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園林美景,品中華戲韻。10月23日上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北京市豐臺區委、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陽光劇場盛大開幕。精彩紛呈,好戲連臺,「名團名劇名家」「地方園地方戲」「戲曲票友大賽」「戲曲主題數字體驗展」「5G直播」……今年戲曲周的各項活動將陸續登場,與秋日園博園美不勝收的風景相映生輝,為群眾奉上精彩的戲曲文化大餐。
大咖票友同亮相 南腔北調齊登場
活動期間,陽光劇場還將上演北京專業戲曲院團帶來的多部精彩劇目,突出戲曲周的專業化品質,突顯名團名劇名家魅力。而擁有原址原貌遷移而來的明代古戲臺的晉中園,則會傾情上演專業院團的精品小戲和經典折子戲。
北京肥沃的戲曲藝術土壤,孕育了眾多的民間戲曲社團。本屆戲曲周上,北京諸多民間戲曲社團以及高校戲曲社團也將粉墨登場。他們將在錦繡谷明天劇場、重慶園、石家莊園、西安園、長沙園以及票友小舞臺,向觀眾展現戲曲藝術的民間傳承力量。
「三四人千軍萬馬,六七步萬水千山。」據了解,10月23日至28日,北京36家專業院團及民間社團,將在園博園裡的13處演出空間,為觀眾帶來180場演出,涵蓋京劇、崑曲、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曲劇、河北梆子、秦腔等多個劇種以及曲藝表演。
讓遊客和觀眾走進戲曲
本屆戲曲周將繼續編織「園林中的戲曲」與「戲曲中的園林」情境。在北京園、閩園、憶江南三大特色園區,幾大院團依據園林環境,調整演出內容,做到寓情於景,以景抒情。突出了戲曲與園林、實景和觀眾之間的融合度,通過沉浸式的觀演體驗加強互動,讓戲曲回歸自然樣態,讓遊客及觀眾走進戲曲,近距離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學研並舉 流派紛呈
今年適逢「徽班進京」230周年,在本屆戲曲周中,組委會圍繞「徽班進京」230周年、戲曲當代發展與時代創作等主題安排了學術活動,邀請國內戲曲、戲劇專家學者和演出團隊進行對話溝通,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促進。同時,繼續開展青年學術論文徵集、評選活動。論文徵集活動將聚焦當代戲曲創作的現狀,著重圍繞戲曲受眾群體審美與戲曲生態建設展開探討,面向國內高校、研究機構及院團的青年戲曲創作者、研究者徵稿。
票友大賽 百花齊放
突出群眾性與互動體驗性是中國戲曲文化周的一貫特色。票友大賽作為中國戲曲文化周群眾性的重要體現,是廣大戲曲愛好者切磋戲曲藝術、交流戲曲文化、接觸戲曲名家的平臺。本屆戲曲周將繼續為大眾提供廣泛參與、了解戲曲文化的空間。今年的票友大賽在往屆「京劇」單一劇種基礎上,增加「評劇」與「河北梆子」,形成多劇種競演。
另外,戲曲數字體驗展將會在園博園內的夢唐園亮相。同時,本屆戲曲周還設置了多點聯動常態化活動,將於10月底至11月陸續開展,常態化活動將在北京各大劇場、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舉辦,以多元的戲曲藝術活動豐富百姓文化生活。
5G網絡打造「雲戲園」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觀眾,本屆戲曲周主場活動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形式。依託中國移動5G技術支撐,本屆戲曲周主場活動將成為全國首個演出全程5G直播的戲曲文化活動——6天時間,5大劇種、26名國家一級演員,將通過12場直播在東方大劇院、嗶哩嗶哩、咪咕視頻等平臺與觀眾見面。
今年戲曲周舉辦期間,適逢重陽佳節,園博園將繼續變身戲曲大觀園,為觀眾打造踏秋好去處。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