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安平縣縣委、縣政府將滹沱河內村莊搬遷,為老百姓辦了實事、好事,深得民心,深受歡迎。據統計.我省行洪河道內共有647個村莊、42.67萬人,每年來水直接威脅其安全,是我省防汛的一大難題,安平縣的做法值得有關市、縣借鑑。
安平縣在滹沱河內村莊成功搬遷後,安平縣又開始進行滹沱河行洪區村莊的搬遷,衡水安平縣將有15個村會搬離行洪區,這是在去年就已經正式定下,並且已經進行過前期工作的。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臺山北麓,歷史上在河北省平原地區無固定河床,南北滾動,出叉分支,曾南侵寧晉泊,北擾文安窪,東穿黑龍港。現代滹濘河由西向東橫貫安平全境,流經大子文、察羅、東黃城、大何莊、劉吉口、河漕村、南蘇村、王胡林、程油子、西兩窪、袁營11個鄉,長約32.5公裡。
誰還記得1996年那場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996年8月初,一場總降雨量達200億立方米的特大暴雨,突然傾注在河北省太行山區,一時山洪暴發、水庫漫溢、河水橫流……
在險情面前,河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他們將危險和損失留給自己,為保衛京津和國家經濟建設重地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保京津、二保鐵路、三保油田,最後保自己」
8月4日,河北省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普降大雨,81個縣市降雨量超過100至400毫米,暴雨中心高達670毫米;漳河、滏陽河、滹沱河暴發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大清河汛情居高不下,致使部分地區交通、通訊、供電中斷,許多村鎮和農田被淹,人民生命財產受到重大損失。
當主管農業的陳立友副省長冒雨趕到河北省防汛指揮部調度中心時,黃壁莊水庫水位已超過汛限水位8.91米,長達7公裡的副壩多處出現裂縫,水庫水位還在以每小時10公分的速度上漲。一旦垮壩,洪水就會直接衝向比水庫低50米的石家莊市,危及京廣鐵路和京津的安全,情況萬分危急!如果讓水庫大量放水,就要淹沒下遊行洪區和滯洪區的百萬畝莊稼和130多個村莊,同時威脅滹沱河北大堤。
「我們一保京津、二保鐵路、三保油田,最後保自己。」陳立友從電話裡聽到省委書記程維高堅定的聲音,「我們既要及時調整水庫下洩流量,堅決保住水庫;又要避免集中洩洪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堅決保住北大堤。」
按照省委指示,陳立友同幾位水利專家經過周密計算和仔細研究,毅然決定讓水庫按最大洩洪量每秒3600立方米洩洪。他們立即通知滹沱河中下遊各市縣,抽調力量守衛大堤,然後命令黃壁莊水庫提閘洩洪。後來他們又9次調整水庫洩洪量,既使洪水及時下洩,水庫化險為夷;又保住了滹沱河北大堤。
南堤與北堤之間,閘前與閘後之間,也存在著全局與局部的矛盾。對此,河北省的態度同樣鮮明:舍局部保全局、舍小家保大家。
口號聲中,縣委書記跳下去了,縣長跳下去了,民工們跳下去了……
在河北省防汛指揮部調度中心牆上,一幅大型水利圖引人注目,圖上分別用紅色和蘭色劃出了一道道河堤。紅色的是關係京津、鐵路、油田的必保河堤,主要有滹沱河北大堤、白洋澱千裡堤、東澱北圍堤、白溝河左堤。蘭色的是只涉及河北省利益,屬於要保但不是必保的河堤。河北廣大幹部和群眾為了死守這4條必保大堤,付出了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
8月5日凌晨3點,黃壁莊水庫大閘全部打開,洶湧的洪水象脫疆野馬滾滾而下,無清地吞噬著莊稼,淹沒著村莊……
6日上午,洪水沿滹沱河北大堤進入衡水市。北大堤西起石家莊市無極縣,東到滄州市獻縣,途經衡水市安平、饒陽和武強縣,長百餘公裡,是防止洪水北上的重要堤防。由於堤身質量差,未經洪水考驗,險工險段極多。雖然北大堤以北只是衡水市極少的一部分,北大堤又比南大堤高出1.3米,可為了確保北大堤萬無一失,衡水市委書記白潤璋帶領市多數領導和10萬民工,日夜堅守在堤上。
在守堤最為緊張的日子裡,記者來到這裡採訪。登上堤岸遠眺,只見堤內洪水翻滾,一片汪洋。堤上,人來車往,十分緊張:運土的小拖拉機、三碼車列隊前進;光著脊梁的民工們往草袋裡裝土,爭分奪秒地加固堤防;堤外帳篷裡,婦女們埋鍋開灶,升火做飯;沿大堤東行,迎面開過一輛輛趕來增援的滿載某集團軍萬名指戰員的軍車,以及裝著草袋、木樁等搶險物資的卡車;寫著「人在大堤在!」「誓死保衛北大堤!」字樣的標語隨處可見。
6日下午,安平縣地段北大堤外側,突然冒出一米多高的水柱。「不好,堤內出現漏洞!」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隨著「誓與大堤共存亡」的口號,縣委書記劉蘇芳第一個跳進了浪濤滾滾的洪水。緊接著,縣長石小琢跳了下去,數百名民工也爭先恐後跳了下去。在激流中,大家手挽手,在洞口圍成了一道人牆。堤上的民工,飛快地傳遞著草袋。由於漏洞太大,草袋扔下去,就被旋轉的洪水卷了進去。大家又接著往下扔,10個、20個、100個……一連扔了3600多草袋,才將洞口堵死。接著,他們又堵了第二個、第三個漏洞,排除了幾十處險情。
縣長石小琢的家,就在北大堤。他弟兄三個都參加了抗洪鬥爭,家中只剩下老母一人。在堅守大堤的8天8夜裡,石小琢眼睛熬紅了,喉嚨喊啞了,說不出話來,仍然堅持指揮。期間,他路過家門上百次,沒有回過一趟。 在守衛大堤的過程中,河北人民不僅表現出患難與共、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還發揚了舍已為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他們從自己家裡拿來塑料編織袋、木樁,有的甚至搬來鐵鍋、被褥,堵在堤上;大堤上急需土袋,鄉親們就爭著讓民工到自家的宅基地上挖土裝袋;還有數不清的老大娘、姑娘們,主動給守堤的民工送來開水、烙餅和雞蛋。當衡水市委書記白潤璋談起這些時,感慨地說:「我們的幹部太好了,我們的老百姓太好了!」
(網絡配圖,非原圖)
現在,終於要擺脫這個狀況了,安平有15個村要解放了 !
15個村是:蘇各莊、邢莊、高佐、孟營、北會沃、建王莊、彭營、北滿正、南辛營、東滿正、北郝村、建張莊、裡河、大滿正、北辛營。
請記住這些村吧,他們將搬入新居,成為市民,可能他們有些人並不想離開故土,離開祖祖輩輩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但為了他們的安全,必須接受。
再過多年後,估計他們的孩子們都不會知道自己曾經的家鄉在什麼位置,你們可以驕傲的指著遠方,告訴孩子:那裡,曾經是父母居住過的地方......
祝福搬遷的老鄉們,一生平安!
來源:百度地圖、飛龍翩翩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