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普及:伊拉克歷史悠久,有7000多年歷史,我們常說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巴比倫」就是伊拉克地區的前身。
烏魯克(Uruk) 伊拉克古城。現名瓦爾卡,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西北部幼發拉底河下遊右岸,離納西裡亞70公裡。最早建於公元前5,000年。約在公元前3400-3100年,蘇美爾人在此創立文明,史稱烏魯克文明。
蘇美爾人在此製造銅器和陶器,建有宏大塔型修建物,約在公元前3200年還發明了楔形文字的前身一圖畫文字。自此才開端有歷史記載。兩河流域著名的楔形文字文學作品《吉加美士史詩>,就是描寫烏魯克城國王吉加美士尋求長生不死術的傳奇性閱歷。公元前2373-2349年,烏瑪國王盧伽爾逐個扎吉西樹立的蘇美爾國度,亦定都於此。城市後淪於曠費。
1928年起,德國考古隊在此開掘出的城市遺址,形似土丘,佔地7平方公裡,周圍有磚牆圍繞,周長近10公裡。城中有一奉祀烏魯克人崇敬的阿努天帝和英安娜天后的神廟,名為「白廟」,此為兩河流域特有的塔廟,是這座城的標誌。
陳舊的神廟和一些宮殿的廢墟,顯示了現代兩河流域修建傳統的根本特點;用土堆成高臺,以磚鋪面,修建物純用磚砌,輪廓方正陡直,牆面多用垂直的平行凸線作為裝飾。此外還開掘出許多有重要研討價值的藝術品。
西亞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主要分布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公元前4000年後興起,至公元前3100年為提姆傑特·那色文化所取代。居民經營農業、畜牧業,部分人專門從事燒陶和採石行業。
烏魯克文化期(約前3500-前3100),是考古學上蘇美爾從氏族公社向文明時代過渡的第二個時期,蘇美爾開始進入文明時代。這一時期銅器大量出現,陶器製作普遍使用陶輪,能製造彩陶。階級分化越來越明顯。烏魯克文化產生了奠定蘇美爾文明傳統的三項成就,即塔廟式的神廟建築、圓柱形的印章和文字的發明。這一切都說明蘇美爾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
簡介
除石器外,當時更多地用銅製造武器,並打制金銀器皿。神殿建築宏偉壯觀,以其為中心形成龐大的聚落,並向城市發展。烏魯克遺址的聚落面積達0.81平方千米,神廟建築物包括石廟、紅廟、鑲錐宮等。其中鑲錐宮建於臺基上,大廳柱廊由兩排直徑達2.62米的柱子拱立,圍牆以紅、白、黑色的圓錐形物鑲嵌,顯得神奇而又富麗。在基什附近的奧海米爾土丘遺址出土了塊約為公元前3500年石板,上面刻畫有圖畫符號,可辨認的有人頭、手、腳和線形符號等,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象形文字。該文化至晚期,社會出現嚴重的貧富分化,氏族制開始瓦解,並逐步向階級社會過渡。
烏魯克文化
烏魯克文化屬於西亞銅石並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伊拉克境內的古城烏魯克而得名。主要分布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年代約當公元前第4千年後半葉,晚於歐貝德文化,約於前3100年為提姆傑特·那色文化所取代。主要遺址有烏魯克遺址(12~4層)、埃利都遺址和尼普爾城址等。
該文化流行輪制的紅色或灰色磨光陶器,有的飾以簡單刻紋,器形以高柄長嘴的鐘形罐為主。金屬製品的盛行也是這一時期的特色,主要為矛、棍棒頭等銅製武器及金銀制容器等。石斧、石刀等石制生產工具和陶鐮仍繼續使用。居民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已知人工灌溉。手工業、特別是制陶和採石日益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行業。這一文化的雪花石膏雕像也十分精緻。
這一文化的神殿建築較歐貝德文化的規模更大,以神廟為中心,出現了大規模的聚落,並向城市發展,奠定了蘇美爾時代城市的基礎。這種聚落址以烏魯克為最著名。 其第6層時的城區面積不小於0.81平方公裡。其中官方建築物、園地墓地和民房各佔三分之一。神廟建築物集中在伊安納塔廟和天神安努塔廟區。前者的代表性建築是白廟、紅廟、迷宮和鑲錐宮。鑲錐宮築於臺基之上,大廳的柱廊由兩排直徑達2.62米的柱子拱立,圍牆以紅、白、黑色的圓錐形鑲嵌物裝飾。這些建築物的宏偉的規模和高超的鑲嵌裝飾技術,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尤其是這一時期產生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早的象形文字。
在基什城址附近的奧海米爾崗發現一小塊石板,其兩面以直線刻畫出表示各種事物的圖畫符號,其中可以辨識的有人的頭、手、腳和線形符號等,年代約為前3500年,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目前已發現烏魯克文化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個,大多書寫在泥板上。
《文明6》蘇美爾領袖金閃閃 自帶獨特金字形神塔2016-09-26 22:32:25 來源:遊民星空[整理] 作者:未知 編輯:帽兒 瀏覽:18996
我們對真實的吉爾伽美什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是吉爾伽美什史詩和其他蘇美爾詩歌裡的主角。在史詩裡,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市的國王,並被描繪成半神半人,且與諸神有許多衝突。吉爾伽美什同時也是位聖人,據說他在聖經裡描述的大洪水中存活了下來。
《文明6》蘇美爾領袖——吉爾伽美什:
學者們一致同意,吉爾伽美什確實存在,因為史詩理的許多人物都被證實活在公元前2800年到2500年的當時地區。在一份名叫「蘇美爾王表」的古老手抄本中,推定吉爾伽美什統治烏魯克市長達126年。
獨特單位:戰車
蘇美爾城邦之間的持續衝突,有助於許多戰爭創新發明在古老世界中傳播,其中之一就是「戰車」。這種戰車,在四個堅固的木輪上設置了一個粗造編織的籃子,並由驢子負責拉車,且乘坐著兩名揮舞著戰斧和長矛的戰士。儘管「戰車」毫無疑問確實存在,但其用途還有許多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戰鬥用車輛,也有人認為這種車輛純用來把戰士運送到戰場上。
獨特改良設施:金字形神塔
我們都知道埃及建造了平滑的斜面金字塔,但像蘇美爾人這樣的其他古人,也曾建造過平頂版本的同樣構造物,這些建造物稱做「金字形神塔」。根據證據指出,這些矩形階梯狀的神塔首見於公元前3000年。但是,這些古老的構造物無一能存活到今天,然而,據說許多這些構造物的體型十分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巴比倫獻給神明馬杜克的神塔,而這座神塔可能是受到《創世紀》裡巴別塔寓言的啟發。
吉爾伽美什(阿卡德語:𒄑𒂆𒈦,又譯為鳩格米西或基加美修),兩河流域蘇美爾時期(古巴比倫的母體文明)目前所能考證到的確實存在的最古老的王。根據蘇美爾王表,吉爾伽美什是盧加爾班達之子、烏魯克第五任國王(早王朝第二,烏魯克第一王朝),統治期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他是現存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的主角,被寫成是女神寧松之子,傳說他統治烏魯克城邦長達一百三十年。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吉爾伽美什是擁有超人力量的半神(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即擁有神的智慧及力量,但沒有神的壽命)。他下令建造城牆保護人民免受外來攻擊,並主持修建了龐大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3500年左右,最早的城邦文明在兩河
吉爾伽美什捕獲獅子
流域下遊蘇美爾產生,代表城市為烏魯克。吉爾伽美什就是烏魯克之王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創作十分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目前人類歷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它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史詩,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蘇美爾(Sumerian)中流傳,經過千百年的加工提煉,終於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公元前19世紀-前16世紀)用文字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一部巨著。這部史詩講述了英雄吉爾伽美什一生的傳奇故事。
他並非只是傳說,而是實際存在的。被後世傳說成他擁有著三分之二為神,三分之一為人的極高神格。他乃獲得諸世一切的超越者之完成型,世上無人能與其匹敵。他本是個不顧人民疾苦的暴君,但是在與恩奇都成為朋友之後,他的行為開始有了一些變化。
被吉爾伽美什壓迫的人民們向上天申訴,於是女神阿魯魯便做出了第一個神造之人,那便是恩奇都。
恩奇都和吉爾伽美什強烈地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他們心知有一天定然會狹路相逢。
雖然吉爾伽美什一開始對身為他敵人的恩奇都感到恐懼,但是沒過多久兩人便成為知己,兩人共享王位,平等地治理國家。
吉爾伽美什石像
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一起討伐了森林中的怪物——芬巴巴,經過激烈的戰鬥,最終戰勝了芬巴巴 [2] 。
吉爾伽美什是如此耀眼如此強大,便連眾神也會為他的風採所傾倒。
而女神伊什妲爾就這樣愛上了吉爾伽美什。但她在向完美的王者吉爾伽美什求婚的時候,遭到了吉爾伽美什的拒絕。
伊什妲爾被吉爾伽美什的侮辱所激怒,她將父神安努的天之公牛趕到了大地上,以此來作為報復。
沒有人可以阻擋這頭神獸,大地整整七年都為饑荒與破壞所籠罩 [3] 。
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聯手對付天之公牛,並漂亮地將其擊退。女神又一次沒了面子。
伊什妲爾的怒火自然不會就此平息,她以區區人類居然敢殺死神獸為罪名向眾神請求殺死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的其中一人。
伊什妲爾的願望被眾神所接受,於是兩人中的一個,即神所造出的恩奇都無法違抗天命,漸漸地衰弱而死。
那便是吉爾伽美什走下坡路的開始。
擁有著不遜於自己的力量,有可能還勝過自己的唯一的朋友恩奇都死去了。這個事實對吉爾伽美什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吉爾伽美什惶恐於對「死」的不安,踏上了去往冥界的旅途追求不老不死。
跨越了漫長的旅途,歷經了種種的磨難,吉爾伽美什終於得到了不老不死的靈藥,他想帶回烏魯克城中與民眾分享靈藥。
但是,趁他在池塘洗澡時,一條貪婪的蛇卻將靈藥偷吃。失去了不老不死的他不停地悲嘆著就此離開人世。
英雄吉爾伽美什在池塘邊跪下來,雙手捧著臉大哭起來。恩奇都的靈魂與他相見,告訴他冥界的事情,他明白了,人們告訴他的都是真相:哪怕最偉大和最勇敢的英雄也是人,因此必須要學會歡樂地生活,體會眼前的幸福,最後接受不可避免的命運。
傳說,蛇之所以能夠蛻皮長出新的身體,就是因為偷吃了吉爾伽美什的靈藥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