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方仍出現了大範圍的降雨,但強降雨區域整體比較零散,未出現成片的大到暴雨,強降雨區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貴州西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雨或暴雨。
今天開始,南方將進入「強降雨周」,尤其是江南地區將遭遇多輪強降雨的侵襲,幾乎「無縫銜接」,其中浙江、湖南以及江西等地,強降雨落區高度重疊,需警惕降雨疊加提高次生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具體來看,今天至5日,降雨的重心將從長江中下遊逐漸南壓到江南中部,江南、華南北部以及貴州等地有大到暴雨,大部地區累積降水量30~70毫米,局地可超過240毫米;6日至8日,南方強降雨帶先北抬再南壓,江南到華南北部仍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
上述地區需防範強降雨和持續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城鄉積澇,公眾出行還需防範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華南大範圍強降雨可能性降低
我國中東部地區雨帶向北推進
總的來說,本周江南將成為強降雨的「主陣地」,而華南出現大範圍大到暴雨的可能性明顯降低。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常年4月~10月期間,我國中東部地區雨帶逐漸由南至北推進,這是由副熱帶高壓三次明顯的「北跳」主導的。
展望6月上旬,江南、華南、四川盆地以及貴州等地的累計降雨量普遍有50~150毫米,部分地區有180~250毫米,局地可超過450毫米;大部分地區累計雨量偏多5成至1倍,江南北部、華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
常年來看,5月下旬開始,江南一帶開始雨水明顯增多,但要大範圍進入梅雨季還得等到6月上旬;到6月中旬或下旬,隨著副高脊線第一次「北跳」,主雨帶將北移至長江流域,江淮一帶梅雨期開始,會出現6到7天以上陰雨天氣。
而對於華南地區來說,汛期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前汛期和後汛期。前汛期是指每年的4月至6月,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氣碰撞、季風的暴發等原因所致;後汛期(7月至9月)的降雨則是以颱風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為主。目前華南前汛期接近尾聲,後汛期還未正式開展,因此強降雨的出現頻率較5月要低一些。
7月中旬左右,副高脊線出現第二次「北跳」,長江中下遊梅雨結束,主雨帶轉移到黃淮地區。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線出現第三次「北跳」,跨過北緯30°到達最北位置並在此停留,華北、東北地區由此進入「七下八上」的多雨季。
6月1日,全國主汛期正式開啟,本周南方降雨也是十分「應景」。但這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主雨帶還會隨著副高的變化,不斷由南至北推進,公眾需保持關注。
文/江漪
數據支持/王偉躍 胡嘯
設計/陳玉潔
審核/劉珺 劉文靜 劉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