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歷史|歷代遊記中的瓊州勝景

2020-10-04 三亞發布

10 月

3 日

周六

讀史開眼界,讀史可明智。今天,三亞發布「夜讀歷史」欄目為大家推送的是——《歷代遊記中的瓊州勝景》。

海南島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歷來就是國內外旅遊者的美好目的地。海南的歷史文獻,特別是古代與近代的遊記中,對海南的歷史與人文狀況、風物名勝就有著內容豐富的記載。

01 近代以前

最早的海南遊記———《小洞天記》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鬥,朝探碧落弄雲煙。雨餘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丘濬《題五指山

海南的旖旎風光,歷來都曾經感動過很多人,這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大詩人蘇軾,他寫的《乳泉賦》、《颶風賦》,是其對海南自然景物的深切觀感。他的作品當然還不是遊記,但其中所滿懷的旅人的情感,已經與後來的海南遊記有相當多共同之處。

《五指山問黎記》書影

在宋之前,海南島景觀的遊記大多沒有保存下來,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海南遊記,是南宋淳祐年間(1241年~1252年)崖州知州毛奎的《小洞天記》,其中記載了他與幾位屬下與二位僧人,一起到崖州南山的踏查的過程,遊記中,細緻地描繪了其中的幾個景觀,比如石船、石室、釣臺、摩崖石刻等,作者說:「世界小有洞天之佳境也」。小洞天的發現,是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崖州知府周康最早發現並做石刻紀念,他還寫過《石船記》,刻在石船之上,可惜這些石刻因年久剝落,而今已經不可查尋。

清代《瓊黎風俗圖》,是對黎族先民生活實景的描繪

明清時期隨著海南社會的進步與文化水平的提高,海南本土人士對海南自然、人文景觀也開始注意,並有一些詩文流傳到今天,它們開啟了海南風光詩文的歷史,也是海南景觀遊記的文化基礎。這一時期,在遊歷海南各地名勝之餘,自然景觀首先是他們吟誦的對象,這體現了對海南風光的自信,其中對海南島最高山峰-五指山的吟誦,更是凸現了這種感情。著名的是丘濬的「題五指山」詩: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鬥,朝探碧落弄雲煙。雨餘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後來的人們,也理解丘濬這種對海南本土的熱愛,並加以讚許。如後來任瓊州知府的牛天宿的詩中就有「後來吟詠知多少,應讓文莊第一篇」的句子。此外人們所耳熟能詳的丘濬的《南溟奇甸賦》,是以賦的形式對海南風光進行了直接的謳歌,這也是其遊歷海南名勝之後的感情宣洩。可惜,明清時期所形成的海南遊記,大多沒有保存到今天。

清代《瓊黎風俗圖》,是對黎族先民生活實景的描繪。

進入近代之後,海南遊記的迅速增加,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清末,國人已經痛感列強環伺,有識之士痛感海南島的重要地位與資源,對海南之開發已經刻不容緩,所以在遊歷海南之餘,對海南島的情況向外界加以介紹,其中也包含著一些海南開發的方略。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胡傳受命巡查海南各處,後來著《遊歷瓊州黎峒行程日記》,其名雖為「日記」,卻可以說是典型的遊記,其中包含許多其本人在海南各地勘察的內容,也有胡氏對海南開發的意見。

胡傳,字鐵花,安徽績溪人,著名學者胡適之父,當時為吳大徵幕僚,受命巡視海南,據此文所載,他來海南的時間在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其巡視路線是出府城西門,向西到臨高、儋縣,入那大,而後南向南豐,入黎族地區,至紅毛,凡陽(今天的番陽)、樂安(今天的抱由附近),經大案,到崖縣,過南山、馬嶺,到三亞,而後至藤橋,止於陵水。胡傳的行程原計劃從陵水再入黎區,經保亭至水滿,再至嶺門,回府城。但胡傳在陵水患上重病,後改為從海南東部大路北上,直接返回府城。

上述的遊歷線路,是當時乃至民國時期進入五指山區的比較通行的線路,胡傳詳細記載每一站的裡程、村落以及沿線的風情,對我們了解當時黎族的生活很有幫助。

其外藍鼎元著《瓊州記》(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也是這一時期對海南島的著名遊記之一。

02 上世紀20年代

中國遊記名篇———《海南島旅行記》

「乃偕入咖啡館,各盡一盅;計其值,不過銅元十四枚而已。回憶在北平、上海等處以吃咖啡為較有資產階級之色彩,而在此間卻極平常之至,語云:物以少為貴,信然」。

———田曙嵐著《海南島旅行記》

第一類是當時的各級政府官員到海南島巡視形成的文字。受廣東省政府的委託,夏壽華到海南島考察,之後他寫了《夏卓春瓊遊筆記》。1914年6月,廣東活版公司排印本。後發表於《船山學報》1915年第1卷。夏壽華(1854~1924),字卓春,晚號思痛,湖南益陽人,1914年3月16日,他乘輪船渡海,到達海口,然後或乘轎,或騎馬,或步行,以兩個月時間歷遊了瓊州十三縣,對海南的山川形勢、物產品匯、民情風俗等詳加考察。後來寫成了《瓊遊筆記》一書,書中還提出開闢道路、扶商殖民、防止外國列強覬覦海南等建議。這部遊記,即使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考察海南島的一部極有參考價值的專著。其中還有作者所做「瓊遊詩」三十八首,對海南各地的風俗,有全面的勾勒,包含對海南風物的深情。如他寫的「訪海忠介故裡」詩:「黎山突兀起滄瀛,屹立東南萬裡城,三百年來遺策在,令人思慕海先生」。

1928年,黃強考察五指山黎區時見到的水滿峒黎家婦女。

《五指山問黎記》,黃強著,1928年12月初版,香港商務印書館承印本。此書為黃強1928年10月由海口經營根、五指山、保亭到陵水歷時半個月的考察記錄。此書附黃強此次旅行的線路圖,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從海口到這些地區的具體道路情況,書中甚至有路程的裡數。另有多幅圖版。他還記述從五指山西側眺望五指山的感受:「望之戟豎三指,狀若筆架。」又引用當地人的話說:「巨指(大拇指)為馬頭,食將(食指、中指)二指為馬鞍」。也是令人想不到的別樣景觀。

第二類遊記是各類學者在海南進行學術考察過程中形成的日記或記錄。《瓊崖考察經過》,林纘春著,林纘春(1909~1986),海南省瓊海市九曲江人,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曾組織瓊崖農業研究會,後曾任私立海南大學教授。此篇文章,記述了他在海口、文昌、瓊海、儋州等地考察的過程,主要講述了他所見到海南社會的情況,也有對所見風景的描繪。

他曾「出外散步,途經海南醫院而至椰子園。椰子園為海口遊樂場之一,後背海南醫院,前臨大海。其地廣而平,中植椰子約百棵,是以名焉。朝晨薄暮,紅男綠女來遊者,不絕於途。以挹海風清涼,望海水之澎湃,帆船往來,落日紅霞,其樂無窮也」。

《瓊崖訪黎記》,劉鹹著,《大公報》1937年3月科學周刊。劉鹹是著名的民族學家,1939年曾出版《Hainan,The lsland and thepeople》(《海南,這個島嶼與它的人民》,這部英文版的著作,也主要是介紹海南黎族的社會情況))。《瓊崖訪黎記》一文是他在海南黎族地區的考察記錄,其中對於海南黎族的社會習俗的描繪非常全面,文筆也極有生活情趣。

王興瑞著《考察海南島黎苗民族日記》,發表於《邊事研究》1940年。王興瑞(1912~1977),海南樂會人。作者1936年春參加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組織的「海南島黎苗族考察團」,在黎苗地區居住四個多月,此文是作者1937年2月3日至6月4日到海南陵水地區的考察日記(日記開始於2月3日,止於4月14日,作者2月7日到達海口,4月14日離開陵水)。王氏與林纘春一樣,是海南本土人士,自然通曉海南方言,在與黎族接觸中,比較便利,其日記中對海南黎族生活的記載也就更加清晰、準確。他描繪今日七仙嶺的時候說:「出(保亭)市門,一線蜿蜒起伏的山脈便橫於眼前,而七指山尤為卓拔,其峰遠望如指,數之為七,這當是命名的由來」。

第三類遊記是專題的遊記,數量雖然不多,但內容豐富,影響巨大。這其中要以後來以書籍形式出版的田曙嵐著《海南島旅行記》最為有名。此遊記最早以《環遊海南島記》為名,發表於《旅行雜誌》第9卷1~3期。之後在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是田曙嵐歷時兩個多月在海南島內遊歷的記錄,活動範圍比較廣泛,除了中部的黎族地區外,環遊了海南島整個沿海地區,田氏當時已經遊歷過國內許多地區,熟悉中國國內各地的風土人情,所以他的《海南島旅行記》記載全面,材料翔實,內容有趣,記述了海南特有的風俗。如他在海南島各地旅行,途中口渴時,多飲咖啡解渴。其在潭口,路途口渴,「乃偕入咖啡館,各盡一盅;計其值,不過銅元十四枚而已。回憶在北平、上海等處以吃咖啡為較有資產階級之色彩,而在此間卻極平常之至,語云:物以少為貴,信然」。此書堪稱海南遊記中的名著。同時,這部遊記也是民國時期中國遊記中的名篇。

《菲島瓊崖印象記》中的那大基督教禮拜堂

《菲島瓊崖印象記》(書耳題「菲瓊遊記」),王少平著,1939年8月省吾寄盧出版,東雅印務公司印本。《菲島瓊崖印象記》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叫做「菲律賓印象記」,寫作者在菲律賓遊歷的見聞;第二部分叫做「瓊崖風物誌」,介紹海南島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以及作者在海南遊歷的觀感。王少平1937年1月16日~22日到海南考察,主要目的是打算在海南興辦實業。作者在海口、瓊山一帶考察,併到福山、馬嫋等地考察熱帶農業的農場。作者在 海南島考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此書在所附多幅圖版,比較珍貴,比如今日海口市境內的火山口的照片,又如海瑞墓的照片等。此外,作者的活動區域主要在海口,所以對海口市的市容、市貌都有細緻的描繪。他到五公祠遊覽,見到當時的浮慄泉「水甘而洌,四周砌以山石」。作者很感此處景致,攝影留念。

抗戰勝利後,海南社會空前殘破,客觀而言,此時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南島遊記,有的只是一些反映海南社會狀況的紀實作品。

03 外國人所寫

《海南島民族志》———細緻描繪海南民族風情

自19世紀後,世界性博物學的發展,海南島上豐富的動植物以及人文社會景觀吸引了國際社會中學者的目光,他們紛紛進入海南島,進行科學探險。

最早來到海南島探險西方人是英國人漢斯,他在為香港領事館服務的同時,自己也進行植物的研究。他最初委託他人採集海南島的植物,但效果不理想。於是漢斯1866年親自渡海,在海口、瓊山附近活動。此後,英國駐香港領事斯溫霍在1868年以在海南島尋找開放港口為目的,來到海南島,並計劃進入海南島腹地進行探險。他在歷時約2個月的時間內,或深入海南黎區,或到達海南島沿海的各個港口,並對其附近進行探查,完成了海南島全島沿海一周的考察,並採集了大量的各類標本,又公開發表了十數篇的介紹海南的文章。這些人的活動最初還主要是進行海南島的生物調查。此後此種情況有所變化,美國人傳教士亨利與荷蘭人吉爾梅森結伴,歷時40天深入海南島黎區考察,兩人的考察路線是從那大出發,向東經五指山到嘉積,而後經定安回到海口。兩人在進行植物、動物採集的同時,也對所經地區的物產、民情進行了考察。此後還出版了《嶺南》一書(英文版)。

《五指山問黎記》的作者黃強1928年到海南黎區考察時,在隨從人員中,有一位法國位教士薩維納,後來他用法文寫了一部著作《海南島記事》,也記述了他與黃強一起遊歷的過程。

《海南島民族志》附圖中的南巷村的牛車

20世紀20年代,歐洲人在海南島調查的傑出成果是史圖博的《海南島民族志》。此書雖說是一部民族學的專著,但它的形成,是史圖博本人親身在海南島各地數月考察的結果,其中有他進行考察的完整路線圖,也可以說此書本身就是一部遊記,同時,其中所描繪的海南黎族、苗族、回族的社會情況以及民族風情比一般的遊記更加細緻、內容更加豐富。

在二戰前,外國人進入海南島進行各類調查活動的,以日本人最多,所以他們留下的海南島遊記也最多。雖然這些人來海南島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旅遊或科學考察,但從他們的遊記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當時海南社會的真實的情況。

《海南島探險記》,(後藤元宏著,丘懷瑾譯,《邊事研究》5卷1期,1936年12月。)此文本來是後藤元宏來海南島考察的旅行日誌,是《南海的一大寶庫--海南島》一書的附錄。1922年後藤元宏受日本三菱合資會社的命令,來海南島考察。1922年12月30日到達海口,3月2日離開海口,前後共兩個多月。這個人後來在1932年寫了《南支那海的一大寶庫海南島》,在1939年又出版了《海南島全貌》一書,對海南島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此書的最後附錄他的海南島「旅行日誌」,其中對他在海南各地旅行的過程以及海南各地的風俗有細緻的介紹。如他說:「入白馬井,我在一直遊蕩於曠野之後,得以眺望久違的滄海,不僅極感爽快,而此處海水極為清澈,漁船輻輳,從其往來之狀,可見此處漁業之興盛也」。

火野葦平:《海南島記》,改造社1939年5月版。是侵瓊日軍的隨軍記者火野葦平在1939年2月隨日軍侵入海南島之後而撰寫的著作。火野葦平是二戰前日本的知名作家,也是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雖然其侵略者的立場限制了其對海南社會客觀的認識,但作為一位首次來到海南島的日本作家,其作為作家的本能以及其遊歷中國各地的經歷,也使他注意到海南社會以及民俗的特點,並對其中與中國其他地區不同的民俗特點有著細緻的說明。此書還附有大量圖版還可以直接使我們了解當時海南的社會生活情況,特別是海口的市容、市貌。他在遊覽五公祠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在刻有」神龍「的浮慄泉下,有令人吃驚的清澈見底的溪流。有幾條看上去好像是鮒魚的魚在遊動。無論是東坡書院,還是燗酌亭,這些古老的石柱、牆壁都難以掩飾其流謫的哀思」。

來源:海南日報(2020年7月14日 文\張興吉)

美編:何穎穎

編輯:陳思宇

相關焦點

  • 慢讀丨歷代遊記中的瓊州勝景
    海南的歷史文獻,特別是古代與近代的遊記中,對海南的歷史與人文狀況、風物名勝就有著內容豐富的記載。如後來任瓊州知府的牛天宿的詩中就有「後來吟詠知多少,應讓文莊第一篇」的句子。此外人們所耳熟能詳的丘濬的《南溟奇甸賦》,是以賦的形式對海南風光進行了直接的謳歌,這也是其遊歷海南名勝之後的感情宣洩。可惜,明清時期所形成的海南遊記,大多沒有保存到今天。清代《瓊黎風俗圖》,是對黎族先民生活實景的描繪。
  • 夜讀歷史|三亞與「天涯」的這些淵源
    今天,三亞發布「夜讀歷史」欄目為大家推送的是——《三亞與「天涯」的歷史淵源 》。「天涯」,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情結。數千年間,當「天涯」僅作為陸地邊際的地理符號表述時,古人因受地域及視野局限,亦臆造出不少以「天涯」命名的地理標識,籍以對「天涯」意境的人文寄託。
  • 法國人遊記揭秘圓明園勝景:這是地球上真正宮殿(圖)
    王金昌供圖  148年前,漢學家憑藉回憶記下了圓明園的輝煌與凋零  法國人遊記揭秘圓明園勝景  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圓明園既是一段能夠觸摸的痛苦記憶,也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每一個面對殘垣斷壁憑弔的人,都會有個疑問縈繞於心:這個至今仍令人震撼的園林,到底昔日擁有怎樣驚人的美麗?
  • 海南又稱瓊崖,中國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海南省,位於我國最南端,省會海口市,北與廣東省隔瓊州海峽相望,西與越南相對,東與南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在南海中相鄰,陸地面積僅3.54萬平方公裡,但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
  • 夜讀湖州|或是莫幹山
    夜讀①|夜讀②|夜讀③|夜讀④夜讀⑤|夜讀⑥|夜讀⑦|夜讀⑧夜讀⑨|夜讀⑩|夜讀⑪|夜讀⑫夜讀⑬|夜讀⑭|夜讀⑮|夜讀⑯夜讀⑰|夜讀⑱|夜讀⑲|夜讀⑳This is the Mogan mountain或是莫幹山
  • 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七)
    本文續上文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六) 持續更新中渾南中央公園鳥島又名幹河子島,位於棋盤山開發區境內,在東陵公園東側,世博園南側,是渾河水系中的一個島嶼。歷史上的鳥島就因其形恰似一條巨龍臥於(渾河)水中而得名「龍灘垂釣」,成為著名的「輝山八景」之一。
  • 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四)
    本文續上文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三) 持續更新中大東區瀋陽市市內五區之一,位於瀋陽市東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此處歷史上有傳統的小河沿廟會,至今仍有很多民間藝人在此表演,人氣匯聚,遊客眾多。
  • 英文夜讀 | 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
    擁抱自然,靈感如泉面對自然,全無顧忌字詞解析rapture ['rpt]興高採烈conceal [kn'sil]揭露 作者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 5篇經典遊記帶你領略秋遊之魅|夜讀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5篇古人「秋遊」時所寫下的遊記散文作品,一起來品味秋遊之趣。 始得西山宴遊記(節選)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圖 / 中評社網站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 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三)
    本文續上文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二) 持續更新中瀋河區太清宮是清代道教建築,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為1912年由南滿教區 法國 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
  • 美麗上林,勝景上林
    上林,塗霞客眷戀的地方,依然還有眾多的勝景未能進入塗霞客的遊歷視野,未能被收入《塗霞客遊記》.時移世易,舊日的景象多數已隱沒在時間的激流中。所幸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上林人並未辜負這片天地的厚賜,他們與偉大的天地協同作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上林勝景!
  • 【歷史文化】羅開玉 ‖ 成都武侯祠紀事——遷建南郊成唐代勝景
    【歷史文化】羅開玉 ‖ 成都武侯祠紀事——遷建南郊成唐代勝景 2020-06-14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歐四國(4)---丹麥遊記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 夜讀歷史丨紙飛墨香裡的元旦
    今天,三亞發布「夜讀歷史」欄目為大家推送的是——《紙飛墨香裡的元旦》。盼望著,盼望著,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即將迎來元氣滿滿的2021年。萬事萬物總會有一個開始,時間也不例外,地球繞太陽轉了一圈,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天,我們稱之為「元旦」。
  • 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五)
    本文續上文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四) 持續更新中于洪區>本文素材均於實拍: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更新中,敬請期待下一篇!
  • 渡輪下月運火車 瓊州海峽結束不通火車歷史(圖)
    本月25日左右,「粵海鐵1號」,就要離開「娘家」江南造船廠「遠嫁」海口了,從上海起航,它將途經東海、臺灣海峽、南海,於11月底前抵達海口,在瓊州海峽內進行船橋港三位一體的聯合調試。按原定計劃,「粵海鐵1號」於12月28日在海口舉行通航剪彩儀式後,不久即可正式投入運營。屆時,瓊州海峽將出現火車坐渡輪過海的奇觀,同時也標誌著內地與海南島之間「火車互不往來」的歷史將由此結束。
  • 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十)
    本文續上文盛京遊記|我家住在瀋陽城 老話就叫盛京(九) 本文全部更新完成!湖面形成於中生代晚期白堊紀,距今有300萬年歷史。臥龍湖是遼寧省內最大的平原淡水湖, 東北第二大內陸平原淡水湖。素有&34;&34;之稱!
  • 活動招募 | 人間有勝景,醉美石門關
    1、微信微博要求在體驗行程中,微博及微信直播條數各≥5條,且需帶話題#人間有勝景,醉美石門關#、#同程驗客#。作品要求① 所有參與此次活動的驗客需在2017年12月31日24時前針對「人間有勝景②遊記須是原創首發,文字不少於1200字,圖片不少於50張,嚴禁任何剽竊作品,一經查出,取消評選資格。③參賽作品可以通過軟體在不改變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做必要的後期處理,但不可進行合成等手法改變作品原貌。
  • 「夜讀」香水泉
    香水泉,烙印著歷史印記。每一粒沙石、每一片碎磚瓦塊所鏤刻的歷史,每一滴玉珠所蘊含的睿智,每一縷碧波所折射的光芒都讓我為之震撼。文化如遠年琥珀,既晶瑩可鑑又不能全然透明,一定的沉色、積陰,即一定的渾濁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自北泉清寧堂而東為清涼界,入為寺曰香水,門月甘露。
  • 旅行遊記|你好~這裡是最不像古城的古城
    旅行|遊記|古城|攝影大鵬所城一個深藏於鬧市中的安靜肅穆之地尋個好天氣, 不用急著趕路 睡一個好覺 中午尋一家茶餐廳吃過早午飯 再晃晃悠悠地去看風景初秋的晴空巷陌尤其好看️從鬧市的街角通過一個城樓 就是大鵬所城的所在了一踏入就是全然不同於外面的安靜 事實上我並沒有從主路進入 而是尋了一個小路進入 所以沿途少了店鋪和商業裝飾 更多的是 平凡人家的生活模樣看到的第一眼 驚訝於繁華鬧市中竟然隱藏著這樣的的小鎮拍照像是麗江的古道巷陌一樣迷人但是卻又不同於去過的其他古城與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