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到臨江

2020-10-09 二三裡資訊白山

頂著晨霧……

迊著晨光……

汽車穿過聳立的山峰,交錯的溝壑,縱橫的河流,茂密的林木,6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長白山地區的臨江市

欣賞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測著漫山遍野層林盡染的山林和花草,拉近了與大自然的距離。

臨江,顧名思義,面臨江河。臨江市一座座樓房恰似白玉散落在鴨綠江北岸,千窗萬扇玻璃在燦爛陽光反射下,閃閃發光亮。

站在鴨綠江畔,隔河凝神眺望,對面是朝鮮的兩道三郡,即兩江道、慈江道和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只見光禿禿的山,蒼涼的土地,乾涸的河溝,與中國一方形成明顯的對比,反差很大。透過田埂、壠地,清晰可見朝鮮百姓面朝黃土,牛拉人扛,刀耕犁翻,倒退中國50年。

臨江原體是一個縣,它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迅猛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

這座縣級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夏、商、周時隸屬青州和營州,秦時歸遼東郡,明時屬建州。

臨江,因坐落在一座很像貓耳的山前,古稱「貓兒山」,1902年清朝設立臨江縣,形成一個東西長2.5公裡、南北寬0.5公裡的縣城,曾為遼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所在地。

這裡有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赤壁林立的珍珠門影視基地、天水一色的葦沙河生態谷、雄奇壯觀的七道溝瀑布群、奇特美好的天然溶洞、綠意融融的溪谷大草原,山清水秀,風景旖旎,自然與人文資源相得益彰。

在這裡,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原始、自然、神奇。我沿鴨綠江臨江大道由西而東前行,最突出的地標是中朝友誼大橋。

站在橋頭,那奔騰的江水,一字排開的橋墩,凌空而起的橋面,大有「一橋飛架南北」的恢宏氣勢。

我攀登到橋頭中方一側,戰士扛槍堅守在崗,目送著過往人群。橋頭的西側是界碑,不少遊客在此拍照留念。

大橋延伸到新建半圓型國門,很是壯觀,這是我國投資2億元新建成的一類口岸,包含了海關、邊檢、檢疫等機構。

一位當地邊民在接受採訪時說:「到我方的朝鮮邊民非常守規,早來晚歸,很少有脫北者。但也不排除個別現象,這一類人是偷渡而來,並不在中國久留,而是到阿爾山一帶逃到蒙古國,再從第三國去韓國。」

順江而行,只見臨江人在江邊開墾了河灘地種植蔬菜,採摘、運送,自由行走,一位手提菜籃的群眾說:「放心吧,我們不可能越境。而朝方監視的很嚴,到處都有部隊設的暗防。」

我走到臨江大道中部河心島,島上綠樹叢生,最引人著眼的是一座陳雲的雕像,陪同參觀的臨江市的有關工作人員說:「陳雲在臨江是一大亮點,他永遠活在臨江人民心中。」

接著他介紹了陳雲在臨江的情況,他說:「抗戰勝利後,黨中央於1945年9月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來東北工作。1946年11月,陳雲輾轉到臨江,在此地指揮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四次對臨江的進攻,粉碎了敵人的作戰計劃,扭轉了東北的戰局,直到1947年6月離開臨江。電影《陳雲在臨江》就是在臨江拍攝的。」

在陳雲雕像的一側,立有一石壁,記述了陳雲的生平事跡及在此指揮戰鬥的情況。

江心島因陳雲雕像而開闢為陳雲公園,繞島一周,這裡有習練的、閱讀者,還有觀光的人群。與河心島相對的是臨江林業局,陳雲的舊居就坐落在林業局大院。「陳雲同志舊居」牌匾是肖勁光同志書寫。

我走進陳雲舊居,屋內擺放著陳雲的生活用品和圖片、史料,詳盡介紹了陳雲在臨江的工作情況和戰鬥經過。從當年的照片中可感受到一代偉人運籌帷幄、力挽狂飈、勇於決策的大無畏氣概和超常的膽識。臨江城的最東端為北山公園,由林業局下屬一個林場改建。臨江林業局的規模很大,全市轄區面積三千平方公裡,多為林場。整個林業局職工達七萬多人,管理著境內所有的山林。

北山公園雕刻著臨江林業職工的創業歷程,記述著先輩艱苦奮鬥的感人事跡。

在臨江林業局用午餐恰遇在這裡考察的吉林農業大學一位教授,他說:「臨江境內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素有『立體資源寶庫』之稱,其中有山參、天麻、黨參、紅景天、刺五加等中藥材上千多種,為吉林農大提供了天然的研究基地。」

林業局的人說:「臨江是長白山人參原產地之一,我們堅持打長白山牌,吃長白山飯,做長白山文章,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參藥產業。」

我參觀了健今藥業公司和利生源公司,品嘗了人參露、西洋參軟膠囊、刺五加口服液,頓感精神煥發。工作人員介紹:「臨江不是很大,但名氣不小,風景優美,在這裡先後拍攝了《五朵金花》、《林海雪源》、《神秘的旅伴》等30多部影片。」

之後,越過崇山峻岭,穿過層層樹林,我還參觀了林中影視基地。只見這裡青草萋萋,綠樹遍山,山間、樹地、草場,長滿了很多中藥材。我住在臨江林業局賓館別有情趣,枕著長白山嶺,望著鴨綠江水,聽著貓耳山松濤,聞著四季花香,置身在大自然中……

走吧,用雙腳丈量我們親愛的國土!

敬禮,用雙臂擁抱我們的偉大祖國!


作者簡介:王喜民 河北廣播電視臺 高級編輯

來源:臨江嗯呢網

相關焦點

  • 從臨江到白山,由不得你不愛她
    河北還有一個小縣叫臨城,竟然將核桃種出了名堂,我們就為他們規劃建設中國核桃小鎮提供過服務。,太喜歡臨江了難免就會把自己當成半個臨江人,除了在不同場合大加推介,就是想更多地了解她,了解塑造一方淨土的大環境是怎麼做到如此的美好,終於有機會可以走馬觀花的看看白山市,那幾個耳熟能詳的縣域,靖宇縣、渾江區、江源區,都以屬於自己的獨特資源和文化在為白山市為吉林省增色添彩,而此次未能涉足的撫松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臨江歷史】南滿鐵路在臨江
    只要鐵路延伸到哪,鐵路附屬地的殖民統治就跟進到哪,關東軍的暴行就延伸到哪裡。1931年9月18日之前,日本保護南滿鐵路的軍隊增兵的數量達到13000多人,而且集中了大量兵力部署在瀋陽、長春一線。發動「9•18」事變的正是這支以護路名義開進中國,「合法」駐守南滿鐵路附屬地的日本精銳部隊。「9•18」事變後,日軍武裝侵佔了東北,東北開始了14年的淪陷時期。
  • 臨江的秀美風光
    他來自遼寧鐵嶺,正休年假,見到我們滿面笑意:「我剛參加完長白山森林自行車賽,又一路騎到臨江。今早6點開始沿著鴨綠江騎行,風景太美。」已過上午8點,村莊裡依然傳來一陣陣公雞打鳴聲。村裡有木把頭過去居住的木把房,有採摘園,有清溪潺潺,有層層疊疊的山外青山。這些年,村裡靠山吃山,鄉村旅遊項目很紅火,老百姓日子過得寬裕。坡口村又被當地稱作古道驛站。
  • 大城崛起 臨江而立
    讓人感受到:新城新區、新風撲面。  臨江新區規劃面積398平方公裡,其中,順慶區規劃面積221平方公裡,佔據「半壁江山」。「建設臨江新區,是順慶必須肩負的信任和重託、擔起的責任和使命、搶抓的機遇和未來。」
  • 走近臨江古堰,品讀白沙文化
    戰友是臨江虹路村林寺自然村人,其祖林聰公於明永樂丙戍年(1406年)從福建莆田遷入橫路村(解放後稱虹路,轄虹路、方碑、寺後、林寺自然村)尼姑寺旁建村定居,故名林寺村。虹路村,曾是臨江鄉政府所在地。這個村,筆者曾來過N趟,經歷了從走水路到走公路的變遷,今天發達便捷的公路,取代了曾經水上擺渡乘船的生活時代。
  • 旅遊見聞雜記——臨江
    因為暑期已去過長白山和集安,所以我們家這次出遊目標選擇了臨江、長白和延吉。第一站先到臨江。1、擇日出行。另外還有一點,這裡取名為「嶺上楓林」,字面上帶給人許多好感,和桓仁的「楓林谷」一樣,像極了漫畫中的地點。而且如果把「臨江」和「嶺上楓林」放在一起讀,也會變得更加有趣。下面,大家和我一起讀:「臨江嶺上楓林」……是不是有點繞口?呵呵。
  • 吉行百合,臨江之旅
    邊境小城,總是充滿著異國風情的神秘感,引起人們無限的嚮往與遐想,一江之隔,兩岸風光盡收眼底,這種浪漫和神奇,無不引人駐足,想要揭開其面紗,一探究竟。鴨綠江線,適合全程自駕,從長春出發走長白高速,在松江河東崗出口下,經過萬達國際度假區、錦江木屋村、魯能勝地、漫江到長白縣,然後從長白沿鴨綠江邊境線一路中朝兩岸風光兩國風情,經白山臨江,進通化集安。可安排長春→長白→臨江→集安→長春四天三晚(也可以設計長春→長白→臨江→長春或長春→臨江→集安→長春分別三天兩晚)行程。
  • 吃喝玩樂在臺灣:臺北臨江夜市
    或許你對臨江觀光夜市有些陌生,反倒是通化街夜市耳熟能詳。臨江觀光夜市直至2000年規劃完成才成為臺北市少數合法掛牌設立在住宅區裡的夜市,範圍包含臨江街及通化街交錯成的十字形夜市。  臨江夜市位於大安區,鄰近六張犁捷運站,雖不是捷運直達的觀光夜市,但交通相當方便,轉乘公車或是從六張犁捷運站步行約十分鐘即可到達。臨江夜市內小吃攤販林立,近二百攤的各種美味小吃,集中在臨江街與通化街三十九巷上,香氣瀰漫。   由於臨江觀光夜市鄰近信義計劃區,所以每到夜晚吸引很多至信義商圈購物的遊客們到此逛街及品嘗小吃。
  • 明年,我還要來臨江!
    在這秋風起,金葉落,風雪即至的時刻,讓我們回眸往昔,邊陲古城臨江,那一個個景點美得讓人心醉,讓人難忘!走過、看過,自然就會想過:明年,我還要來臨江!,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外景拍攝基地,幾十部電影,耳熟能詳,穿幫鏡頭依然再現臨江美景!
  • 洞天福地 勝境臨江
    快戳觀看臨江風光片臨江1902年建縣,1959年撤銷臨江縣成立渾江市,臨江被降格為鎮級體制,1985年升格為區,1992年撤區設縣,1993年撤縣設市。臨江歷史文化悠久1947年,陳雲、肖勁光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
  • 臨江山水中的南國風韻
    說到臨江,人稱「東北小江南」,大抵人們想到的是因為臨江有鴨綠江的擁抱而氣候溫潤,如果不是來到「珍珠門風景區」,很難體會為什麼臨江被稱為「小江南」,為什麼這裡會成為二十多部影視劇南國風情外景基地。臨江「珍珠門風景區」,給我們打開了一扇一覷南國風光的大門,在這裡,讓我們看到了一副別樣的臨江山水畫卷,在渾雄突兀的北方山水中,領略到旖旎秀美的南國風光。
  • 史海鉤沉:四保臨江 東北戰場轉折點
    這就是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  臨江成國共兩軍隊爭奪的焦點  1946年冬天到1947年春天,長白山下一個無名小鎮———臨江,成為國共兩個軍隊爭奪的焦點。當時南滿的形勢對於共產黨軍隊而言很嚴峻。國民黨的戰略是先南後北,南攻北守,意圖全面佔領東北,國民黨調集了8個師10萬餘人的兵力,向以臨江為中心的南滿軍區進行全面進攻,其企圖是將南滿的共產黨軍隊趕入長白山,進而將南滿的軍隊困在寒冷的長白山,而後北進消滅北滿的共產黨主力。
  • 南充設立臨江新區獲批
    7月28日,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舉行設立南充臨江新區新聞發布會,通報設立臨江新區相關情況。據悉,四川省人民政府7月24日正式批覆同意「設立南充臨江新區」後,南充於26日—27日召開南充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就南充「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和「加快建設臨江新區」進行全面部署,並專門出臺相關決定。這意味著在「加快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徵程上,南充邁出了具有實質性意義的第一步。
  • 海門臨江新區: 以人為本 打造產業生態人文新高地
    原標題:海門臨江新區: 以人為本 打造產業生態人文新高地   常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放在一個江邊小鎮的發展蛻變上似也適用。
  • 臨江江心島,紅色記憶風光美好!
    臨江這個小城,乾淨整潔漂亮,和長白縣、集安市一道,成為吉林省三個鴨綠江觀光帶縣域之一。,鴨綠江上的一個小島,過去很荒蕪,經過多年建設,漸漸成為臨江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成為外地遊客來臨江的打卡地。對面是朝鮮東江郡,對岸的山水、民居、人清晰可辨
  • 鴨綠江邊純樸清淨的小城--臨江
    路上車很少,我們計劃今天在臨江住宿,所以也不太著急,一邊開車,一邊看風景,路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在網上看別人的旅遊攻略時,知道從長白山景區到丹東可以在臨江市住一夜。傍晚,吃完晚飯的人們來到江心島上跳舞、散步,這裡環境特別好,人也不多,感覺這個小城特別純樸、安逸。
  • 臨江:醉臥美景不忍歸
    長影先後在臨江拍攝了《五朵金花》、《林海雪原》、《神秘的旅伴》等三十餘部影片以及《四保臨江》和《陳雲在臨江》等電視劇。二戰時期,日本潰退時,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在臨江市大慄子鎮避難,並在臨江遺落宋代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和金代張禹的《文姬歸漢圖》以及元代趙孟頫的《飲馬圖卷》等珍貴國寶。
  • 羊城臨江大道好風光
    臨江大道,一路向西,經過珠江新城到小蠻腰打卡,然後原路騎行至科韻路,返回。因為臨江大道的道路坡度,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適合適度活動的人,不費力氣,即可以達到渾身運動的目的,又可以欣賞沿途風景。一過早高峰,他就有出門騎行的衝動,就像在冬牧場裡,呆了長達半年的牛羊,急不可待、焦躁不安地想要轉行春牧場。可是今年羊城的暮春不作美,不是陰天就是下雨。這不,三月最後一天和之前的四五天裡,每天騎行或多或少都是會淋雨的。
  • 臨江大道年內通大觀路
    與「華快」新建接駁臨江大道的匝道一起為黃埔大道減壓  新快報記者 陳紅豔 廖穎誼 吳璇 陳志龍昨天,市建委主任陳如桂向人大代表匯報了「珠江新城市政交通項目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內,臨江大道將一直向東延伸連通大觀路,成為又一條東西向的交通大動脈。
  • 這座臨江公園,有彩虹步道、廣闊草場……玩到不想回家!
    彩虹步道、廣闊草場……玩到不想回家 臨江慢道、閩南景致……美到令人心醉 福建新聞廣播上遊的西溪支流從安溪縣流經南安市區,再到豐州雙溪口與東溪支流合併,後流入晉江,匯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