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個人的稱號,也是一個人的重要標籤。我國古代的時候,對於起名字就非常重視,不僅有著寓意,還要講究輩分。不過除了正式的名字,為了好叫,家長也會給孩子起個「小名」,方便稱呼。尤其在一些農村,老人們會起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名」,並且美曰其名不好的小名「好養活」。
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也都會給孩子起個「小名」,一般都是孩子正式名字的最後一個字,例如慧慧、鵬鵬等,聽起來非常可愛,也比較好叫。其實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家長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都徐璈慎重。
有時候,家長可能是出於玩笑心,按照孩子的體型外貌,給孩子起了一個「不雅的」小名。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例如下邊這三種情況,就很容易傷了孩子的心,叫的時間久了,也會讓自己自己默認。
第一種,按照體型來起「小名」
奶油媽媽老家就有個朋友,他們是兄弟兩個。小的時候都是在農村長大,父母也沒什麼文化,給孩子起名字都是讓村裡的老師幫忙的。除了正式的名字,父母也給兩個孩子起了小名。因為兩個孩子出生體重都不輕,所以給老大起名叫「大壯」,老二起名叫「二壯」。
還有一家,奶奶給起了個名字叫「狗子」,老人認為,孩子名字越不好聽越好養,將來沒災沒病平平安安。
雖然起這些小名,並沒有什麼玩笑想法。但是無形之中,這些小名也會影響一個人,會讓人變得有些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自信。
第二種,按照職業起「小名」
有一家人,在農村是做「垃圾回收」工作的。父母每天收取廢品,所以身上總是髒兮兮的。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關心孩子的時間也少,孩子上學衣服也不是特別乾淨。
一些心思不正的,就開始給人起小名,叫人家「小破爛」,就因為人家家裡是做「垃圾回收」的,就給人家起了這麼一個,不尊重人的稱號。
那孩子本來性格就有些內向,經常被同學這麼叫,性格越來越懦弱。有一次上課了,肚子不舒服,但是不敢和老師說,最後硬生生拉褲子了。小名的事再加上這件事,被同學們嘲笑了好幾年。
可能起這個「小名」的人是無心的,但是聽者有心。自尊心強的人,會激烈反抗,變得脾氣差。性格懦弱的,容易變得孤僻,不愛與人打交道。
第三種,按照大名「諧音」起小名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一道更是精髓。不同的字有著不同的叫法,意思也就可能不一樣。本來一個有著寓意的名字,被人無心一叫,卻成為另一種不好的稱呼。
例如,網上之前經常傳的「範童」就被人稱作「飯桶」。本來毫不相干的幾個字,因為「諧音」被叫錯,最後就成為一個人的「小名」。
這樣的叫法,會讓孩子很排斥,並且不理解父母為什麼要個自己起這個名字。這種不好的感覺,讓孩子害怕被別人叫起,無形之中留下了心理陰影。
因此,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家長也要為孩子考慮。那麼多優秀、充滿寓意的漢字,何必起一個不雅的名字,對孩子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直接叫「寶貝」,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長也沒多注意。
等到孩子都十幾歲了,家裡來了客人,媽媽一生「寶貝」,會讓孩子非常難堪,外人也有異樣的眼光與想法。有時候,我們還是要考慮孩子的感受的。
我是奶油媽媽,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關注我,讓你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