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遺蹟-扶溝霧煙山|扶溝縣|霧煙山|白雲寺

2021-01-19 騰訊網

霧煙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鎮十字街往北約3公裡,311國道北約3公裡,距扶溝縣城約10公裡,西連許昌京廣鐵路線、京珠高速、107國道,東通商丘京九鐵路線、濟廣高速、106和105國道,地理位置優越,實為交通要道,景區在省內聞名,國內亦具一定的知名度,是一處令人神往的道教文化聖地。

霧煙山簡述

霧煙山又名煙霧山,民間俗稱「烏鴉山」,是周邊縣市民眾神往之地,又據記載:霧煙山乃道教聖地,扶溝八景之一,民間傳聞還是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講學傳道的第一站,曾留下相關典故在民間流傳(由於網絡上傳有關霧煙山景區內容很多,這裡不再作過多重複敘述,敬請大家諒解一二!)。

霧煙山四個組成部分

霧煙山景區分為四個部分,數十處殿室,呈南北走向一字排開,(由於景點及殿室繁多,圖文隨拍完全上傳有一定難度,所以僅以簡單圖文、主殿室圖片上傳為主,敘述難免會有不到之處、圖片也會略顯單調一些,在此敬請大 家諒解一二!)共有四個組成部分:桐邱故城、霧煙山景區、天井崗古蹟、白雲寺景區。

桐邱古城及霧煙山景區

霧煙山景區處在一個高約五米左右的土崗上,景區入口處是一個斜坡,斜坡上方是臺階及原山門位置,兩個石獅分列左右,山門西側為霧煙山景區文化「戲樓」。戲樓及山門後方便是道教始祖老子雕塑像及「桐邱故城」保護標識牌,再後面殿室為地母殿一座,上下兩層,底層東側是福祿壽「三星洞」、西側為「月老洞」,上層為南天門點將臺,供奉女媧雕塑像一尊。

地母殿後方依次排列的是:老君殿、

三官殿,三官殿東側漫坡下有五路財神、火神、關公三間殿室,西側有財神廟(供奉)趙公明、龍王殿兩處殿室。「三仙聖母殿」,東面土崗下方是「扶溝縣霧煙山道教協會」,協會後有「鴻鈞大殿」一座。

三仙聖母殿後面是奶奶殿,緊鄰「三仙聖母殿」後牆是坐南朝北的「地藏王殿」。

祖師殿、

祖師殿後面是「聖公聖母殿」。

再往前(北)便來到玉皇殿,玉皇殿東側還有一座「九龍庭」龍王殿。

王母殿緊鄰玉皇殿後面,再往北繼續前行即是「人祖殿」、「人祖老母殿」。人祖老母殿後面是一排簡易房及瓦礫堆,此處是原先的十二老母殿,最北面一座殿室為大佛殿,至此霧煙山景區各個殿室基本上就這些了。過了大佛殿是一片土崗,這裡應該就是「天井崗」,關於天井崗還有一段神奇傳說故事,篇幅有限,不多敘述。(大家可以通過網搜查看相關內容)

白雲寺簡述

白雲寺位於整個景區的最北面,與霧煙山景區部分相隔一片土崗,白雲寺作為霧煙山景區最北面的一處景點,卻顯得十分雄偉壯觀,設有多座殿室。

首先是「觀音大殿」,坐北朝南,南北對開兩個門口,朝南為觀音大殿、朝北為「觀音送子」殿,位居寺院南端,門口楹聯一幅為:

法音響徹九霄雲、佛法能除世間苦。

觀音大殿東側有一排坐東面西的殿室,分別為:地藏閣、祥雲寺、大雄寶殿、觀音閣。

觀音大殿後門是菩薩殿,西北角有一處「地藏王」雕塑像,後面才是「白雲寺」。西側也有一排殿室,自南向北依次分別為:四大財神殿(布藝畫像)、天波楊府(內有佘太君及楊門女將布藝塑像等)、第三殿室(內有眼光母、老祖母、老祖殿,雕塑像三尊)、龍王殿(內有東海龍母、九龍聖母、龍王三尊雕塑像)。

到此為止,霧煙山景區四個組成部分已全部看完,願以後的霧煙山景區會越建越好。(吳西山)

En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鄉村遺蹟——扶溝縣霧煙山景區
    霧煙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鎮十字街往北約3公裡,311國道北約3公裡,距扶溝縣城約10公裡,西連許昌京廣鐵路線、京珠高速、107國道,東通商丘京九鐵路線、濟廣高速、106和105國道,,扶溝八景之一,民間傳聞還是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講學傳道的第一站,曾留下相關典故在民間流傳(由於網絡上傳有關霧煙山景區內容很多,這裡不再作過多重複敘述,敬請大家諒解一二!)。
  • 鄉村遺蹟——扶溝縣白馬寺大殿
    提起「白馬寺」,相信許多人首先會想起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但今天要說的卻是幾乎被人遺忘的扶溝縣白潭鎮「白馬寺大殿」。大殿前方松柏掩映下豎立有方形文物保護標記,內容為:扶溝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馬寺大殿扶溝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三年二月
  • 河南省扶溝縣,古稱桐丘,西漢置縣,因有扶亭洧水溝得名
    扶溝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裡,總人口75萬人。先後被國家授予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全國果菜十強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普及推廣先進縣、中國蔬菜之鄉、河南省雙擁模範縣城等榮譽稱號。
  • 你好,這裡是扶溝!
    印象中的扶溝,是一座多彩的小城,標配著成片綠蔭和穿城而過賈魯河水……扶溝的美,美在民風淳樸;美在花果四季;美在歷史人文;美在田園鄉村;美在……如果你嚮往的城,碧水藍天,四季皆宜,氣候宜人,有馥鬱的麥香,
  • 扶溝縣新區高鐵站芳容初現 讓我們先睹為快……
    註:扶溝縣古稱「桐丘」,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洧水溝,各取一字,故稱「扶溝」。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故裡,境內有鳳凰崗遺址、古城遺址、宋代理學家程顥任知縣時建造的大程書院古建築群、文廟大成殿、千年古剎支亭寺和道教聖地霧煙山以及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等。距鄭阜高鐵開通的日子越來越近了,11月6日下午,我們一行人來到扶溝高鐵片區查看項目進展情況。
  • 鄉村遺蹟——扶溝縣高臺廟簡述
    高臺廟位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高臺廟村中心偏北位置,是一座明代遺址建築,兩層古樓式廟宇,在311國道北,距呂潭鎮約6公裡,在呂潭鎮偏東北方向。目前,高臺廟遺蹟原址尚存並修復完整,坐落於村內南北街的路中心位置。
  • 鄉村遺蹟——扶溝縣吉鴻昌將軍故裡
    吉鴻昌故裡位於河南省扶溝縣中山學校相信很多人在途經311國道太康至扶溝段時,在311國道旁會看到一座塑像,那就是扶溝縣呂潭鎮十字街「吉鴻昌將軍」紀念雕塑像,雕塑像為吉鴻昌將軍右手持望遠鏡,眺望祖國河山的站姿像,塑像下方有碑刻「吉鴻昌將軍」幾個大字,並配有那首報國詩句:
  • 扶溝:愛心援建 情暖鄉村學子心
    7月2日,筆者走進扶溝縣白潭鎮中心小學圖書室,看到孩子們如同春日歡快的小鳥,在滿滿幾大書架的書前嘰嘰喳喳,紛紛找尋自己喜愛的圖書,津津有味的翻看。「閱讀拓展了孩子的視野,提高了孩子們的知識積累,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於孩子們的寫作和以後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白潭鎮中心小學四(2)班班主任王衛雲說。
  • 河南省扶溝縣:蔬菜從「中原菜籃子」到「中原菜都」的華麗轉身
    以蔬菜產業而聞名的河南省蔬菜生產第一大縣扶溝縣,素有「中原菜籃子」的美譽。扶溝縣有很久的種植蔬菜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扶溝農民僅靠早春黃瓜賺點錢,致富途徑十分有限。菜農們集散式種植,粗放式管理,遊兵散勇單打獨鬥闖市場,缺少規模和統一組織,形成不了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明顯。
  • 河南省扶溝縣:蔬菜從「中原菜籃子」到「中原菜都」的華麗轉身
    以蔬菜產業而聞名的河南省蔬菜生產第一大縣扶溝縣,素有「中原菜籃子」的美譽。扶溝縣有很久的種植蔬菜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扶溝農民僅靠早春黃瓜賺點錢,致富途徑十分有限。菜農們集散式種植,粗放式管理,遊兵散勇單打獨鬥闖市場,缺少規模和統一組織,形成不了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明顯。
  • 漫談扶溝姓氏
    崔氏崔氏始祖於明朝萬曆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入扶溝,居住呂潭東北八裏白雲寺南,村名曰「李村」(今崔莊),以打鐵為生,人稱「崔鐵匠」。崔鐵匠有子三人,分家時,長子分到了風箱,次子分到鐵墩子,三子分到鐵錘。後長、次子遷居呂潭西南四裡崔莊,三子留居侍父。後來,長子後裔崔法定又移居扶溝縣城南十五裡鞏河村。
  • 河南省扶溝縣進士名錄
    一.潘英益,扶溝,元武宗;二.潘炎,扶溝,元至正;三.張登,扶溝,元;四.楊鼎,扶溝,明永樂19/3/12;五.嚴憲,扶溝,明景泰2/3/37;六.李迪,李夢陽,陝西慶陽衛籍,河南扶溝縣人,明弘治6/2/17;九.高達,扶溝,匠籍,明弘治6/3/34;十.羅玹,扶溝,明弘治12/3/83;十一.何巖,扶溝,明正德12/3/92;十二.曹嘉,河南扶溝縣民籍,陝西寧州人,明正德12
  • 河南扶溝: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中原菜都」
    一年以來,產業園建設秉承做強鄉村產業、服務鄉村建設、帶動農民增收的發展理念,以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為根本宗旨,堅持集聚建園、融合強園、創新活園、綠色興園,把產業園建設成為全省鄉村產業振興的示範區。產業園總投資20.09億元,耕地面積12.04萬畝,年總產值35.2億元,主導產業為蔬菜產業,種植面積8.00萬畝。
  • 扶溝探親,重溫黃泛區記憶
    順便帶去了幾張照片,還為我為二舅畫的畫像。二舅的畫像是我記憶中的形像,是最後在羅付廟見他時的穿束打扮:穿一件粗布藍棉袍子,頭戴一頂粗布藍風帽,腳穿黑色老棉靴。一個慈善和藹的老人,六零年吃食堂飯時因飢餓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