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通信漫談。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小米已經不再忌言小米百貨了,最新推出的產品將是小米自行車,算上耳機、服裝、音響、電視、手機、電飯煲等等,這是打算將年輕人所需要的東西都備齊了。
讓人意外的是這次的自行車產品不是採用小米品牌,而是與電飯煲一樣採用「米家」品牌,名字定為 「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與電飯煲放在一個品牌中總是讓人覺得很奇怪,售價為2999元。
在宣傳中,與其他產品一樣小米為這款自行車「創造」了多個概念,強調引入了TMM力矩傳感器、專業助力系統、行車電腦、禧瑪諾內三變速等業內領先的技術與部件,試圖營造一個高大上的產品。
這種宣傳手法正是當年小米手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其一開始就強調採用國際大品牌企業的元件,以證明其產品品質過硬,小米手機也因此聲名鵲起。不過這種方式也導致小米產生依賴,到去年小米引入國產元件,如液晶屏方面引入國產液晶企業天馬的產品卻因此引發了換屏門。
跨行業也給小米帶來了麻煩,空氣淨化器被小米宣傳的神乎其神,然而上海質監局指小米空氣淨化器「質量問題嚴重」對小米品牌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曾質疑它抄襲的百慕達空氣淨化器更指出這種產品同樣有相當高的技術含量,在靜音、空氣淨化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技術並非外行企業所那麼容易解決。
米家品牌的IH電飯煲在宣傳中指可以煮出與日本高端品牌相似的米飯品質,不過有用戶購買後卻發現其並沒能那麼神奇,而且國產電飯煲知名品牌美的、
蘇泊爾(
002032,
股吧)等的同樣標註為IH電飯煲的產品價格卻比米家便宜相當多。
自2014年底小米手機業務達到頂峰,小米開始投資了諸多企業,今年初更指去年已經有數家企業應收過億,兩家過十億,
網際網路業務應收也達到近40億,但是後來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的營收不過是780億,相比上年的743億增長了不到40億,這意味著手機業務營收反而下滑了。
在手機業務出現下滑後,小米創始人兼董事長
雷軍不再談鐵人三項、網際網路
營銷、風口上的飛豬等曾耳熟能詳的高大上言論,在
達沃斯論壇上說小米將是往連鎖企業集團發展,小米網是中國第三大電商等概念。
那麼,最後問雷軍,小米的前途在何方?其還有希望發展成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挑戰BAT麼?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通信漫談
(責任編輯:李治華 H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