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濤:小百花要做杭州「百老匯..(組圖)

2020-12-13 搜狐網
 
  茅威濤:小百花要做杭州「百老匯」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8 9:30:32 ·來源:新京報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帶來新版《梁祝》,團長茅威濤自比越劇守望人

  提起「小百花」,人們的腦海裡多會出現越劇電影《五女拜壽》的畫面。吟著吳儂軟語,唱著溫婉曲調,從浙江鄉間走出的越劇,歷經數次化蝶般的嬗變。如今在中國越劇百年華誕之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攜帶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藏書之家》和《春琴傳》三出風格迥異的新越劇,於11月4日至13日在首都劇場一展「小百花」女子越劇在百年長河中的獨特魅力。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於1984年。團長茅威濤當年扮演孔乙己時,以光頭示人,給眾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歷中國越劇最輝煌時期的她,被作為「五朵金花」中的一朵,名噪一時。如今越劇處於暗淡時期,五朵金花也僅有她還一「花」獨秀。「小百花劇團的演員沒有轉行搞影視或出國的,多是『原生代』,雖然清貧寂寞,但到了中年還是依舊堅持,因為舞臺藝術的魅力已經融入了她們的生命。」茅威濤的這個說法有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嘆惋,而她則稱自己就是那個守望「落花」的人。
在新版梁祝中,茅威濤飾演梁山伯(右)。

  「『小百花』打算培養出一批偶像派越劇演員,瞄準現代都市人群。」

  越劇不奢望和《夜宴》相比,靠的是堅守

  新京報:這次進京的三出劇目特點是什麼?

  茅威濤:三部作品都是小百花新近創排的。三齣戲有著共同的特點,融入了新文化元素,提升越劇的人文內涵和綜合藝術的層次,同時不失江南風情、才子佳人風格,我們稱之為當代都市越劇新樣式。

  新京報:越劇屬於地方劇種,是非主流文化,你要求小百花開闢當代都市越劇新樣式,走都市路線是否要求太高?

  茅威濤:越劇具有百年歷史,如果在我們這代失傳或者失落我們就是罪人。因此我們在精神和作品上堅守的同時,要引領都市人走進劇場。目前杭州有一種說法是「喝龍井,遊西湖,看小百花」,說明越劇可以產於鄉間活於都市。我們取得的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陸遊和唐婉》演出60多場,《藏書之家》演出70多場,《五女拜壽》演出了800場,並且60%的演出在國內都市,15%在境外。只有25%的演出依靠本土觀眾。

  新京報:上世紀,越劇曾有過黃金時代,你覺得經過自己的努力,有沒有可能再次令其輝煌?

  茅威濤:我不奢望上世紀80年代小百花令萬人空巷的景象再現,因為無論我們如何操作,票房效應也無法和好萊塢大片、和《夜宴》相比。但是我們依然堅持,我們希望越劇在培養中國人看戲方面能夠有所貢獻。

  新京報:曾有人說,只有那些擁有一定閱歷的人才能品味到越劇包含的涵義,越劇觀眾也在走向老齡化。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嗎?

  茅威濤: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也因為這種大背景,想掙大錢、出大名的演員不能留在團裡。我們能做的,是如何守住我們的傳統文化。期待它若干年後能被接受,能顯示出它的影響力。

  越劇演員可以搞影視,但不能長期不登臺

  新京報:作為團長,你如何保障一個團的正常運行,同時讓你的團員和你一樣在精神上做到堅守劇場呢?

  茅威濤:擔任團長之初我就進行了內部機制改革,打破了國有院團模式,組建了三個部門:企劃營銷部、藝術生產部及行政管理部。分配製度、聘用制度等方面,我們學習其他院團以及國企改革的經驗:實行多演多得的分配機制,高聘低級演員制,以便在物質上挽留住演員。

  很多新生代演員有出國、搞影視的機會,但是她們都選擇了越劇並堅持著。正是她們給我的力量讓我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並堅持到今天。

  另外,一個藝人僅僅學好技藝是不完全的,她必須有精神和靈魂的守護。為此,我們每年實行一次素質教育,邀請社會各界同仁、各個行業的有識之士講課。「我們從事的是一個高尚的藝術,我們感覺自己很了不起」,這是我們堅持到今天的精神支柱。

  新京報:現如今戲曲演員轉型做影視似乎已經司空見慣,比如當年「五朵金花」中的何賽飛,以及因在電視劇中出演「小白菜」而出名的陶慧敏紛紛棄戲從影,你怎麼看影視對越劇人才的分流問題。

  茅威濤:我曾在央視版《笑傲江湖》裡扮演東方不敗,但是僅僅花費了我20天左右的時間。有些越劇演員長期從事影視,有心返回越劇舞臺的時候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戲劇圈裡有句話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脫離越劇時間長的演員再次登臺時很有可能會緊張。

  我並不反對戲曲演員在適當的時候出演影視劇,因為通過其他渠道擴大的影響力也可以帶動越劇的發展。比如我今年也受邀參加《舞臺姐妹》的拍攝,但因為時間排不開我還是拒絕了。另外收入和待遇問題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一個戲劇演員一輩子的收入抵不上一個影視演員拍一部電視的收入。

  培養一批偶像派越劇演員,瞄準都市人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越劇的生存與發展?小百花在越劇的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茅威濤:越劇想要生存和發展需要重新為自己定位。自白先勇監製的青春版崑劇《牡丹亭》在京演出後,青春、時尚、典雅成為了戲迷對中國戲曲的新期待。「小百花」排演了《春琴傳》,打算培養出一批偶像派越劇演員,瞄準現代都市人群。

  對于越劇的發展我們還處在探索和完善階段,為了越劇的存活和發展,7年前我任團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劇院,這個劇場將於2008年投入使用。我們要把小百花劇院打造成杭州的百老匯,讓杭州每天都能看到越劇。

  新京報:小百花越劇的海外市場如何?

  茅威濤:小百花劇團經常接到海外華人的演出邀請。甚至國內的演出也有境外華人趕來觀看。我們在浙江一個縣裡演出時,有很多觀眾從南非、加拿大、香港等地趕來觀看。即將排演的一部戲明年將應邀到日本演出。我們還吸引了10%到15%的境外資金。我相信越劇會走出國門,被西方的主流媒體和主流受眾所接受。

  採寫/本報記者 天藍

  〖 返回頂端 〗 〖 關閉本頁 〗

相關焦點

  • 小百花越劇場西湖邊揭幕 茅威濤領銜新版《梁祝》
    小百花越劇場俯瞰。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26日晚,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領銜的新版越劇《梁祝》在小百花越劇場上演,這也是該劇場的首場演出。這座隸屬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大蝴蝶」由此宣告開幕試運營。
  • 西湖邊這隻「大蝴蝶」要打造杭州版「百老匯」
    除了湖光山色、溼地風情,《最憶是杭州》、《宋城千古情》等將地方特色和藝術芳華完美融合的文藝演出,一樣為遠道而來的遊客們所津津樂道。今年10月,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將再添一處「大蝴蝶」文藝地標,那就是曙光路上的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將投入試運營。
  • 浙江小百花越劇場盛大開幕 探索文旅跨界融合發展模式
    小百花越劇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網財經9月28日訊(張健)近日,歷經10餘年的籌建,浙江省人民政府重點建設項目——小百花越劇場,在杭州西子湖畔盛大開幕。新版越劇《梁祝》  主辦方供圖  小百花越劇場隸屬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由百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管理運營,茅威濤擔任公司董事長。
  • 顛覆概念 小百花越劇團進軍文化旅遊市場
    「我也想有個自己的劇場,尤其是在杭州這樣一座旅遊城市。」說這話的是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許多去國外旅遊的人都會把美國百老匯、倫敦西區、東京寶冢、首爾大學路作為必遊之地,那裡有經典的劇目、一流的劇場。如果杭州也有這樣一座劇場,未來,人們到杭州旅遊,除了遊西湖、逛靈隱、品龍井,還可以賞越劇。」如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
  • 小百花越劇場開鑼 西湖邊有了座蝴蝶劇院
    9月26日,由越劇名家茅威濤與馬雲、宋衛平等商界大佬共同布局的文化產業藍圖中的實體、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主場——小百花越劇場,在西湖景區內的寶石山麓啟幕開鑼,一出如夢如幻的《梁祝》,與觀眾一同入畫。而從11月起,一臺名為《三笑》的越劇將在此駐演,茅威濤說,「地方戲的困境是難以走出自己的地域,如今越劇走出了江浙,我們還要嘗試倫敦西區、美國百老匯甚至韓國大學路的駐演方式,在馬雲、宋衛平等人的支持下,推動行業變革,產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 茅威濤教導學生:祖師爺賞飯吃,不能辜負他
    ■本報記者 諸葛漪年前茅威濤做了甲狀腺手術,醫生叮囑她休息半年,她只在家待了3個月又回到浙江杭州小百花越劇團。昨天,她面對22位來自上海的青年演員,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的課。副團長馮潔中途搶過話筒,強行讓她暫停。茅威濤的嘴唇有些發白,聲音卻越來越響:「我有個外號叫『擋不住』。」
  • 茅威濤的工作坊開到了錫比武,女小生迷倒羅馬尼亞人
    文化交流雜誌特約作者 楊琳惜姚迪茅威濤、蔡浙飛、李雲霄——浙江越劇小百花的三代演員,現身羅馬尼亞的錫比烏市。此行,她們是去參加第26屆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去年3月,位於浙江嵊州的越劇小鎮成立國際戲劇小鎮聯盟,應聯盟主席郭小男邀請,錫比烏戲劇節組委會主席康斯坦丁先生造訪了越劇小鎮,並專門到杭州考察了浙江越劇小百花團和小百花越劇場。羅馬尼亞姑娘扮演的崔鶯鶯。
  • 資訊|歷經10年,浙江首個劇場綜合體小百花越劇場正式「揭面」
    《梁祝》是千百年來感動中國百姓的江南民間傳說,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最經典的劇目之一。9月26日,新版越劇《梁祝》將作為「大蝴蝶」的首場獻演,為這座西子湖畔的文化地標揭開面紗,並由此拉開小百花越劇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開幕演出季的華麗大幕。小百花越劇場由百越文創擔任運營。
  • 越劇《二泉映月》進京 茅威濤:演阿炳毫不費力
    越劇《二泉映月》進京 茅威濤:演阿炳毫不費力 2014-06-10 22:07: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提及新戲《二泉映月》,中國越劇領軍者、著名演員茅威濤顯露激情與自信。  作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的茅威濤此次攜新編越劇《二泉映月》進京,該劇作為「小百花」30周年團慶的獻禮之作,將首度亮相北京舞臺。  此《二泉映月》取材於民間盲人藝術家華彥均(阿炳)的坎坷生命與藝術創作歷程。
  • 茅威濤的「芥子學堂」正式開課了!濮存昕等藝術大咖授課
    9月1日,茅威濤的「芥子學堂開學季系列活動」在小百花越劇場正式啟幕。在這間課堂裡,有39名杭州師範大學的師範生,以及7名來自馬雲公益基金會的鄉村教師。這46位年輕人,是第一批學生,也是茅威濤心中「芥子園」的首批種子。
  • 茅威濤《二泉映月》回無錫「娘家」 觀眾打高分(圖)
    【摘要】越劇《二泉映月》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傳統抒情與現代思辨之間創新嘗試的新作品。劇中主角阿炳正是江蘇無錫人,此番回到娘家,更受到了觀眾朋友們的熱烈歡迎。  向經典致敬  越劇《二泉映月》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傳統抒情與現代思辨之間創新嘗試的新作品,既有唯美的風格,又平添現代審美的意趣。劇中主角阿炳正是江蘇無錫人,此番回到娘家,更受到了觀眾朋友們的熱烈歡迎。
  • 浙江小百花《二泉映月》無錫上演 三個阿炳對話經典
    《二泉映月》無錫演出劇照  從左至右依次為錫劇、越劇的三位阿炳:小小王彬彬、茅威濤、小王彬彬。  浙江在線01月15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劉慧)吳文化和越文化,都起源和發展於長三角地區,同屬長江文明的支流,自古以來吳越之地文化繁榮,到了近代,這裡誕生了兩首經典名曲——越地的《梁祝》和吳地的《二泉映月》。
  • 杭州IP《白蛇傳奇》要去美國百老匯舞臺了
    2018-12-17 20:26 | 浙江24小時客戶端這些年,杭州人沒少看百老匯引進的音樂劇,如今,以正宗「杭州IP」開發的音樂劇,也要在美國登上百老匯舞臺了。12月17日,杭州文廣演藝集團和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有限公司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將白蛇傳打造成音樂劇《白蛇傳奇》,並在全球推廣。前幾天剛到杭州,董方思就忙不迭去西湖邊逛了幾圈,還用新買的手機從不同角度拍了好幾張雷峰塔的照片。作為百老匯著名導演、編劇及製作人,董方思曾一手打造過多部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像《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
  • 浙江成立越劇研究院 茅威濤:或是又一次「敢為人先」
    茅威濤發言。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供圖中新網杭州12月18日電(童笑雨) 12月18日,越劇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以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茅威濤為代表的五位專家被聘為高級研究員。「越劇的理論研究是我們的短板。此次越劇研究院的成立,或是浙江又一次『敢為人先』的探索。」茅威濤說。
  • 《江南好人》新加坡演出 80後杭州姑娘打飛的追茅毛
    晚上11點,茅威濤穿著水紅色長裙,捏著團扇,輕扭腰肢,向觀眾謝幕。66歲的黃淑欽忍不住站起來,朝著女裝扮相的茅毛大聲表白。  2月15日,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結束了第28場演出,這也是該戲海外巡演的第一站。今年,濱海藝術中心舉辦的華藝節只邀請了兩部海外戲劇,一部是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另一部就是《江南好人》。
  • 百老匯經典曲目《貓》天津震撼上演(組圖)
    百老匯經典曲目《貓》天津震撼上演(組圖) http://www.enorth.com.cn  2009-10-12 17:02
  • 國慶遊杭州,小百花越劇場成打卡新地標
    人們都笑國慶假期能看的只有人山人海,那我悄悄告訴你一個避開人潮的好地方,那就是9月26日開幕的小百花越劇場。讓你在遊西湖,喝龍井之餘,品這一場戲劇人生。(一)遊人們都有個習慣,就是在出遊之前事先查詢並制定好攻略。杭州,這座被世人讚譽為天堂的千年古城,一直是遊人們魂牽夢繞的場所。
  • 專家:杭州要創中國影視原創中心和「中國百老匯」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真抓實幹,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文創產業繁榮發展,加快文化名城文化強市和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建設。  會議指出,新形勢下杭州文化建設要取得新突破,關鍵要敢於改革、勇於創新,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要解放思想,奮發有為。
  • G20峰會文藝演出定名"最憶杭州" 萬眾期待的節目單來了!
    圖片說明:舞蹈劇場《遇見大運河》劇照(資料照片)  「  現在,讓我們一起呼喚節目單吧!交響樂團要從舞臺正中移到旁邊,300多位舞者要從另一側移動到舞臺上。圖片說明:茅威濤在《梁祝》中飾演梁山伯。尤其在百年越劇史上,從當年小歌班開始,至今已滋養了八代演員,包括姚水娟、越劇十姐妹、小百花越劇團等。  1953年,越劇《梁祝》被拍成新中國首部彩色電影,跟隨周總理遠赴日內瓦。卓別林也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而由何佔豪、陳鋼創作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是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之舉。
  • 死地新生,一個杭州中年男子的根與浪漫
    堅持了半輩子,今年已逾不惑的杭州人王勝紅,已經是戲服定製這個古老行當裡,最年輕也最權威的代表之一——全國300多個劇種,尚在演出的280有餘,其中170多種劇的戲服他都做過。越劇茅威濤、川劇沈鐵梅、評劇曾紹娟、京劇尚長榮,穿著他作品登臺的「角兒」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