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撫仙湖,一直以來都是都生活在昆明的市區人群理想的暑假去處,距離城區40多分鐘的車程。在大理高鐵通車前,是最佳的避暑出行好去處。撫仙湖的環境一直保護得很好,水質很清。
最好的下水時間是7,8月份,那時候天氣炎熱,水溫不會太涼,下水遊泳,嬉戲都適合。我們的出行計劃基本是周六中午出行,周日下午回來,在那邊過個周末。
沙灘
踩著鬆軟的海沙,吹吹風,挺有一番風味的。不過記住,一定要擦防曬霜,不然真的會被曬的脫皮的,高原的紫外線異常的強烈,就算是在水裡也不能躲過。大人在沙灘,一般都有沙灘足球,排球之類的活動,比較瘋狂一點的當然是埋沙人,一人躺在地上,一群人用海沙把他埋起來。沙灘一直都是小朋友的最愛,玩沙子的小桶及工具絕對是標配,他們總有自己的想法,能不停的在玩,並且能玩的不亦樂乎。
細細的海沙,並不是澄江自己形成的,而是人工造的。原來的水邊,都是小的,尖的的石頭,沒有穿鞋子是絕對不敢走的,不小心就把腳割傷了。這樣的細海沙,改變了原住民對大海的認知,內陸人總喜歡把湖換做海,也許是對大海的期許,也許是遷移人口對故鄉的追思。
美食
到了澄江一定會吃銅鍋魚和洋芋(土豆)燜飯,早些年銅鍋煮魚絕對是標配,澄江的手打銅鍋一直也是很有名氣的,不少人來這裡玩的,走的時候都會帶一個回去自用。不過後來,逐漸流行石鍋魚,用蒸汽煮魚了。兩者不同的風格,卻有不同的滋味,沒有孰好孰壞之分,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喜愛。
玩了一下午,大家都很疲憊和飢餓了,圍坐在桌上旁聊天,已沒多大精神了,每個人早早就都把眼睛盯到了鍋上,等待著服務員來把鍋蓋揭開。迫不及待的先喝幾碗鮮美的魚湯,是必備之舉,新鮮的魚煮湯,不需要太多的作料,來一碗雲南特色的蘸水是必須的,如此就夠了。先吃上些魚肉,才會開始吃米飯,今天的主角是魚,飯變成了陪襯。
銅鍋洋芋燜飯也是當地的一種特色美食,其實洋芋燜飯,在雲南這邊是很常見的,好像貴州也有。這裡的洋芋燜飯,是絕對的燜出來的,而不像市區裡,是渣了洋芋,然後用熟米飯拌出來了,兩者可是有者天壤之別的,拌的肯定沒有燜的有原汁原味的感覺,畢竟少了工序,自然也就不能把肉菜的香氣融到米飯裡。米飯裡有洋芋、有火腿、還有新鮮豌豆、有的還有胡蘿蔔丁,本身也算得上是菜飯一體了,再就著美味魚肉,已是很滿足了。
海風
晚飯後,已經傍晚了,白天的熱浪已經退卻,漫步在江邊,吹吹海風,悠然自得,平日裡的煩惱憂愁,都已煙消雲散,也許這就是長期居住在城裡的人的生活方式吧。繁忙之後,尋求悠閒,真閒了,又放不下生活瑣事,也許永遠有操不完的心,而只有在此刻,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在一起,就算不說話,也能異常的放鬆,什麼都不用去想,就這樣享受著周圍的一切,身心都獲得了釋放,也許這就是海風的魔力吧。
日出
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早起看日出,是很多人的安排,對於我來說,大部分時候都趕不上看日出,放鬆的一覺睡得太沉了,醒來的時候早已錯過了日出之景。但曾經見過的日出場景,卻是一直也沒有忘卻,紅彤彤的太陽升起的時候,並不是那麼耀眼,總是先從水的東面,一點點的冒出頭來,早晨的水邊還是比較涼涼的,當太陽升起,身體逐漸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時候,觀看日出也算做是結束了。
接下來的日程安排,要麼集體去湖心島,要麼就是自行去逛街,如果是逛街的話,肯定會帶一些本地產的藕粉回去,自己喝或者送朋友,也算作是一個不錯的伴手禮。差不多的時候就返程了,不用等到下午,那就不用在高溫下和天氣較勁,也不用和擁擠的回程車輛一起堵塞,省卻諸多的麻煩。早點回城,也可早點休息,短暫的休息後,即將迎來繁忙的一周,也許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