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二。
距離國慶節放假,還有兩天。
終於可以開心玩耍了,勝利就在眼前!
早晨穿戴整齊來到窗前,準備關窗出門上班站好最後一班崗,
看到了窗下的一幕:
有點諷刺,有點感嘆,
汽車就像籠子,交通就像籠子,整座城市根本就是個籠子,
我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切,我又何嘗不是困居於籠子之中?
生活,就是一個牢籠,
我們可以短暫抽離·······比如去旅遊,
卻終將重歸那裡,
感嘆發完了,拍張照。
於是,有了上面那張照片。
1
本來,是想立刻發個朋友圈的,但是,忍住了。
仔細看看,這張照片除了可以反映環境,其他一無是處。
換句話說。
這張照片,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傳達給別人什麼呢?
就是堵車,大堵車?
那也許我更應該@北京交通,
作為新聞圖片會更合適。
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類似的場景,
看到一個新鮮事兒,有趣事兒,荒唐事兒,
就想拍下來,然後發給別人看。
一朵雲,一片天,一棟房子。
你覺得美,覺得有感觸,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張照片,別人又該如何理解呢?
我一直覺得,合格的攝影人,就應該有一顆慈母一般的操勞心。
把自己照片的欣賞對象,都看做是1歲嬰兒。
把自己的照片,看做是食品。
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然後再送到嬰兒的嘴裡。
不然,嬰兒不喜歡吃,也消化不了。
2
所以,在我發朋友圈之前,我又重新審視了一遍這張照片,到底有什麼亮點。
首先,雖然照片中間堵成了狗,但整體性並不是很強,周邊零星的車輛讓照片看起來很散。
為了增強整體性,我放大了照片的中心,突然,就在中心這唯一的空檔,看到了這位撐著綠傘的騎車人。
我果斷剪裁,把照片變成黑白套彩色。
一張《交·痛》就完成了,一是諧音交通,二是展現雜亂、無序的痛苦。
那其實,拿這張照片舉例的意思,就是想告訴大家。
即便是匆忙之間,隨手拍的照片,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猛一看可能不完美,
但是,如果你逐漸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那麼,你就可以在照片的細枝末節之中,發現亮點,並將其提煉。
3
這種提煉,可以用各種手段。
比如,前兩天早上跑步,想用一張照片記錄一下自己的身影。
回來看,發現這團光線就像籠罩在我周圍的一團火焰。
所以,後期一下。
燃燒的小宇宙,就顯現出來了。
很多好的照片,可能都是從偶然中得來的。
@Alan 天道
@一縷春風
@初見(此圖為借別人圖片為練習用,版權歸原拍攝者所有)
這三張照片,是我收到的投稿
初看起來,就是有些平庸。
但是深挖,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亮點。
比如,當我看到第一張照片時。
我給出的建議,是通過剪裁,突出「男人與滄海」。
雖然有些斷章取義,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好的攝影人,就是要有「照騙」的能力,就是要學會如何斷章取義。
第二張照片,可能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天鵝身上。
但是,如果通過剪裁,突出「天鵝與樓房」。
讓上面的三棟樓房,和下面的三隻天鵝形成對應。
那會是什麼效果?
當照片只有一個主體的時候,這叫有重點。
當照片有主體和客體對應的時候,才叫有思想。
第三張照片,我沒有修。
而是群裡的學員@初見自己修的。
說實話,讓我眼前一亮、一亮又一亮。
本身平淡的照片,經過黑白負片處理,暗部變成亮色,亮部變成暗色,效果出奇的好。
這樣,就成功把一張普通的竹林照轉化為了水墨線條的藝術照。
4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張照片。
也不要小看你自己。
你覺得自己照片拍的不好。
可能只是因為處在學習攝影的初期,
那些「好」被藏得深了一些,
而你還沒有掌握要領如何去發現它們。
隨著你攝影水平的進步。
你的「嗅覺能力」會不斷提高。
那時,你對於好照片的理解,
會更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
「培養審美」是繞不開的坎,
多拍、多練、多看,
是唯一的方法,
不要妄圖有什麼捷徑,
如果有的話,
那只能是,關注我,關注手機相機攝影技巧,
YIHA~~