了蘋果的新系統後,多數人也這對這種風格有了好感。
整個待機界面看著清爽了很多
另一個很容易察覺到的改變是系統狀態欄與導航欄界面的變化,就像iOS 7種引入了毛玻璃特效,谷歌也在將更多的透明元素引入新版的Android系統。透明的元素多了系統UI的層次也就少了,這種改變會在屏幕進行合成的時候提升效率,操作流暢度也會同比上升,這也就應對了Android系統另外一項升級內容,對低配置機型有著更好的適配(Android 4.4支持512MB RAM的產品)。
右側下拉出來的快速控制面板中的開關項目有所變化
從狀態欄右側下拉出來快速控制面板,這裡面的開關項目以及開關的圖標樣式也有所改變,多出來了截屏與音量調節的控制開關,與黑色透明背景行程高對比度的白色配色,也讓這些內容變得更突出更顯現。進入到設置菜單和一些系統自帶應用,TUI的設計風格沒有同步帶到這些場景中來,一切都還是Android 4.4原生系統的樣式。可見,剛剛在定製系統上起步的臺電步幅邁的並不是不大。
■顯示操控改善 麗色驅動升級3.0版
採用Android系統的智能終端產品總是被使用者們抱怨「高配低能」,一方面是設計製造廠商馬不停地追求高性能的處理器、高解析度的顯示屏,不停地在硬體配置之方面拔高著整個Android陣營的逼格,而另一方面作為帶領整個移動終端設備市場向前的谷歌,在Android系統的開發與推廣上卻又沒有做足功課。
■優化觸控響應
Android 4.1系統推出將系統框架渲染的圖像和動畫做垂直同步處理,加速系統動畫效果的黃油計劃,Android 4.4系統降低了應用對內存的消耗,同時在應用編碼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引入對GPU硬體加速的支持。不得不說在這一代Android 4.X的系統中,谷歌著重處理了有關作業系統流暢性的一些問題,但谷歌設備的碎片化現象依然是新系統普及的瓶頸。
按官方說法新系統帶來的整體性能提升大約為30%以上(對比Android 4.3)
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硬體規格,像蘋果做更新系統時那樣做統一的推送,對於這些琳琅滿目的安卓設備來說是不現實的,特別是這些加載了自主UI交互界面的產品,廠商必須在谷歌官方系統推出後做適配修改。那麼筆者手裡這款產品亦是如此,臺電的TUI在12月底完成適配工作,年初開始做推送,相比國際品牌來說這樣的推進速度已經可以用快來形容了。
臺電 A10h 四核 滑動操作GIF動圖展示(文件大小25MB)
來說說具體的體驗吧,A10h是一款採用全志A31四核處理器的平板,同時採用Retina級視網膜屏幕的配置在國內市場中也能算得上是高配了。由於之前這款機器的評測並不是筆者本人弄的,所以我也只能說說現在的感受(刷的最新版的固件)。如果不考慮被TUI完全迭代的待機主界面,整個系統的操作流暢度,以及應用裡的操控流暢度都很令人滿意。
Android 4.4系統確實在操作流暢度方面有做優化,體驗所有提升,但在被TUI迭代的待機主界面執行滑動操作時的卡頓感有些明顯,我們暫時只能認為這是官方更換了啟動器後造成的適配不良現象,畢竟臺電方面也在不停地更新著新版的基於Android 4.4的固件。
■麗色效果加強
由於搭載了全志的A31處理器,所以臺電 A10h 四核這款機器也就內置了對應這款晶片的麗色顯示系統,應用這項技術後的產品可以獲取更清晰的圖像顯示以及更豔麗的色彩。對應Android 4.4的升級,全志也將麗色顯示系統的驅動更新到了3.0的版本,效果是否有提升?我們接著上圖。
全志晶片麗色系統的驅動升級到了3.0版本
使用屏幕截圖功能無法展示麗色系統開關與否的顯示效果,所以我們還是使用相機直接拍攝屏幕的做法來展現這個差別,好在全志提供了一個用於對比的演示模式,開啟後屏幕左側為麗色模式下的顯示效果,右側為未經調整的畫面。麗色系統主要是調整照片或者視頻圖像的飽和度與對比度,增加畫面的亮度與清晰度,肉眼觀察的話提升還是較為明顯的。
屏攝顯示效果對比(右側為開啟麗色後的圖片)
屏攝顯示效果對比(右側為開啟麗色後的圖片)
屏攝顯示效果對比(右側為開啟麗色後的圖片)
■跑分變化不大 系統還待優化調整
接著說吃硬體的問題,蘋果已經在64位ARM處理晶片領域裡開了一個頭,其它的廠商也便不在藏著掖著,反應到現實之中的情況便是,在今年的CES 2014大展Android陣營中基於ARM架構的晶片設計製造廠紛紛拿出了自家基於ARM Cortex-A53、A57架構的64位處理晶片,然而由於沒有64位作業系統的支持,廠商對外展示的也只能是產品的PPT性能。
安兔兔系統評測 X版的得分 12340
臺電 A10h 四核是採用一款四核 Cortex-A7架構的32位處理器產品
那麼按照以往的習慣,支持64位處理晶片的Android 5.0系統很有可能要到今年5月份的Google I/O 2014大會上才能亮相,到時候採用Android系統的設備也會迎來一個大幅度的性能提升。然而64位處理器因為64位指令以及數據緩存所帶來的提升還需要有大容量內存的支持,在Android 4.4版系統中谷歌也做了鋪墊性質的改進。
Android 4.4 通過加強對RAM的控制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圖片來自谷歌)
谷歌加入了Dalvik JIT虛擬機代碼緩存,內核級的重複分頁壓縮、交換區轉移到zRAM提高讀取性能,以及一些其它的優化項目來控制內存的使用。這些新的設置項給予了OEM廠商更多的自由,包括自主調解內存不足的警告閥值,設置GPU晶片的顯存容量,控制內存的回收機制等。
在新版的Android系統中,應用Java代碼造成的內存堆數據被減少,儘可能在大程序運行時還能保證足夠的RAM剩餘,另外諸如改變網絡連接項目的小操作,系統發射的指令只被作用於控制該項目的小團體,避免了大量內存的使用。所以在諸多這類調整項目的作用下,即便是只有512MB RAM的設備也能在Android 4.4系統下流暢運行。
■一些其它的跑分成績
這臺臺電 A10h(目前手裡只有這麼一臺Android 4.4的設備)在獲得新版系統的升級後,處理性能方面會有哪些變化?我們依舊藉助跑分軟體的測試成績來感受一下。其實下面的跑分測試項目並不多,這個主要也是跟固件目前的優化有關,有一些應用出現了崩潰或者是不兼容的情況。
3DMark for Anadroid 普通模得分 4706
Geekbench 3 多核模式得分 938
SunSpider 1.0.2 測試成績 1656.7ms
■H.265解碼雖好 但資源尚且不足
谷歌一直在推行自家的VP9高清視頻標準(谷歌 I/O 2013大會上公布),比如谷歌旗下全球知名的視頻網站YouTube已經出現了由VP9格式編碼的解析度達到4K級別的在線視頻資源。然而與系統端趨之如騖的做法有所不同的是,基於ARM架構的晶片製造廠商似乎對谷歌推行的這個標準都缺少熱情,反而從H.264過渡而來的H.265(HEVC 高效視頻編碼)標準要更受歡迎。
迅雷看看加入了H.265首發體驗頻道(目前大約有20部電視劇、電影)
迅雷的做法是保持解析度碼率不變體積稍漲的情況下提升畫面質量
實際上,兩種編碼標準在畫面感官效果與文件壓縮比例上的差別並不大,業內也沒有二者中某一方絕對佔優的言論出現。所以只能說誰的支持率更高,也就意味著哪種標準的易用性要更好。國內的在線視頻服務商中,迅雷看看已經開設了1080P級的H.265高清視頻體驗區,畫質與H.264編碼的視頻幾乎沒有差別,但對於帶寬的要求降低了約一半。
迅雷看看上提供的兩種編碼方式的對比視頻(銳利度提升明顯)
迅雷看看上提供的兩種編碼方式的對比視頻(這五官都木有了)
針對新的編碼方式,全志發布了針對A31四核晶片的SDK 4.4版固件,在Android 4.4系統下實現了對H.265編碼格式視頻的軟解碼,另外像VPlayer等知名的老牌視頻播放軟體也加入了對H.265和VP9兩種編碼格式視頻的支持。為了進行相關的測試,筆者使用藍光原盤中的TS無損格式視頻和專用的編碼軟體壓制了一段H.265和H.264編碼的視頻,把它們同時放在這款機器上,看看效果如何。
主流播放軟體基本都對H.265和VP9兩種編碼格式進行了支持
換播放器改後綴都無法實現H.265編碼視頻播放(也就是說暫時沒用)
總結:
谷歌在官方的開發者平臺公布了諸多關於Android 4.4系統升級的內容,不過包括更低的傳感器功耗、展現形式更好的文件管理系統、更華麗的UI交互操作動畫以及對ART(Android Runtime)運行環境的引入等方面的改進都沒有體現在我手裡的這款平板身上,所以筆者也就挑選了前面幾個用戶平時可能會使用的比較頻繁的點做了介紹。
總體來說,基於Android 4.4系統的TUI並不完美,可能還處於類似Beta版的測試階段,特別是待機主界面操作的流暢性問題需要馬上解決。對於其它方面,Android系統變得越來越好看了,UI界面的層次也變少了,對於H.265格式軟解碼的支持也算是一個解決原有壓縮格式視頻佔用空間較大問的辦法,至於其它關於續航等方面提升的測試,筆者會陸續進行下去,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