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想「出圈」不容易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攀巖,想「出圈」不容易

  策劃/趙亦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最近,攀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街邊的攀巖俱樂部和商場裡的攀巖設施成了健身愛好者和年輕人休閒鍛鍊的新選擇。入選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後,攀巖甚至有了「出圈」的機會。但是在不少巖館老闆和從業者眼中,經營攀巖行業卻仍然要靠「熬」。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廣州攀巖市場進行獨家調查走訪時被告知,大多數巖館生存艱難,有的巖館經營者甚至只能「打工養館」,為的是情懷和熱愛。「攀巖無法被普遍接受,與它一直被認為是娛樂體驗項目而不是競技運動項目有關。」 廣東省攀巖協會秘書長王兵說,但更多的原因是大眾對於攀巖的安全性存有誤解,「我們希望更多人能正確認知攀巖運動,使攀巖運動能更好地發展。」

  歷史:1980年代進入國內,但發展緩慢

  陳志文「一入攀巖深似海」,20多年來無法「掙脫」攀巖的魅力,從1999年就開始推廣攀巖。作為資深攀巖教練的他,曾經為國家隊培養輸送了多名廣東青少年攀巖運動員。如今,他依然懷著愛才惜才之心,以攀巖教練的身份繼續挖掘廣東的好苗子:「這一行很苦,不是賺錢的活。」

  據王兵介紹,20世紀80年代,攀巖就已作為一項運動進入中國市場,但發展緩慢,主要原因是其未能進入競技體育,推廣困難。20世紀90年代,一批攀巖愛好者出現,其中一部分留了下來,進入市場。廣州的攀巖行業從1999年左右開始起步。一開始,巖壁只被作為小區會所或商場的配套設施,後來慢慢出現一兩間由巖友開辦的攀巖館。

  近幾年,攀巖被發展為競技項目,進入大型運動會,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度,巖友們認為行業發展時機已到,開始考慮開設攀巖館。「廣州今年已經開始專業隊的培養了。」王兵告訴記者:「項目運動的發展一定要跟競技體育掛鈎,如果靠自然發展,步伐太慢。」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有近30家攀巖館,其中廣州有近10間。「這個數量還是太少了。」陳志文說,相比北京和上海,廣州的數量還比較少。國內發展較好的北京、上海,均有30家以上的巖館,且近兩年以每年10家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問題:攀巖業面臨「粥少僧也少」的難題

  儘管只有近10間攀巖館,廣州也並沒有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每家巖館都在熬。」Unfollow負責人靜文教練告訴記者:「我們都在打工養巖館」。從業者茂哥也表示,明年還得繼續打工,才能把巖館維持下去:「上周我發了200份免費攀爬券,結果一個人也沒來。」在佛山經營巖館的波哥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我在佛山的一家報紙上登了體驗券,報紙發行量7萬多,最後到館體驗的就3個人。」王者攀巖俱樂部負責人歐星朋教練告訴記者,他的巖館在非周末早上基本不營業,下午2:00營業至晚上10:00。

  巖友坤侖認為,很少人願意參與,跟初入攀巖的體驗感比較差有關:「大部分人第一次沒辦法上頂,無法獲得滿足感。就算能克服這個失落感,也會發現自己的進步非常緩慢,而且總是會面臨瓶頸期,一個瓶頸期甚至長達兩三年。只有很少一部分新手有天賦,能較快有大的進步。」王兵說,100人體驗攀巖,其中有1%願意繼續下去就非常不錯,後續流失更大,堅持了兩三年後仍願意玩的不到10%。

  「我做了10年,到現在也只有20個會員。」波哥曾經做過很多嘗試,如今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把經營轉向快餐式消費模式,在佛山的商場建巖壁,招攬體驗者,5分鐘費用30元,周末能吸引不少商場的客流。即便如此,他在佛山三個商場都進行嘗試,目前只有其中一個活了下來。

  經營:行業仍需尋找合適的商業模式

  記者調查發現,攀巖行業還未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許多巖館的經營者都認為諸如健身行業的「會籍銷售+私教」模式,雖然市場化,但這種模式在攀巖行業很難沿用。坤侖告訴記者,自己在這個圈子裡「混」了多年,從來沒有付過「私教費」:「大多數巖友、從業者都是愛好者,互相認同攀巖的理念,互相溝通、指導。」

  資深巖友林澤創認為,請教練上體驗課是最好的入門方式,最起碼教練會傳授系統的安全課程,以降低攀爬風險,獲得更好體驗,但大多數巖館都不會硬性推銷,而是由消費者自己決定。

  凱樂石會員攀巖館館長陳俊義所學專業就是攀巖,本身也是攀巖教練,他發現相比以往,今年願意請教練教攀巖的消費者慢慢增多:「可能他們在接觸後發現攀巖確實有技術含量,有許多技巧需要學習。」但他自稱「很佛系」,不願意向會員推銷,也不會借用健身房的運營模式。

  大多數從業者認為,最關鍵的是解決普及教育和推廣問題。「體教融合是攀巖項目的發展趨勢。」王兵說,目前要解決的是群眾參與性問題。他認為,影響大眾參與的原因還是認知問題:「大多數外行對攀巖的印象是危險性大、門檻高。」

  從業者說

  攀巖不是冒險,

  風險是「可預測的」

  「在野外或在人工巖壁,只要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規範,攀巖的風險其實是可預測的。」林澤創強調,在抱石館,有厚度達40釐米的海綿墊做保護,只要攀巖者不做不規範的動作,按照要求正確跳落,不存在危險。

  廣東省攀巖協會副秘書長白玲解釋稱,攀巖屬於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有相當高要求的行業標準和人員上崗要求,在國家職業資格裡,也有攀巖的專項考核認證,從培訓師、考證員,到初級攀巖指導員、中級攀巖指導員的培訓體系早已成熟。另外,場地經營需獲得屬地管理單位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必須強制性購買場地責任險,日常比賽、培訓、活動的開展都要按要求購買包含攀巖內容的保險。記者在採訪現場就看到牆壁上張貼著《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

  「即使是有經驗的巖友,沒有獲得相關資格證,我們都不會允許他上崗。」王兵說,攀巖有一套非常規範的操作流程,「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安全流程的不規範和忽視導致的。」他建議消費者到巖館體驗前,一定要確認場地有《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工作人員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方可進行體驗。

  攀巖要專業設備,

  但不是「貴族運動」

  大眾認為攀巖「門檻高」,一是能力門檻高,二是消費成本高。「大眾認為攀巖入門就需要很強的上肢力量,事實上並非如此。」林澤創說,初學者只要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就可以嘗試。另一方面,白玲稱,消費成本方面,比起其他項目的專業設備,攀巖頗為「親民」:「攀巖主要是需要在特定場地,包括自然巖壁,成本不高。」而裝備方面,雖然一條繩子價格在1000元以上,一個鎖扣100元左右,但一套裝備也不過數千元,而且可以使用5年至10年。林澤創說,除了「骨灰級」的裝備黨,玩攀巖根本就不是「燒錢」的運動。「安全性有保障,能力門檻、消費門檻不高,只要解決認知問題,進一步規範行業,攀巖的潛力可期。」王兵說。

  不過,在裝備選擇上還是有講究。「我們建議攀爬者要選用有認證的器材,並在使用期間注意管理和保養,遵從使用規則。」白玲介紹稱,規範的器材商都會取得UIAA或者CE的認證,國產的器材也有GB認證。從事攀巖裝備工作的林澤創解釋道,攀巖裝備的行業統一度很高,只要認準認證購買合格的裝備,就沒有問題。但他強調,操作規範仍然最為重要:「沒有遇到事故很可能不是因為操作正確,而是認證標準高的器材容錯能力很強大。」

  下期預告:

  攀巖除了是一門運動,更是一個競賽項目。下期,記者走進攀巖競技圈,聽聽廣東的「攀巖國手」們講述他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滑雪、潛水、攀巖…極限運動為什麼容易上癮?| 體育101
    可能不少人一提起來極限運動,還是會不自然的帶上有色眼鏡,對其定位成「出了事很容易死」的那些運動。但事實上,在競賽層面來說,極限運動也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範疇:廣義上,一些挑戰性高的非奧運非世界運動會項目,廣義上都可以叫做極限運動,比如蹦極、攀巖、懸崖跳水、翼裝飛行等等。
  • 國內攀巖絕佳地,攀巖愛好者不容錯過
    攀巖近年來非常的受追捧,它具有一定的冒險性,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會選擇攀巖這項運動來挑戰自己的極限。國內的攀巖館有著很多家,戶外的也有,但是對於我這種小白來說還是室內的能讓我有一絲的安全感。那麼我今天就給大家整理出了國內的攀巖地點,僅供參考,可以選擇在放假的時候給自己的身體好好的放鬆一下,讓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絲的刺激。
  • 索道、攀巖,你敢去鑼圈巖挑戰嗎?
    又是一年秋來到 秋天的鑼圈巖也別有一番滋味 而且最近鑼圈巖也安裝了 索道、攀巖設施 怎麼樣?敢去試試嗎?敢於出發,你就是勇者 鑼圈巖攀巖項目
  • 攀巖:想學攀巖,你必須了解的四個入門基礎知識
    抱石是一個很好的介紹活動,因為它只需要攀巖鞋,粉筆袋,防撞墊(緩衝你的跳躍或從巖石上掉下來)和經驗豐富的觀察員。你不需要繩索或安全帶。戶外抱石區遍布全國各地,大多數攀巖健身房都提供室內版的運動。登山服裝穿上不受限制的衣服,不會妨礙您或繩索。你的衣服應該呼吸,吸汗並快速乾燥,以便在攀爬時保持溫暖和舒適。如果你在戶外攀爬,也可以隨身攜帶衣服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攀巖鞋登山鞋可以保護您的雙腳,同時提供抓住腳踝所需的摩擦力。
  • 索道、攀巖,你敢去湖北宣恩鑼圈巖挑戰嗎?
    又是一年秋來到秋天的鑼圈巖也別有一番滋味而且最近鑼圈巖也安裝了索道、攀巖設施敢於出發,你就是勇者鑼圈巖攀巖項目
  • 攀巖「小白」體驗抱石攀巖
    長江日報訊(記者朱文秀 通訊員胡健)11日上午,2020武漢全民健身運動會攀巖比賽第三站體驗活動在武漢體育中心攀巖館進行,30餘名攀巖「小白」體驗了抱石攀巖項目的獨特魅力。「攀巖比想像的難多了!」市民鄭瑋感嘆地說。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中國攀巖一哥鍾齊鑫在國際上有多火?
    隨著攀巖成為2020東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國際上,只要提到中國的攀巖選手,一定會聽到「鍾齊鑫」的名字,他憑藉在速度攀巖領域的突出成就成為外國選手口中的傳奇,同時他的人格魅力也令他在國際攀巖圈廣交好友。
  • 攀巖裝備新解
    網上隨便打開一搜索太多陳舊的混雜的不專業的攀巖裝備講解容易給人誤導現在有興趣學習攀巖的人越來越多是好事情我建議每個人都可以嘗試下作為自己的愛好和訓練都可以不要求很高的水平但是可以學到很多的技巧我在國內做過攀巖教練現在是多倫多一家攀巖館的定線員相對攀巖接觸的還是比較多裝備器材是攀巖運動的一部分
  • 豆瓣9.2,同為攀巖題材,這部電影比《徒手攀巖》還高出0.1分
    徒手攀巖題材的紀錄片,確確實實給人帶來極大的震撼,觀看的過程手心恐怕也會一直冒汗吧。尤其是看到這些選手因失誤而墜落的場景,更是心頭一緊。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叫作《黎明牆》,它與《徒手攀巖》很像,但又不一樣。
  • 求淘寶賣家放過,這些攀巖裝備會要命的
    這是個大多數巖友都繞不開的問題。說到買裝備,很多剛接觸攀巖的朋友第一反應就是上萬能的淘寶。雖說淘寶之大無奇不有,但這些奇葩攀巖裝備還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一身冷汗。來自《峭壁上行走,攀巖裝備要齊》原諒我在看到這雙奇葩的「攀巖鞋」時笑出了豬叫聲。雖說五指鞋作為跑鞋、健身訓練鞋,都漸漸成為了一種潮流,但它是真的並不適合攀巖。
  • 古城牆成"攀巖牆" 豈止是不文明
    近日,有多名網友反映,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的古城牆修葺後成為了人們攀爬、玩耍、拍照的「攀巖牆」。攀爬者中不乏成年人,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攀爬至數米高。網友表示,由於沒有保護措施,爬城牆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可能對文物造成破壞。
  • 攀巖鞋介紹:Boreal
    自40年前專門之攀巖鞋面世之初,它們所用之鞋底的粘性並不高,直至1988,當時Boreal無意中留意到一級方程式跑車所用之輪肽的貼地性極高,因而想到用這種高粘性橡膠來製造攀巖鞋,於是,世界第一雙高粘性鞋底的攀巖鞋--〝Fire〞就此面世。
  • 攀巖天才白石阿島私家裝備開箱 | 世界最好的攀巖手都用啥?
    不知道白石阿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玩攀巖白石阿島已經可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攀巖手。近來,攀巖館日程制定者似乎無法設置出一個能真正難倒這個奇才的任務。原因很簡單:只要是爬上了塑料山體模型,阿島就很少會掉下來。雖然並不合理,但這一點可能正好幫助解釋了,她父親近來那個不幸失誤的原因。
  • 飛拉達入門級攀巖,裝備選購指南!
    戶外攀巖活動按照難易程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等級,徒手攀巖——器械攀巖——頂繩攀巖——飛拉達攀巖。「飛拉達」模式作為入門級的攀巖,幾乎是所有戶外運動愛好者都可以參與的活動。而且,攀登難度低、安全係數高。1.手套首先,景區一定會提供手套,徒手接觸攀巖設備比較容易滑手,容易消耗體力。其次,即便是景區提供手套,也可能存在衛生、尺碼等方面的不足。自己準備一雙私人手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手套選擇需要考慮尺碼合適、防滑透氣等因素。
  • 財務圈男神王淵:財務職場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攀巖|對話創領者
    「財務職場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攀巖」,這句話是在此次採訪前的王淵老師一次課程分享中看到的。他說攀巖是一項很有意思的運動,在攀巖過程中其實看不到終點在哪裡。財務職場也一樣,職場上升過程中會有很多抓手在眼前,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方向。每一個階段都是不斷突破、學習、總結、評估的過程,在這個閉環當中,不給自己設限就永遠沒有天花板。
  • 馬山縣「攀巖進校園」項目助力打造城市攀巖「名片」
    為此,馬山縣在中國登山協會、自治區體育局、南寧市體育局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實施「攀巖進校園」計劃為抓手,深入開展攀巖人才培養工作,普及推廣攀巖運動,活躍攀巖氛圍,打造城市攀巖「名片」。   經過近三個月的籌備,2017年11月5日,全國青少年攀巖訓練基地、中攀阿成攀巖學校、馬山縣業餘體育攀巖運動學校在古零初級中學掛牌成立,標誌著馬山縣「攀巖進校園」計劃正式啟動。
  • 龍潭湖攀巖場地攻略(組圖)
    其中難度區一塊寬7.2米、高18米,另一塊寬7.2米、高15米,兩部分巧妙連接,  渾然一體,可設計出豐富多樣的難度線路;速度區寬7.2米、高12米;練習區分南北兩個區,南區為兒童區,寬14.4米、高10米,北區寬14.4米、高8米。此巖場的設計兼顧了比賽、訓練和普及的三重功能,巖壁總長40米,總面積600平方米,可供20人同時  攀爬。
  • 想玩攀巖?先學會繩子怎麼打結,5種主流打結方法帶走
    攀巖現在正成為一項時尚的運動,驚險、刺激、意志力都可以作為這項運動的標籤。徒手攀巖就更是成為了勇敢者的項目,不過,徒手攀巖的危險係數就不用我再次強調了,你若不是專業玩家,就別朝這個方向想。攀巖需要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措施,其中繩子是攀巖的基礎,對攀巖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今天為大家分享怎麼打結,別小看這活兒,太多新手很長時間學不會。對於初學者,您需要了解「結」和與繩索應用相關的其他關鍵術語之間的區別:結-結系在繩子或織帶上。
  • 【攀巖字典】攀巖名詞英漢對照表
    Chipped hold :自己爬不上去就動用錘子鋼釺鑿出的支點  Chock :串了繩纜的巖石塞的統稱.一般說來都指nuts、stopper類被動塞.但有人把SLCD叫"mecahnical cam"就是"機械塞"叫法的來源  Chockstone :緊密楔入或嵌入巖石裂縫中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