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內蒙古多倫縣的錫林郭勒草原,在一些自駕遊攻略上被列入全國十佳最「野」越野路線。近幾年,隨著當地草場的恢復,自駕遊的人越來越多。 內蒙古多倫縣草場遭越野車碾壓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是我國北方地區的綠色屏障。隨著那裡自駕遊人數的增多,牧民草場被碾壓的情況時有發生。不久前,多倫縣草原生態執法大隊就接到舉報,牧民放牧的草原遭5輛越野車故意碾壓,有的車還是專業的場地越野車。
多倫縣境內的錫林郭勒草原,在一些自駕遊攻略上,被列進全國十佳最野越野路線。近幾年,隨著當地草場的恢復,自駕遊的人越來越多,越野車離開規定路線碾壓牧民草場的情況時有發生。
內蒙古多倫縣縣長 劉建軍:比較好的一個草地草原開那個車,實際上不適合在那塊草地越野,這個應該叫場地越野,他平時需要拖車拉的,那種惡劣比較極端的事件比較少,但是平時越野車輛碾壓草場的事,下路行駛的事比較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除搶險救災和牧民搬遷的機動車輛外,禁止機動車輛離開道路在草原上行駛,破壞草原植被。如果違反,除了限期恢復植被,還要處草原被破壞前三年平均產值三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罰款。
多倫縣縣長 劉建軍:草原對於牧民來說,和農民的耕地是沒有區別的,草原也是牧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除了這些道路以外,還有很多農牧民田間作業的一些自然路,理論上這些路都是可以行使的。
多年沙漠治理 綠色來之不易 2000年的沙塵暴引起了人們對沙漠治理的關注,多倫縣南沙梁成了治沙第一站。當地人形容當時的草原生態,是「沙中找綠」。當地不僅投入巨大財力,牧民也因為禁牧、搬遷,做了不少犧牲。經過了近19年的治理,綠色才逐漸回歸這片土地。因此,當地人對越野車「肆意碾壓」的行為十分反感。
由於接到舉報時,越野車隊已經離去,當地草原生態執法大隊只能通過短視頻平臺,徵集線索。
視頻內容:建軍,我到家了,你還追呢?認識這車嗎?開回來了!
因為使用短視頻平臺時間長,粉絲多,劉建軍在自己的快手帳號上幫著發了多條線索徵集,非但沒人主動聯繫,還有人拍視頻調侃他。更可笑的是,視頻中的男子,當時並不在碾壓草場的現場。
內蒙古多倫縣縣長 劉建軍:現在我們的執法機構叫做草原綜合執法大隊,他們不是正式警察,所以他們的執法手段非常軟。特別這次辦案就發現了,單靠他們傳喚不來怎麼辦,所以這次我們叫專案組,公安局,我們林業公安,包括我們檢查院從生態公益訴訟的角度都介入了。迫於輿論和我們聯合執法的雙重壓力下,企業才按期到案配合調查。
「草原遊」需按規定路線行駛 最終,越野活動的組織方為自己的任性行為買單。負責人還在媒體上公開道歉,承諾恢復植被,並每年將在多倫縣義務植樹10畝以上,發視頻的員工也已經被辭退。目前,多倫縣還在旅遊旺季,體驗草原穿越深度遊的人數也在增多,當地政府也發布公告,希望人們按規定路線行駛,越野車可千萬別「撒野」了。
越野車隊闖入景點碾壓破壞植被
這事也給喜歡自駕遊的遊客提了醒,要多些環境保護意識,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法律的規定,不做破壞自然環境的事情。而在現實中,類似的事情並不少。就在今年5月,在四川甘孜理塘格聶神山景區,一個被稱為「通往天堂的眼睛」的圓形湖泊,周邊植被也被多輛越野車碾壓,給「格聶之眼」留下了很難抹去的「黑眼圈」。
男子駕駛越野車破壞千年古寺石梯 不當的越野行為除了有可能破壞自然環境,還有可能破壞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去年5月,在四川成都,有兩名男子駕駛越野車破壞了千年古寺石梯,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受到很多網友的譴責。
2018年5月27日,在四川宜賓市流米寺景區有兩輛越野車在人行爬坡梯道上行,視頻中車輛碾碎了石梯,且駕駛員嬉戲作樂。事發後司機宋某和楊某的家屬積極配合,及時對受損的石梯進行修復。楊某父親楊禮淵表示,事發當天兒子楊某在眾人起鬨下幹出了傻事,作為父親只能積極想辦法修復石梯彌補孩子造成的過錯,也是彌補自己作為父親的過錯。事發之後,楊禮淵便帶上家人,聯繫石場,並聘請工人,對受損的石梯進行修復。目前,受損石梯已經全部修復完畢,並已通過驗收,質量合格。
希望這幾起事件的當事人道歉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認識到錯誤。其實,汽車越野活動本身並沒有錯,它是汽車文化的一種,但是不分場合、不分地點的越野卻很容易讓越野變成「撒野」,此事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不要以為可以隨便撒歡,以破壞公共設施為樂,恐怕只會樂極生悲了。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