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保命指南——卷福夢回的那個倫敦,有著怎樣的...

2020-12-16 果殼網

《神探夏洛克》特別版登陸大銀幕,這次的背景設定在了卷福的腦內——啊,更準確地說,應該在19世紀90年代、維多利亞末期的倫敦。在那個濃霧、馬車、獵鹿帽和「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倫敦,福爾摩斯用他超乎尋常的智慧和邏輯,解決令人棘手的案件。

維多利亞時期的插畫家Sidney Paget所繪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小說插畫。在那個時代,現實中的警察和偵探到底是怎樣工作的呢?圖片來源:Wikimedia

要知道,那是一個沒有法醫、沒有面部和指紋識別、也沒有CCTV監控的年代,所以正義而智慧的偵探(和他經驗豐富的基……不,拍檔)的故事才如此令人著迷。不過,在傳說中的維多利亞時代,真正的罪與罰是什麼樣的?

「1842年刑偵部門剛建立的時候才只有8個人。」 傑姬•凱利(Jackie Keily)告訴我。凱利是倫敦博物館的特展策展人,她和她的同事策劃並舉辦了新特展「犯罪博物館揭秘」,用第一手的歷史物件還原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犯罪、偵探和警察。

「犯罪博物館」不是比喻,真的有這麼一個館,不過它的真身隱藏在倫敦警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格蘭場裡面1。此館本是倫敦警方不傳之秘,專業培訓警察和警局相關員工,不對公眾開放;但這次倫敦博物館和警方合作,將犯罪博物館內部約600件展品向公眾展出——從罪犯的貼身物品、兇器,到警察所用的破案工具,甚至執行死刑的「死神套裝」等等——你可以身臨其境地觀看這些藏品,和它們背後的故事。嘿,這些可都是真傢伙。

那都是些怎樣的故事呢?作為果殼網倫敦特派員(之一),我有幸採訪到了策展人傑姬•凱利,還有她的同事,倫敦博物館歷史藏品主任阿歷克斯•魏納(Alex Werner)。

維多利亞時代真的很危險麼?

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貴為世界帝國的中心,稠密的人口,洶湧的人流,自然是滋生犯罪的溫床,這一點當然也反映在無數小說和戲劇中。「倫敦城市人口增長很快,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從絕對數量上,犯罪變多了。」但魏納說,「實際上,隨著倫敦警局的建立,情況在好轉。」 在警局建立以前,「主要靠的是社區守夜人巡邏,而他們是很容易收買的,腐敗情況非常嚴重。」

在那時候,偷盜搶劫是最讓人惱火的犯罪,竊人財物的小偷在街上並不少見。入室盜竊的案件也時有發生,在中產階級和有錢人們夏天外出度假的時節更是高發,被稱為「竊賊季」(Burglary Season)。

策展人凱利介紹了她印象最深的藏品——一個竊賊「寶箱」,屬於著名大盜查爾斯•皮斯(Charles Peace)。此人本職是音樂家,但一到了晚上就帶著他一整套的作案工具出入高檔居民區;作案的時候,他會在門上安一個小的楔形機關,有人推門時會發出聲響,讓他有時間逃跑。直到1878年他被人現場捉住現行,才終於落網,還順手打傷了一個警察。最後,他好幾個劣跡斑斑的假身份被他的女伴揭發,數罪併罰,被判處絞刑。


大盜查爾斯•皮斯作案用的摺疊梯子、機關和撬子。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這些實物都在展覽中可以看到。鑰匙、鐵鍬、小鑿、螺絲錐,還有一把可以摺疊的木梯子,和一盞超小的煤油燈。「他竟然可以用一套如此日常的工具犯罪。」凱利感嘆道,「平日裡即使有人看到他的工具,也不會懷疑他真的是要去盜誰的房子。」

維多利亞時期也有不少經濟犯罪。在那時,賭博並不違法,而賭博作弊、詐騙等手段層出不窮。展覽裡有一個輪盤賭用的輪盤,被做了手腳,讓莊家可以一直神不知鬼不覺地贏錢。偽幣製造也時有發生,最常見的就是用融了真幣再摻假的材料壓成劣幣,若非專家很難判明真偽。

 

維多利亞時期的鑄假幣工具。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謀殺:在街頭,也在報紙和八卦裡

至於夏洛克們最經常應對的謀殺案,在那時也時有發生。在那時候,得到槍非常容易,只是需要花點錢就可以買。

「那時候還會有很殘忍的虐殺,把人打到斷氣。在倫敦的一些地方有黑幫交火、鬥毆的情況。」阿歷克斯介紹道。「還有下毒,那時候想買到毒藥比現在容易多了。」傑姬補充說。

即使沒有槍,操起一把小刀也能致對方於死地。湯瑪斯•法爾克勞-巴羅(Thomas Fairclough-Barrow),用家裡的一把小刀刺死了自己的伴侶——也是他的繼女艾米麗•巴羅(Emily Barrow),這把小刀和一系列袖珍折刀、指節套等等日常用具一起展示成為「常用兇器」,似乎能看到背後的一群冤魂。


五花八門的兇器。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但是對於大眾來說,謀殺、偵探和法庭,與其說是身邊切身的威脅,不如說是上演在真實世界的戲劇。從報紙上閱讀各類案件細節、破案軼聞和兇殺八卦,是維多利亞時期倫敦人民的日常。華生寫下的故事夾雜其中,倒也相得益彰。

比如大名鼎鼎的「開膛手傑克」,這個在1888和1891年間殘忍殺害了11位女性的連環殺人犯,在當時引起了全城轟動,各大報紙爭相添油加醋,描述一個比一個血腥誇張。展覽展出了當時的報紙,還有「開膛手傑克」用紅墨水寫的、寄給中央新聞局的「挑戰書」,警局下令全城刊載以讓民眾識別字跡,還在罪案附近街區挨家挨戶搜查,但最後卻只能留為一樁懸案。

「那時候商業化媒體開始快速發展,所有媒體都把謀殺寫得十分露骨,來吸引讀者,提升銷量——他們知道讀者最喜歡什麼。」阿歷克斯說,「倫敦有一些地方確實比較危險,比如東區。但是謀殺也並沒有那麼多,只是因為媒體會爭相報導,所以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很大一部分謀殺,其實是家庭內部的紛爭,面向公眾的犯罪相對比較少。」

除了寫各類犯罪新聞,各大媒體和報紙還會聘請一些畫師,讓他們親臨審判現場畫法庭素描,特別是各類犯罪嫌疑人,或者知名的原告被告。在那個幾乎沒有照片的年代,人們靠這個閱讀世間百態。另外,去監獄現場圍觀絞刑執行也是當時流行的娛樂活動,一到執行日,倫敦塔附近可謂是人山人海——這種公眾狂歡,一直到1868年才劃上句號。

刑偵:沒有法醫,怎麼破案?

1829年,倫敦建立了現代警察系統;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和丈夫阿爾伯特在外出的時候,險些被一名18歲少年愛德華•奧克斯福(Edward Oxford)用手槍刺殺(這把槍也在展覽中展出)。此事一出,要求搜查並處決兇手的民意高漲。1842年警局建立了第一支由8個人組成的探案隊伍。後來,隊伍慢慢擴編,1878年建立了刑事調查局(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但是依舊沒辦法對付倫敦爆炸式增加的人口。

那時的警探辦案能力其實是頗受質疑的。記得《神探夏洛克》裡卷福對雷斯垂德說的「蘇格蘭場水平又達新低」麼?柯南道爾筆下的蘇格蘭場是福爾摩斯嘲笑的對象,歷史上的蘇格蘭場也的確常常成為眾矢之的。開膛手傑克一案尤其吸引輿論——「為什麼偵探和警察都抓不住兇手」? 

「要知道,維多利亞末期的倫敦有500萬人,卻只有區區一百來個警探。」凱利說。

1900年左右的犯罪博物館,主要用途是教育警官。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更重要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警察和偵探,還沒開始使用現代的調查手段斷案。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藏品,在凱利看來有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1880年的小盒子,裡面是一個被謀殺的女性的衣物和毛髮,這些都是在犯罪現場收集的,說明當時已經有了這個意識。但是,沒有技術手段,當時的刑偵人員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1880年倫敦Harley Street謀殺案,作案現場收集的物證。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直到1905年,才有了第一樁將指紋作為破案證據的案子。阿爾弗雷德和阿爾伯特•斯特拉頓兄弟(Alfred and Albert Stratton)殺害了包工頭法羅夫婦(Thomas and Ann Farrow),而他們的指紋留在了裝他們工錢的金屬盒子上,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盒子,連同從兩兄弟床底下搜出來的頭套,也作為展品在博物館展出。

「在這一點上要承認,法國是走在前面的,包括指紋識別技術也是從法國傳進來的。」凱利補充道。

貝爾納德•斯皮爾斯布裡爵士(Sir Bernard Spilsbury)是法醫領域的開拓性人物,他常常拎著一個「謀殺包」(murder bag)出入現場,裡面是各類用於證據收集的工具。也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之後,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法醫參與破案,人們才發現,保護現場、收集證據是多麼重要。

斯皮爾斯布裡爵士用於收集證據的」謀殺包「。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維多利亞時期的真實偵探是什麼樣的?

由於缺乏現代刑偵手段,當時的偵探很多都會從犯罪的動機入手,推斷兇手意圖,然後進行挨家挨戶的搜查、探訪。

「好的偵探,必須要掌握著大量的信息,腦內有個倫敦犯罪信息庫,甚至能夠記住所有人的名字,還有極強的面部識別能力,看到一個人就能想起這個人有什麼前科。而在犯罪發生的時候,要能把一個案件憑過去的經驗『展開』。」魏納介紹道,「相比起來,夏洛克的方式——在現場收集證據再推理,反而更偏『現代』了。」

當時也有一些著名警探,比如理察•塔納(Richard Tanner),追查一個在火車上搶劫並謀殺他人的德國嫌犯追到了海外(這也是大英歷史上第一起列車上的謀殺案)。「他搶先嫌犯一步到達紐約,守在港口準備來個甕中捉鱉。當時的媒體也密切追蹤著這個故事,嫌犯一下船,就被警察和各路媒體和圍觀群眾包圍了。如此戲劇化的場景,令這個警探一時聞名。」凱利說。

但總的來說,比起小說裡的名偵探,現實中卻很少有偵探能夠將名字流傳下來,像夏洛克這樣與警方密切合作的私家偵探,與現實更是差距甚遠2。「當時的確存在私家偵探社,但私家偵探常常都是受私人所託,解決一些個人問題——比如調查婚外情、追債之類,拿錢辦事,與公案少有交集。」魏納說。許多私家偵探有在警局工作的經驗,私家偵探也會調查謀殺,但主要關注的是私人恩怨。

當時,警方和私探們的關係並不是特別融洽,特別是在私家偵探和官方警探工作相交的部分,甚至有點互相妨礙。官方警探不太看得上私家偵探,覺得他們拿錢辦事,「不夠正直」。實際上官方的警探收入是比較少的,到了維多利亞後期,政府不得不給他們漲工資,以遏制官方警探走向「腐化」。

「人們對夏洛克•福爾摩斯這樣,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神秘案件的小說中的私家偵探抱有幻想。」魏納說,「各種偵探小說當中,私家偵探們一會兒出國追逃犯,一會兒又捲入黑幫爭鬥,幫助警察破案等等描寫,實際上是有誇大的。人們總覺得有一個黑暗的、地下的力量潛伏著,然後有夏洛克這樣的偵探和黑暗勢力做鬥爭。這也是為什麼偵探小說在那時候如此受追捧。」

傑姬笑道:「這麼想著也很令人安心不是麼?總有人在保護自己,聲張正義,讓邪惡受到制裁。」

犯罪:經久不變的主題

雖然犯罪和刑偵在過去一百多年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很多主題依然一如往常——比如恐怖主義。19世紀80年代,愛爾蘭民族主義極端分子在倫敦興風作浪。1884年,他們預謀在倫敦實施襲擊,自製的炸彈裡面裝滿了石頭和金屬碎片。這些東西,和上世紀70年代愛爾蘭共和軍、2005年倫敦爆炸案和2007年格拉斯哥機場爆炸案的相關物品一起展示。

愛爾蘭共和軍1884年使用的自製炸彈。圖片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而在策展人看來,不變的內核,永遠是「人」本身。「人的情感,人的貪婪,愛恨與嫉妒……你在看展覽的時候,想著當時的人為什麼要犯罪,為什麼要謀殺;殺了人怎麼辦,如何處理屍體……都是人性。」凱利感嘆道。「真實的社會,沒有那麼多精密策劃的犯罪,都是一時衝動,然後做出了殘忍的事情。犯罪就是這樣。」

「展覽從維多利亞時期的警察與犯罪開始,一直展示到現在的刑偵手段和案件,犯罪手段在變、刑偵手段在變,但內裡的因果是一脈相承的。」

而在魏納看來,警察、刑偵和犯罪,是倫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犯罪博物館最初的目的,是教育警察和偵探,更好地認識他們的事業;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公眾更好地認識他們所生活的城市,從過去到現在的面貌,目的是一樣的。」

好了,講了這麼多,如果你要回到維多利亞時期,記得住在比較安全的街區,給家裡買把好鎖安上,沒事兒別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千萬別去Whitechapel地區(開膛手傑克作案的地方)亂晃。多看書,多讀報,你的生活一定不會無聊。如果你要當個警探或者偵探,記得帶好手套,保護現場,這會比福爾摩斯本人親臨更管用。

怎麼穿越?除了去電影院看看《神探夏洛克》,也歡迎去倫敦博物館,通過這些真實的物品,去維多利亞時代一探究竟。柯南道爾本人也曾去過,說不定還在裡面找過靈感,你還猶豫什麼?(編輯:Ent)

展覽:犯罪博物館揭秘(Crime Museum Uncovered)



地點: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 150 London Wall, London EC2Y 5HN, United Kingdom)

時間:即日起至2016年4月10日

票價:成人票12.5鎊,學生10鎊。

作者註:

  1. 倫敦警局曾幾易其址,但由於蘇格蘭場的名聲太響,所以這個名字一直保留了下來。
  2. 在同時代的美國沒有聯邦探案機構,類似於平克頓偵探社這樣的機構遂承擔了不少犯罪調查的任務;但在英國這樣的情景並不普遍。

題圖來源:The Crime Museum Uncovered

相關焦點

  • 維多利亞時期倫敦中產階層的婚姻與家庭
    維多利亞時期倫敦中產階層的婚姻與家庭 2017年02月23日 09:23 來源:《長江師範學院學報》 作者:賀鷺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倫敦泰晤士河隧道重開放 領略維多利亞時期原貌
    倫敦泰晤士河隧道重開放 領略維多利亞時期原貌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0年03月13日01:34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建造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隧道於
  • 倫敦警方引爆車輛:靠近貝克街 網友:卷福快來破案
    11月20日,倫敦警方引爆車輛引發關注。當天凌晨5時45分左右,有民眾在貝克街聽到巨大的爆炸聲響,目前英國警方並沒有針對被引爆的車輛公開更多詳情。倫敦警方引爆車輛,網友將注意力放在貝克街上。據悉《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就居住在貝克街。倫敦警方引爆車輛,網友紛紛表示卷福快出來破案啦。
  • 玩家放出《教團1886》維多利亞時期倫敦街道截圖
    玩家放出《教團1886》維多利亞時期倫敦街道截圖 時間:2015-02-16 06:04:56 來源:3DM新聞組-Cassander
  • 古斯塔夫·多爾眼中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
    在他25歲之前,他的插圖已經裝飾了他那個時代的幾位著名作家的書籍,如塞萬提斯、拉伯雷、巴爾扎克、彌爾頓、拜倫和但丁。他為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所作的插圖給公眾的集體想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於它永遠地改變了後來的藝術家、舞臺和電影導演如何用他們的媒介來表現書中不同的角色。1866年,多爾為英語版的聖經所繪製的插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倫敦所舉辦的一次大型展覽,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多爾畫廊。
  • 它是倫敦的象徵,有維多利亞時期的風雅氣質,驢友們必打卡之地!
    塔橋是泰晤士河上最著名和壯觀的橋梁,是倫敦的象徵,有著維多利亞時期的風雅氣質,是不少來倫敦旅遊的朋友們必打卡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在這裡拍攝,經常能看到初升的太陽,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切都美到不可方物。倫敦塔橋是座橫跨泰晤士河的上開懸索橋,它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橋,也是泰晤士河上15座橋梁中最知名的一座。上層為寬闊的懸空人行道,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橋的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泰晤士河上有萬噸船隻通過時,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塔橋開啟景象。
  • 一座像倫敦的澳大利亞城市,有著濃厚的維多利亞氣息,古典而華麗
    如果你熱愛英國宏偉的古典維多利亞式建築,對藝術充滿激情,我強烈建議你來墨爾本好好體驗一下。第一次來墨爾本,可能覺得是來到了一個英國城市,原因是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當時還是殖民地的澳大利亞首都定為墨爾本,這使得這座城市擁有許多維多利亞式建築,充滿了華麗的古典風格,甚至比倫敦更具維多利亞氣息。
  • 英國火車- 倫敦 維多利亞車站 (London Victoria Station)
    倫敦的維多利亞車站是英國火車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車站之一。Victoria Station 維多利亞車站地址是 Victoria St, London SW1E 5ND大都會區域鐵路在1868年12月24日開設維多利亞火車站,維多利亞站是倫敦最繁忙的車站之一,車站分為兩部分。
  • 9 Millbank | 倫敦威斯敏斯特絕版「古董級」宅邸!真正的「倫敦...
    夢回1927 真正的「倫敦心臟」 有著如此歷史與藝術底蘊的建築,自然就有同樣舉足重輕的地理位置。
  • 真實與虛幻的徘徊:電影愛好者倫敦指南(圖)
    這個繁忙的十字路口到處都是照明廣告牌,這也是許多諸如《美國狼人在倫敦》、《真愛至上》和《BJ單身日記2:理性邊緣》影片中出現的場景。   倫敦塔橋   這座於1884年設計的橋梁是倫敦最知名的地標之一,站在距離倫敦塔(另一個世界著名地標)幾步之遙的倫敦塔橋上,你能領略到令人頭暈目眩的泰晤士河風光(這恰恰也是詹姆士邦德的許多追擊場景)。
  • 倫敦名勝:很多建築維多利亞時代 倫敦塔橋最美
    搜狐體育訊 倫敦是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熱鬧城市,很多建築物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遺物。市區中最高的建築是郵政電信塔,高189米。設有皇家學會、倫敦大學、不列顛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藏書700萬冊)等。1864年第一國際在此成立。
  • 回到1858倫敦「大惡臭」,做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吃瓜群眾
    如果沒有羅斯瑪麗·阿什頓(Rosemary Ashton)的研究,人們很難再像這樣巨細無遺地回憶起1858年倫敦的那個酷夏:氣溫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汙水源源不斷排入泰晤士河並在高溫中蒸發,河中散發出的大惡臭(The Great Stink)籠罩著整個城市。狄更斯、達爾文、迪斯累裡等一眾風雲人物在那個夏天各自遇到了什麼問題?「大惡臭」為何爆發?
  • 倫敦八大火車站
    倫敦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車站是倫敦最耀眼的火車站,廣闊的車站內設有購物商場、餐廳博物館    由維多利亞車站往析至南肯辛頓地鐵站(South Kensington)一帶,便是倫敦最著名的博物館區。
  • 倫敦公共運輸指南
    在倫敦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公共運輸體系還是很發達的。之前有些國內的朋友來英國旅行,都問過小R關於倫敦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倫敦待了三年,對於這裡的公共運輸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今天,也想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寫一個指南。
  • 旅行:來自倫敦的巴斯和巨石陣的私人全日遊
    包括酒店接送私人指南,提供更個性化的體驗即時確認私人旅遊:倫敦司機駕駛觀光旅遊倫敦擁有眾多世界著名的地標然後,參觀倫敦邱吉爾戰爭室,這是地下巢穴,偉人和他的團隊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聯合作戰。在倫敦的私人一日遊中探索溫斯頓邱吉爾爵士的生活 乘坐私家車輕鬆前往Churchill War Rooms和Kent's Chartwell 通過指南了解有關二戰領導人的家和他的秘密戰爭室的更多信息 午餐時間(自費),入場費,酒店接送費用包括在內 由豪華轎車的私人遊覽漢普頓宮殿乘坐豪華轎車參觀該國最好的都鐸宮殿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它也是一座狄更斯之城,狄更斯的《霧都孤兒》與《雙城記》成為對倫敦想像的重要靈感源泉。電影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作為一座維多利亞城市的倫敦,在電影表徵中,只需一盞煤氣街燈,一條鵝卵石街,一輛馬車,一片霧,就可以辨認身份。1955年著名的伊靈喜劇《老婦殺手》中,年老善良的主人公懷博菲絲太太就住在一座維多利亞公寓裡。
  • 暢遊倫敦自由行 你需要專業的《倫敦出遊安全指南》
    隨著暑假的來臨,旅遊的黃金時期也不期而至,而倫敦作為世界頂級的國際大都市,自然成為了出國旅遊人士的不二之選。當我們在享受美食、欣賞風景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我們身處異國他鄉,人身安全方面是首要大事。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從安全性的角度來選擇出行倫敦的最佳時間及區域呢?
  • 倫敦旅遊指南:教你如何迅速地習慣倫敦,讓你愛上這個城市
    那麼,是什麼東西幫助你如此迅速地習慣了倫敦?是哪些印象使你形成了這種輕鬆自如之感?似乎沒有一本關於英國的特寫或書籍,不把倫敦說成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城市,不歷數一下它是由哪些各不相同的部分構成的,他們這樣寫也許是出於莫名其妙的習慣,或者大概是受了旅行指南和百科全書的影響。而事實上,倫敦並不大,一個生活在倫敦的人,由於他有一定的興趣和工作範圍,他主觀上會覺得它很小。
  • 圖文:維多利亞現身倫敦街頭 戴黑超眼鏡顯神秘
    圖文:維多利亞現身倫敦街頭 戴黑超眼鏡顯神秘 2008年03月27日 15:25 來源:新快報 「辣妹」維多利亞。   3月25日,「辣妹」維多利亞(Victoria Beckham)現身倫敦街頭。
  • 倫敦旅行指南:住宿地點,飲食和最佳退房地點
    通過赤腳金髮當您想到倫敦時,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茶,皇室,白金漢宮和紅色電話亭。但是,倫敦不僅有這些東西,還有更多!幸運的是,我們與Bugo一起生活的朋友Bugo在那住了十年,並在當地最好的地方挖了瓢,可以在整個池塘裡結帳。請查看下面的《倫敦旅行指南》,以了解在倫敦市的吃飯,睡覺和玩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